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一聲驚雷起,萬頃風雨加于身。”
繼國產智能駕駛黑馬縱目科技人去樓空、欠薪跑路后,又一全球智能駕駛領頭羊暴雷了。
近日,中國科技行業傳來令人震驚的大消息,昔日“全球智能駕駛第一股”圖森未來,畫上句號。多位自稱圖森未來的員工在社交平臺表示,“公司團隊突然解散,人去樓空。”隨后,有媒體證實,“圖森未來廣州總部現場大門緊鎖,無人辦公。”一代智能駕駛王者落幕。
落幕前,圖森未來有過無比高光的輝煌時刻,也是智能駕駛賽道最受資本寵愛的公司。2015年成立的它們,曾獲得超10輪融資,收獲微博、治平資本、鼎暉投資、Navistar、VectoIQ、Goodyear Ventures等“頂流”美元VC/PE、產業資本的多次押注。2021年,圖森未來登陸美股,市值達到160億美元,圖森未來的兩位創始人陳默、侯曉迪分別以70億元、65億元財富,入選“2021胡潤U40青年企業家榜”。然而,高光后的圖森未來很快陷入泥潭。
管理層為了利益爭斗不休。2024年,圖森未來宣布離開美股,成了資本市場罕見“全球第一股”退市案例。最后一份財報顯示,2023年三季度,圖森未來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高達11.98億美元。退市了,圖森未來意圖切換賽道,想靠搞游戲東山再起,結果人去樓空。
陳默、侯曉迪曾被媒體看作是“中國前沿科技最成功的創業搭檔”。二人“一文一武”,在整個創投圈很難找到他們這樣的默契伙伴。就連“錯過,沒投進去”的投資人提到圖森未來的團隊時也要夸贊一番,“這個團隊太優秀了,他們是有希望走長遠站在全球之巔的。”在創立圖森未來之前,陳默是一位連續創業者,是創投圈的“情商大師”、“預言家”。他資源豐富,能說會道,并具備“前瞻性”。他多次預測某些行業未來大熱,基本都實現了。侯曉迪則是科技圈公認的技術大咖,上海交大“天才”,大三就發表了高引用論文,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期間,創立了基于頻域的視覺注意機制理論。根據時下最火爆AI大模型DeepSeek評價,“侯曉迪搞出的理論,是近10年來視覺注意機制最有影響力的研究。”一個善于抓機遇,一個專心技術突破,兩個性格迥異的創業者因夢想走到了一起。彼時,侯曉迪特別希望在智能駕駛賽道大展拳腳,陳默也預感到,“智能駕駛必火,很有錢景”。二人一拍即合,共同創立了圖森未來。方向上,他們決定先切入“一片藍海的卡車市場”。方向有了,剩下的是分工。陳默、侯曉迪思路清晰、明確,各展所長。陳默擔任董事長,抓大局,負責中國地區的融資、運營、建設、獲客。侯曉迪擔任CTO,主攻智能駕駛技術,并負責美國地區的研發團隊組建。侯曉迪提議,“圖森未來做大做強,可以去美股IPO。”公司成立第一年,按著各自分工,陳默把精力用在了找融資上。由于他在創投圈人脈廣、人緣好,很快他就找到了錢。2016年,圖森未來拿到微博投來的5000萬元A輪融資。收獲融資,陳默馬不停蹄送給遠在大洋彼岸的研發團隊。同年,圖森未來在研發端取得巨大成功,其研發的計算機視覺與深度學習算法,在各類專業排行榜上均獲得全球第一,一戰成名。圖森未來在全球智能駕駛賽道爆火,得到了美元資本的垂青。企查查APP顯示,2017年至2022年,圖森未來的每一筆融資均有美國本土VC/PE、產業資本的身影。其中,2017年至2019年,參與投資的機構是微博、鼎暉投資。2019年至2022年,再無一家國內機構參投,所有參投機構多為美國機構或全球VC/PE。此點能看出,圖森未來的融資有過嚴重分歧。一戰成名后,圖森未來不再缺錢,公司發展兩步走,順風順水。2018年,陳默主抓的中國區業務有所突破,拿到了首張無人駕駛卡車公開道路測試牌照。2019年,圖森未來又完成了中國首次高速公路L4級無人駕駛隊列測試。這兩個動作,讓圖森未來在中國風頭無二。在媒體眼中,“圖森未來是中國最牛的智能駕駛卡車公司。”或許是陳默在中國太過出彩,2019年也是圖森未來事業的重要轉折點。2019年之后,圖森未來的“規劃”突轉美國。標志性的事件是,2020年,圖森未來拿到3.5億美元大額融資,沒有中國資本參與。當年,這筆3.5億美元大額融資,引起了創投圈熱議。A輪到D輪,微博跟了一路,每輪都投。圖森未來越做越大,沒有中國資本不參與的理由。這件事,值得玩味。有投行人士分析,“圖森未來的戰略可能發生轉移,重點開發美國市場。一是,美國卡車用戶規模龐大;二是,國內智能駕駛賽道廠商眾多,縮小競爭成本。”一直開發中國區業務的陳默似乎也認同,“去美國找市場”。畢竟,根據創業初期規劃,“圖森未來做大做強,可以去美股IPO。”業務逐漸搬到美國,侯曉迪那邊大顯身手了。2020年,圖森未來與全球汽車供應商采埃孚建立深度合作關系,研發量產智能駕駛卡車系統。緊接著,圖森未來在美國啟動全球首個自動駕駛貨運網絡(AFN),這一舉動,使其備受美國本土資本關注。外媒報道,“美國很需要一家解決卡車配送問題、緩解司機疲勞的公司。”美國機構十分看好圖森未來在美國的成長、商業化及生態,美元資本隨即展開“瘋投”。資本跑步入場,圖森未來獲得超10輪融資。2021年,在美元資本的驅動下,圖森未來登陸美股,市值一度達到160億美元,成為“全球智能駕駛第一股”。陳默、侯曉迪財富暴漲,身價倍增。二人分別以70億元、65億元財富,入選了“2021胡潤U40青年企業家榜”。但在這場財富盛宴的分配中,“有人不滿意了”。一部分人覺得,“侯曉迪才是公司最重要的支柱,沒有他,圖森未來得不到資本支持。沒有他,圖森未來恐怕無機會美股IPO。”也有一部分人認為,“陳默對公司的發展起到關鍵推動作用,沒有他,圖森未來可能根本沒有未來。做人要知恩圖報,不要見利忘義。”眾說紛紜,可圖森未來卻陷入了“內耗”。兩位共同創業的好友、伙伴,在公司IPO變大富豪后“各有各的想法了”。2022年,圖森未來在美國發生了重大事故,“一輛智能駕駛卡車,突然左轉橫切,撞上一個水泥路障。”美國股東聞訊,對公司的技術水平產生質疑,但圖森未來的高管不以為然,相互推卸責任。圖森未來在美國發生了重大事故那年,“侯曉迪要求陳默支持其出任董事長”。理由是,“需要應對美國董事會的挑戰”。一番勾心斗角,陳默無奈卸任董事長,僅保留董事席位。陳默卸任董事長,侯曉迪感覺遠遠不夠,“他進一步推動陳默完全退出董事會,還對其發起合規審查,指控陳默創立的新公司Hydron與圖森未來有利益沖突。”導致雙方徹底決裂。媒體報道,隨著陳默離開董事會,圖森未來兩波團隊爭斗不休、陸續有高管離職,公司被整的烏煙瘴氣。股東受不了,“侯曉迪不適合當董事長,把他趕走。”侯曉迪卸任董事長,陳默回歸了,他重新掌權,主導美國裁員、縮減開支,探索圖森未來能賺錢的現金流業務。原本圖森未來拿了超10輪融資很有錢,可美國業務損耗了公司財力,加之高層勾心斗角,中層無心業務,圖森未來業績“原地踏步”。根據圖森未來發布的2022年財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營收270萬美元,同比增長2%。研發支出8570萬美元,運營虧損1.12億美元。太可怕了,一個季度收入270萬美元,虧損1.12億美元。這是拿投資人的錢,無盡揮霍。二級市場,圖森未來的160億美元市值,跟著公司“內耗”一起蒸發殆盡,股民全部“用腳投票”,他們呼吁,“這種公司必須離開股市”。2024年,圖森未來宣布“自愿”退市。這是資本市場罕見“全球第一股”退市案例。退市了,圖森未來的“內耗”仍在持續,大權基本回到陳默手里。媒體沒捕捉到侯曉迪的動態,他仿佛“消失了”或蟄伏等待時機。“內耗”多年,陳默身心疲憊,他自感錯失了智能駕駛機遇,想通過切換賽道的方式,東山再起。陳默給圖森未來定了個新方向,游戲。2024年底,久未披露好消息的圖森未來宣布轉戰AI進軍游戲領域,啟用全新品牌CreateAI。他接受媒體報道時說,“轉戰游戲,就是想公司活下來。我希望2026年能實現經營性現金流為正,如果情況不理想,最晚2027年實現。”圖森未來早已負債累累、殘破不堪。美股退市前的財報顯示,2023年三季度,公司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高達11.98億美元。陳默把經營性現金流為正的目標放到2026年、甚至2027年,不排除想借助“AI+游戲”的故事,尋求融資。中國AI大熱,給了他做夢的“希望”。現實是,“他說的話自己也不信”。最近,多位自稱圖森未來的員工在社交平臺表示,“團隊突然解散,人去樓空。”團隊中層、員工不看好畫的“大餅”。有媒體為驗證消息真偽跑到圖森未來廣州總部發現,“現場大門緊鎖,無人辦公。”員工被拖欠工資,高管不知所蹤。圖森未來死于“人禍”。在公司本該前進的上升期,高管為了自身利益致公司萬劫不復,令人唏噓。“做好公司難,毀掉公司易。”但愿,圖森未來的解散能再次給當下的創業者、資本敲響警鐘,“堅持長期主義,不要被短期的利益蒙蔽雙眼,否則只能留下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