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被稱為“全民智駕元年”。
2025年,被稱為“全民智駕元年”。
這意味著,從今年開始智駕滲透開始進入加速期。與此同時,一場殘酷的智駕淘汰賽也在悄然開啟,智駕能力成為車企能否“上牌桌”的關鍵。
在這場關于關乎技術、生態與商業化的競爭里,已經有一些公司開始嶄露頭角,四維圖新就是其中一家。
4月25日晚間,四維圖新發布2024年年報。財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業收入35.18億元,較2023年的31.22億元同比增長12.68%。考慮到去年的宏觀環境,兩位數的增長殊為不易。
在營收加速增長的同時,公司的經營性虧損也明顯收窄。2024年,公司扣非凈利潤虧損較2023年收窄了21.69%。
比財務數據更令人欣喜的是,公司在云、芯、艙、駕等業務的全面爆發。
其中,智云板塊大幅增長28.96%;智芯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66億元,同比增長10.92%。在智駕方面,2024年初至2025年一季度,四維圖新成功斬獲基礎行車產品300萬套及艙泊產品60萬套的新增定點。
這些真金白銀的數據,不僅標志著四維圖新智駕業務真正實現了量產落地,也意味著其正式拿到了智駕終局的船票。
/ 01 /業務全面突破,智云業務大漲28.96%
業績轉好背后,是公司業務全面突破的結果。
財報顯示,去年全年公司智云板塊全年營收入22.54億元,同比增長28.96%,成為公司業績增長主引擎。
其中,數據合規業務是推動智云收入增長的重要原因。隨著智駕的廣泛應用,對于數據獲取及利用的合規性需求也將提升。無論重地圖方案,還是輕地圖方案,智駕大模型的數據處理始終需要圖商資質,來保證數據處理全流程的合規化。尤其對于有出海需求的車企來說,更是如此。
四維圖新是國內最早建立基于GDPR(一般資料保護規則)個人信息管理體系的公司之一。在數據采集、數據上傳、數據脫敏,數據實時分發、數據儲存等各個環節,四維圖新都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合規方案。
隨著數據合規需求的提升,將帶動數據合規閉環服務業務收入進一步增長。
在芯片業務上,受益于國產化芯片規模化落地,智芯業務實現了雙位數增長。
目前,公司新一代中高階智能座艙域控SoC芯片AC8025已獲得多個項目定點,并在下半年和明年陸續量產。2024年,四維圖新旗下杰發科技SoC芯片累計出貨量突破8600萬套片,MCU芯片達6500萬顆。長期來看,芯片業務未來將繼續受益于智駕滲透率提升的趨勢。
比起前兩塊業務,智駕業務的價值雖然尚未體現在收入層面,但同樣不可小覷。公司此前宣布,2024年初至2025年一季度,四維圖新成功斬獲基礎行車產品300萬套及艙泊產品60萬套的新增定點。
這個數據不僅是市場對四維圖新真金白銀的投票,也是中國智能駕駛產業進入規模化、可持續進化階段的重要標志。
不過考慮到交付周期的影響,上述訂單尚未體現在收入上,預計最快三季度起才能逐漸體現。未來,上述訂單將逐漸體現在財報中,帶動智駕業務收入的大幅增長。
考慮到智駕的滲透率仍然較低,四維圖新的業績增長才剛剛開始。公司財報透露,憑借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技術優勢和創新能力,公司有望在2025年實現大幅度減虧。
/ 02 /性價比,智駕平權的突破口
四維圖新的業績增長,得益于公司找到了智駕領域的突破口:性價比。
回過頭來看,任何一波科技革命的邏輯都是技術平權。從這一點來說,這一波智駕浪潮的機會有點類似于當年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產業浪潮最大的價值不僅僅在于電動化的轉變,還有讓那些過去百萬級豪車搭載的技術或者服務,比如空氣懸架、車載冰箱,都逐步下放至中端平價車型,實現汽車產業的“消費升級”。
與汽車行業類似,技術平權同樣是驅動這一波智駕浪潮的核心邏輯。
具體來說,智駕平權將高階智能駕駛功能(如高速NOA、城區領航輔助),從30萬元以上的高端車型下沉至10萬元左右的主流價位車型,使其成為大眾化配置。
在技術平權的邏輯下,成本成為各方競爭的一個關鍵因素。于是,越來越多車企發現自研智駕的性價比很低,轉向尋找第三方供應商。
關于智駕自研的成本,四維圖新CEO程鵬曾經幫企業算過一筆賬:
即便一年能賣100萬輛車,這個量的分攤(成本)也依然不夠。車里面一顆主芯片賣不到1500萬顆,根本就是“打水漂”,就是持續虧。
事實上,這一點在手機行業也曾上演。最早,基帶都是手機廠商自研的。自高通出現后,技術逐漸成熟后,自研基帶的手機企業已經很少,大多是由第三方供應商來完成。
四維圖新看到了這個機會,確立了“極致性價比”戰略的核心方向。
2024年4月,四維圖新發布了“NI In Car”汽車智能化產品矩陣,已經形成了覆蓋入門級到中高階的完整智駕產品矩陣,能夠滿足從幾萬元到25萬元以上級別的車型需求。
四維圖新的極致性價比優勢,來自于公司在芯片、地圖、智能座艙的能力和資源,形成高集成度且高自主化的產品解決方案。具體來說,體現在四個層面:
第一,在中低端價位產品上,公司大力推動核心芯片國產化。比如,在艙駕融合產品AC8025芯片+J3方案上,兩款芯片分別來自四維圖新旗下的杰發科技和中國芯片企業地平線,使域控制器的國產化率超過70%。根據程鵬此前介紹,相比于單獨采購,這款產品可以實現降本至少20%。
第二,四維圖新還提出了艙行泊一體化概念,將座艙、行車和泊車三個功能放在同一算力盒子當中,提升了整車的智能化集成度。
從技術層面來看,將三大功能集成到一起,一定程度砍掉了硬件和算力的冗余。對此,公司CEO程鵬的解釋是,“比如泊車時,行車功能是用不到的,那么這一部分算力就可以用來泊車,這樣做減少了一部分硬件成本。”
第三,數據優勢。此前圖商的經歷讓四維圖新積累了大量道路數據、道路拓撲圖這樣的靜態數據。此外,在與車廠共享數據時,四維圖新會與車廠做合規驗證,合規的車輛數據往往可用于采集、儲存、迭代。
第四,差異化的智駕方案。與越來越多車企選擇“重感知、輕地圖”的技術方案不同,四維圖新認為毫米波雷達+輕量級高精地圖的重視覺方案在10萬-20萬的車型更為匹配。
邏輯很簡單,高精地圖是比普通地圖精度更高、元素更豐富的地圖,在智能駕駛的實際應用中,可以提前為車機提供路線規劃,從而減少實時檢測運算的壓力,有效降低出錯概率。
通過以上四點優勢,四維圖新完成了對智駕性價比的關鍵卡位。
/ 03 /生態協同,進階智駕生態整合者
除了提供極致性價比的智駕解決方案外,四維圖新也清醒地認識到,推動智駕平權的落地需要產業各方的共同推動。
在過去兩年里,公司也在不斷加強生態協同。為了更好地轉型智能駕駛 Tier1(一級供應商),四維圖新做了一系列布局:
去年8月,四維圖新增資南京四維智聯1億元。在拿到融資后,四維智聯吸收了滴滴智慧交通近300人的團隊。對此公司給出的解釋是,四維收購過來的滴滴團隊將參與艙駕一體方案,他們和四維的產品戰略高度關聯。
去年9月,四維圖新在北京成立新智駕公司,并宣布自四季度起為長城部分量產車型提供智能前視控制模塊產品;中旬,又宣布與輕舟智航簽署深化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研發中高階智駕解決方案,合力推出城市NOA智駕方案。
而在更早之前,四維圖新通過子公司北京四維間接持有佑駕創新9.06%股權,是佑駕創新最大的外部股東。四維圖新也是佑駕創新的重要客戶,是其2022年—2023年的第二大客戶。
這?點,也延續到了最新的上海車展上。
4月23日,四維圖新先后發布了三則合作公告,宣布分別與北京火山引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火山引擎)、深圳卓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卓馭科技)、深圳市航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盛)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其中,四維圖新與火山引擎將深化在輔助駕駛數據閉環、智能座艙交互體驗、云基礎設施、大模型應用等關鍵領域展開合作。與航盛電子的合作,將從產品研發和制造及供應鏈兩個方向展開。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字節還是航盛電子,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比如,火山引擎憑借與豆包大模型深度綁定,已經成為公有云大模型服務市場的龍頭。
國際數據公司 IDC 發布的《中國公有云大模型服務市場格局分析,1Q25》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公有云大模型調用量,火山引擎以46.4%的市場份額位居該統計維度第一。
這樣合作的含金量,自然不必多說。生態協同對四維圖新的好處顯而易見,即進一步加強了公司的服務能力以及性價比方面的優勢。
比如,此次合作方之一的卓馭科技是大疆的自動駕駛子公司,繼承了大疆在性能和成本平衡方面的卓越能力,其智駕方案已經在10萬元級別的車型上實現量產。
這次合作也能讓四維圖新融合卓馭科技在性能和成本平衡方面的能力,最大程度地保障其智駕產品在性價比方面的優勢。
如果說,過去四維圖新的性價比優勢是建立在打通“地圖+芯片+算法+數據”全鏈路能力上。那么現在隨著上述合作的落地,公司全鏈路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具體來說,公司已經集齊了智駕領域的七龍珠,包括“地圖導航+AI+數據合規閉環+算法+芯片+座艙+高精定位“。這讓四維圖新具備全棧交付能力,將帶來更可控的成本和產品競爭力。
從過去看,在技術普惠過程中,最關鍵的是找到行業的“最大公約數”。而智駕行業的“最大公約數”——更低的成本、更好的產品。
站在當下看,提供經濟高效智駕解決方案的四維圖新無疑找了行業的“最大公約數”。這也為其在智駕淘汰賽中脫穎而出,打下了堅實基礎。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