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醫藥股好像又可以了,昨天A股、港股醫藥股集體大漲,今天A股、港股創新藥繼續強勢上漲。
年內以來,創新藥板塊的整體表現遠超市場平均,A股創新藥指數已經漲超15%,港股創新藥指數僅近兩個交易日就漲近10%,年內以來更是已經漲近50%。
這種市場背景下,那些專注醫藥成長賽道的基金表現應當不錯,比如在1月底明確表示“比市場更樂觀”的工銀瑞信趙蓓管理的醫療基金產品。
4年虧40%后,終于要回血了?
先來看一下年內A股、港股的創新藥表現有多犀利。
1月初,A股跟蹤創新藥的中證創新藥優勢成長50指數最低在1682點,昨天收盤為1950.51點,漲幅15.96%。港股方面,港股通創新藥精選指數1月初最低點位1230.69點,目前最高點位1791.70點,漲幅45.58%。
(港股通創新藥精選指數走勢截圖)
有“醫藥女神”之稱的基金經理趙蓓,目前在管工銀醫療保健、工銀前沿醫療、工銀養老產業、工銀成長精選4只產品,合計管理規模158.45億,其中工銀前沿醫療規模就超百億,A份額規模91.35億、C份額規模16.47億。
近半年以來,趙蓓的這幾只產品表現都不錯,工銀成長精選收益率超10%,今年以來收益率已經超過18%,收益率遠超趙蓓管理的其他產品。不過,這樣的收益率在同類中還算不算佼佼者,同類排名前5%左右。
(數據來源:天天基金網)
可以看到,這個業績不能說不好,但也只不過獲得了醫療行業的平均收益。然而,進一步分析后發現,趙蓓并沒有獲得市場平均收益,而是大幅跑輸了行業指數。
工銀成長精選收益率遠超工銀前沿醫療的主要原因是重倉了港股,而工銀前沿醫療則主要持有A股醫藥股。
(數據來源:天天基金網)
(數據來源:天天基金網)
從趙蓓的這兩只基金的持倉來看,兩只基金都是重倉醫療的基金,但工銀成長精選的持倉有點雜,前十大重倉中擠進了騰訊控股、巨化股份兩只非醫療股,其中騰訊控股年內股價雖然表現也不俗但漲幅弱于港股創新藥,持有的巨化股份年內實際上還是下跌的。
總之,比港股,持有港股的工銀成長精選大幅跑輸港股通創新藥指數,比A股,集中持倉A股醫藥股的工銀前沿醫療大幅跑輸A股創新藥指數。
但這并不影響趙蓓年初“比市場更樂觀”的信心,反而突出了工銀成長精選較之前正在逐步回血的優勢,因為工銀成長精選自2021年初成立之后基本就一直虧損,成立以來最大虧損超50%。
(工銀前沿醫療2024年4季報截圖)
(工銀成長精選凈值走勢截圖)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起工銀成長精選過去幾年的持續虧損,今年以來不到三個月已經取得超18%的收益率,確實已經是很好的結果了。
敢低位重倉,也敢高位重倉
“醫藥女神”趙蓓的投資風格是什么?
有人說是鮮明的成長風格,也有人說是高度集中的長周期持股,還有人說趙蓓對醫藥行業有深厚的研究背景和豐富的投資經驗并能進行靈活調倉,但是在銳眼哥看來趙蓓的風格就是“膽子大”,敢低位重倉也敢高位重倉。
比如,工銀前沿醫療、工銀成長精選這兩只基金對恒瑞醫藥的操作,就很好的體現了趙蓓敢于低位重倉優質公司的風格。
工銀前沿醫療是趙蓓管理時間最長的產品,從2016年擔任工銀瑞信基金經理以來就一直管理該基金,對恒瑞醫藥也是長期看好,2016年3季度到2024年4季度期間,恒瑞醫藥只有2021年1、3、4季度以及2022年1、2、3季度沒出現在工銀前沿醫療的十大重倉中,調倉非常靈活,在2021年1季度高位大幅減倉,然后在2021年大跌后又大幅加倉。
工銀成長精選也是在2021年之后在低位大舉買入恒瑞醫藥,低位抄底的眼光相當“狠辣”。
(恒瑞醫藥股價走勢截圖)
(工銀前沿醫療恒瑞醫藥操作過程)
趙蓓有低位重倉恒瑞醫藥的勇氣,更有高位追高藥明康德的自信,只不過可能有點過于自信了。
2021年初,工銀成長精選一成立趙蓓就果斷重倉買入市值4200多億的CXO巨頭藥明康德,結果買在了山頂上,然后開始一路減倉,到2024年初終于減倉完成,然后藥明康德股價開始大幅反彈,趙蓓被藥明康德啪啪打臉。
(藥明康德股價走勢截圖)
(工銀成長精選藥明康德操作過程)
恒瑞醫藥、藥明康德同屬創新藥領域,恒瑞醫藥還是上游藥企,藥明康德作為合同服務商本來就依賴上游藥企的研發支出,兩者具有極強的關聯性,在看空藥企時也應該看空合同商才對。
但趙蓓的思路比較清奇,2021年一季度就大幅減倉恒瑞醫藥,這算是明顯看空恒瑞醫藥的舉動,但她同時卻巨額買入藥明康德,表現出對藥明康德強烈的看多。到2022年大幅加倉恒瑞醫藥時又是這樣,加倉恒瑞醫藥減倉藥明康德,結果對藥明康德的操作又錯了。
難不成趙蓓還有對沖基金的風格,始終在用藥明康德來對沖恒瑞醫藥可能出現的風險?
2年巨虧400多億,混基規模“腳踝斬”
趙蓓作為工銀瑞信的核心員工、明星基金經理,她的業績表現對工銀瑞信整體表現有不小影響,甚至她作為工銀瑞信投資總監對工銀瑞信整體投資方向、風格都有重大影響。
目前,趙蓓在工銀瑞信除了擔任基金經理之外,還擔任研究部聯席總經理、投資總監,更是工銀瑞信投資委員會的成員。
(資料來源:天天基金網)
從這些定性資料來看,趙蓓對工銀瑞信基金的最終投資結果肯定是有較大影響的,但這種影響具體有多大?
從具體數據來看,2021年底趙蓓的管理規模達到322.79億,到2024年底管理規模已經縮水至158.45億,與此同時,工銀瑞信旗下混合型產品規模從1214.81億降至542.85億,工銀瑞信旗下股票型產品從917.51億降至446.02億。
趙蓓管理的產品主要是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從最高管理規模看,趙蓓的管理影響工銀瑞信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15%左右,不過在工銀瑞信混合型、股票型產品規模大幅縮水之后,趙蓓管理規模占比小幅提升到16%左右。
也就是說,趙蓓雖然對工銀瑞信有較大影響,但不能完全把規模下降的“鍋”甩給趙蓓,近三年工銀瑞信虧得最多的基金經理恐怕是劉偉琳,她所管理的工銀瑞信國證新能源車電池ETF近三年跌幅超29%、成立以來虧損超42%。
工銀瑞信的整體結果是,2022年、2023年兩年巨虧超427億,其中股票型產品虧損330.59億、混合型產品虧損275.73億,股票型、混合型合計虧損600多億,其他產品則實現盈利不到200億。
(數據來源:天天基金網)
這樣的業績表現顯然才是工銀瑞信股票型、混合型產品規模大幅縮水的直接原因,但根本原因還在于管理產品的人。
但這對于萬億巨頭工銀瑞信來說可能太“毛毛雨”了,工銀瑞信官網顯示,2024年底資產管理總規模已經超2萬億,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規模8375.97億。
總之,盡管趙蓓管理的基金在創新藥板塊的強勢背景下有所回血,但整體表現并非很出色,產品表現基本跑輸行業指數。趙蓓的投資風格雖然大膽,但高位追高、低位減倉的操作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工銀瑞信雖為萬億巨頭,但旗下部分產品業績不佳,規模縮水,其背后反映出的管理與投資策略問題仍需深思與改進。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高質量發展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
今天,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上,2024《大國品牌》國牌盛典以“上善若水 未來相見”為主題,匯聚近2...
隨著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一新興領域迅速成為投資界的熱門話題。低空經濟不僅代表了中國經濟...
10月16日,大富科技發布公告稱,因執行《合并重整計劃》,蚌埠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獲得大富科技控股股東配...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