摘要:裁員20%!寒武紀營收激增4230%,或許只有華人才能救英特爾?
炸裂!!!
英特爾再裁員20%!
超21800多人將離開這家曾經的芯片龍頭,這也是英特爾成立57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組織調整。
深陷泥潭的英特爾,目前用風雨飄搖前景迷茫來形容,絲毫不為過。
年凈虧損188億美元(約1371億元)創紀錄,代工潰敗、AI掉隊......失去現在,沒有未來,英特爾這把爛牌,哪怕戈登·摩爾復生估計也無能為力。
或許,也只有華人才能“拯救”英特爾。
新任CEO陳立武正在大刀闊斧改革英特爾,加速剝離非核心資產,人員架構重大重組、重建工程文化,以應對技術落后與財務惡化的雙重危機。
與之鮮明對比的是,中國AI芯片龍頭寒武紀業績大爆發,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激增4230%,被譽為“中國版英偉達”。
AI大爆發后,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借助開源模型的契機,靠著DeepSeek紅利,國產智能巨頭們終于成功抓住了這波市場紅利,未來可期!
01
比例高達20%!英特爾被曝將啟動史上最大規模裁員計劃。
投資家網獲悉,英特爾將于本周宣布裁員超過20%的計劃,這將是該公司自1968年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組織調整,同時也是CEO陳立武上任后推動的首次重大重組。
截至2024年底,英特爾全球員工總數為10.89萬人,若按20%比例計算,裁員規模將超過2.18萬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英特爾連續四年裁員了,而且是一次比一次規模宏大。
2022年10月,為應對PC市場下跌困境,英特爾首次大規模收縮業務,全球裁員約1.2萬人;2023年5月,為了推動業務向AI和先進制程聚焦,英特爾CCG和DCAI部門各裁員約20%,預算削減10%;2024年,因利潤暴跌85%,英特爾宣布100億美元成本削減計劃,裁員約1.5萬人。這次更甚,裁員比例直接上20%,2萬多名英特爾員工面臨失業。
這一切的根本原因還是英特爾沒有競爭力了,甚至可以說英特爾的未來一片模糊。
財報顯示,英特爾2024年營收531億美元,同比下降2%;凈虧損188億美元創紀錄,較2023年擴大1210%,其中代工業務單年虧損134億美元。毛利率從40%驟降至32.7%,反映出制造工藝落后導致的成本失控。
數據顯示,英特爾2024年市場份額被英偉達超越,后者憑借88%的GPU市占率主導AI計算市場。在至關重要的數據中心領域,英特爾Xeon處理器正被英偉達Grace Hopper超級芯片取代,后者單芯片性能提升達30倍。
業績一塌糊涂的情況下,英特爾股價可想而知,全年暴跌近60%,市值蒸發超1000億美元。
更嚴峻的是,2025年一季度營收預計僅為117億-127億美元,大幅縮水。
當前英特爾在AI芯片、先進制程領域顯著落后于英偉達和AMD,代工業務市占率僅0.9%遠低于臺積電的61%。
業績承壓、代工潰敗、AI掉隊的英特爾,技術突圍勝算又有幾何呢?
02
或許,只有華人才能救英特爾。
英特爾57年的公司歷史上,總共只有九位CEO。但僅過去六年時間,就撤換了三任CEO,危機與混亂可見一斑。
在嚴重的技術和業務危機下,承受巨大壓力的英特爾董事會不斷換帥,卻并沒有給英特爾帶來預期的轉機,反而情況越來越糟糕,危機越陷越深。
2024年,英特爾營收531億美元(同比降2%),凈虧損188億美元創紀錄,股價全年暴跌約60%。
在英偉達市值一度突破3.6萬億美元,成為全球最有價值公司的情況下,英特爾的市值卻已不到2021年的一半,甚至跌破900億美元。
英偉達成功的方法并非‘魔法’,而是艱苦卓絕的工作和不講情面的效率。而英特爾有什么,不斷更換的CEO,跌跌不止的股價,無休止的“口水戰”,都不知道該拿什么來拯救這家硅谷標志性的巨頭了?或許他們需要找到自己的蘇姿豐。
于是,他們找來了另一位華人——陳立武。
陳立武這個名字,對半導體從業者來說并不陌生,這位出生于馬來西亞的華人,與黃仁勛、蘇姿豐、張忠謀等齊名,在他的前半生,圍繞芯片打了“兩場”足以改變行業的硬仗:
他創辦的華登國際與臺積電同齡,是VC中的“聚焦派”,主投回報周期長、失敗幾率高的半導體,率先將硅谷的風險投資概念帶向亞洲的半導體產業;在臨危受命執掌楷登電子(Cadence)的十余年里,第一次擔任CEO的陳立武,成功帶領楷登電子這家EDA巨頭走向復興,實現營收翻倍、股價上漲3200%的業績。
現在,陳立武迎來職業生涯的第三場硬仗——“如何拯救英特爾”。
而且,明顯這一次他要面臨的棘手問題更多:備受質疑的晶圓代工業務、捉襟見肘的財務狀況、競爭對手的圍剿以及混亂的內部組織文化等。
03
陳立武的加入是現象級的,在宣布任職英特爾過去七年時間的第四任CEO之后,英特爾股價應聲大漲12%。
4月1日,陳立武在就任英特爾CEO后首次公開演講中表示,將剝離非核心資產,加速向人工智能(AI)專用芯片及定制化半導體領域轉型。
值得一提的是,期間陳立武提了32次客戶、27次工程、24次人才、21次產品、16次代工和15次AI。
這些高頻關鍵詞既是在總結他自己,也近乎完美地詮釋了成立57年的英特爾——這艘芯片巨輪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4月15日,履新僅一個月的陳立武便啟動戰略收縮,Silver Lake(銀湖資本)將以87.5億美元的估值買下Altera 51%的股份,英特爾繼續持有剩余49%股份。
可以看出,在AI等新興領域落后的英特爾正加速剝離非核心資產。
4月18日,陳立武提拔網絡芯片負責人薩欽·卡蒂(Sachin Katti),任命其為CTO,并兼任 AI 負責人。
著手精簡管理架構的同時,陳立武對內更是進行著一次“大手術”。
沒錯,就是英特爾史無前例的裁員20%計劃,人員規模收縮與業務重組構成英特爾自救計劃的核心。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連續裁員可能加劇技術斷層——半導體制造需要至少五年經驗工程師持續優化工藝,而近三年英特爾工程師流失率超過行業均值。
這點在英特爾的制造環節表現得尤為突出。
英特爾7納米制程多次延期,導致蘋果、亞馬遜等客戶轉投臺積電。2024年資本支出削減100億美元,德國與波蘭晶圓廠建設暫停,直接削弱產能儲備。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臺積電3納米工藝良率突破80%,為英偉達Blackwell GPU提供代工支持。技術代差使得英特爾代工業務收入僅175億美元,不足臺積電同期營收的1/5。
這家曾主導x86時代的巨頭,正面臨57年來最嚴峻的生存考驗——如何在縮減規模的同時重建技術優勢,將決定其能否在AI算力時代避免淪為次要玩家。
04
英特爾真應該學學國內的芯片巨頭寒武紀,是如何涅槃重生,扭虧為盈的。
寒武紀近期以一份“逆轉式”財報震動資本市場。這家曾連續8年累計虧損54億元的AI芯片企業,在2024年中實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盈利。并且在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11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猛增4230.22%,歸母凈利潤達到了3.55億元,寒武紀已經連續二個季度盈利。
寒武紀是如何逆天改命的?
財報顯示,2024年一整年,寒武紀依靠卓越的產品性能,不斷開拓市場份額,全力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在各行業的落地生根,最終實現了本期收入較上一年度的大幅增長。
如果說靠著DeepSeek紅利,寒武紀實現了業績大爆發。那么,寒武紀扭虧為盈的基本盤,就是深研發高投入。
2024年,寒武紀繼續通過技術創新和設計優化,提升產品的性能、能效和易用性,研發投入共計10.72億元;公司新增獲得314項專利授權。
在2025年第一季度,寒武紀研發投入同比增長38.33%。寒武紀2025年依舊堅持強化研發投入,筑牢技術護城河。
作為國產AI芯片頭部企業,在國產算力替代趨勢下,寒武紀仍有望迎來業務放量期和拐點。
值得一提的是,從目前AI芯片市場格局來看,仍以英偉達為主。
國內方面,華為、寒武紀等國產AI芯片在快速追趕,同時寒武紀AI芯片相對于華為同類型芯片具有價格優勢。不過,在云端智能芯片性能方面,寒武紀、英偉達、華為海思研制的云端芯片產品都已采用7nm(納米)等先進工藝,在性能功耗比上較為接近。
當前AI大發展對算力的需求顯著提升,國產算力替代為不可逆趨勢。
DeepSeek顯著帶動了推理側的需求,此前國內閑置的算力市場被充分激活。且因為推理側相比訓練側對計算的要求較低,因而國產芯片有了更好的用武之地。
隨著DeepSeek等相關應用的推理需求持續增長,國內AI算力需求將出現顯著缺口,這有望推動國產算力需求的攀升。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初以來國產算力如華為、寒武紀、壁仞、沐曦、海光等,均紛紛宣布完成了對 DeepSeek 的適配工作。
國產芯片逐漸被用起來了,這是一個非常良好的信號!
2024年8月29日——今天,英特爾在北京舉辦“2024 新一代英特爾至強W產品發布”,正式宣布推出...
11月2日,亞信科技(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信科技」與英特爾公司「以下簡稱:英特爾」在京達成全...
2025年3月20日至22日,第51屆中國北京國際禮品、贈品及家庭用品展覽會(以下簡稱“2025春季...
作為國內下沉市場領先的產業互聯網公司,匯通達打造滿足農村消費者“品牌偏好”“性價比/質價比偏好”“長...
3月,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京洞察通過問卷形式與1200位女性消費者一起對話生活狀態、情緒調節...
美國時間2025年3月5日,4C Medical Technologies, Inc.宣布成功完成總...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