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破產的第一家造車公司!
上百億造車巨頭,要破產清零了。
造車8年,這家公司云集寶馬、福特、Uber等巨頭的前高管,僅4年就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一度高達150億,被譽為是“滑板底盤造車鼻祖”。
如今卻扛不住了,因融資失敗而破產,隨著9位創始人全部離去,Canoo的造車故事,自此遺憾的畫上句點。
更值得一提的是,Canoo此前因虛假宣傳其在俄克拉荷馬州生產電動汽車而備受爭議,有員工揭露稱工廠并未生產任何汽車,而Canoo聲稱交付的車輛實際上是由另一家公司制造,其中90%的車輛僅更換了車身貼紙。
不愧是老賈的同事,連造車這事都透露著不小的詭異,無論其造車過程是否造假,但2025年第一家造車公司破產的雷,是真的炸了!
01
近日,美國電動汽車初創公司Canoo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并立即停止所有運營。
消息一出,業界唏噓。
這家曾估值超150億元的造車新勢力,剛邁入2025就這樣落幕了。
不禁感慨,Canoo的興衰歷程既是資本泡沫破裂的縮影,更是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加速洗牌的警示。
電動汽車在大變局期進入新的拐點,這片紅海不再是大家追求造車夢的“樂園”。
事實上,Canoo也曾耀眼輝煌過。
作為全球滑板底盤造車模式的先驅,Canoo曾經拿下了沃爾瑪等企業的訂單。
而在資本層面,更是在2020年曾引起過蘋果的關注,蘋果方面曾試圖洽談收購這家公司,但當時Canoo獲得融資的興趣大于被收購,因此談判告吹。2年后,Canoo又和蘋果傳出“收購”的曖昧消息,可惜到最后都是無疾而終。
最新財報顯示,Canoo在2024年前9個月的營收為149.7萬美元(約1077.8萬元),同期Canoo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剩1600萬美元(約1.15億元),這對有著超十億元缺口的Canoo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
據了解,Canoo欠債權人超過1.64億美元(約11.93億元),破產也許更多的是無奈之舉吧。
眾所周知,造車是門極其燒錢的事業,國內倒在門檻前的車企不在少數,國外也是一樣的。
從Canoo歷年財報綜合來看,從2020年到2024年9月,該公司累計虧損了13.56億美元(約98.99億元),5年虧了近百億,這在國外新能源造車史上也算是排得上號了。
事到如今,這家巔峰市值21億美元(約154億元)的造車新勢力,最新股價只剩1.35美分,折合人民幣連一毛錢都不到。
更值得一提的是,Canoo還涉嫌虛假造車,實際上90%的車都是“貼牌”出廠的,這手段比賈老板還厲害,簡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最后,由于Canoo始終無法規模量產,并且遲遲無法拿到新的融資,這家美國造車新勢力走到了破產退場的地步。
02
Canoo的前身是Evelozcity,成立于2017年,創始人斯特凡·克勞斯(Stefan Krause)和烏爾里希·克蘭茨(Ulrich Kranz),都是車圈老炮,一個是前寶馬CFO,另一個是“寶馬i系列之父”。
這里重點說明一下,兩位創始人都曾效力于法拉第未來(沒錯,就是賈躍亭的FF),后因理念分歧自立門戶,提出“滑板底盤”技術——一種將電池、電機等核心部件集成于底盤的一體化架構,可以將方向盤和踏板安裝在平臺上的任何位置,宣稱能降低開發成本并提升車內空間利用率,算是滑板底盤賽道的“鼻祖”。
2019年3月,Evolozcity更名為Canoo。六個月后,Canoo推出了首款量產原型車——Lifestyle Vehicle,這是一款電動貨車,外形看起來像是早期大眾 Transporter 和巴克敏斯特·富勒的Dymaxion的混合體。
憑借創新的技術路線,Canoo迅速吸引資本關注,并于2020年通過SPAC上市,市值一度高達21億美元(約150億元人民幣),還和NASA、沃爾瑪等機構達成合作,甚至被蘋果考慮收購。
然而,這家曾被寄予厚望的滑板底盤造車明星、納斯達克上市企業,云集了法拉第未來、寶馬、德意志銀行等企業高管,卻在經歷了8年的跌宕起伏之后,最終還是遺憾地畫上了句號。
2021年后,公司接連遭遇合作失敗(如與現代汽車項目終止)、高管離職潮(創始人克蘭茨跳槽至蘋果)、生產造假(被曝工廠僅更換車身貼紙無實際生產)等危機,最終股價暴跌99%,資不抵債,無力回天。
Canoo破產的直接原因,是未能獲得美國能源部的貸款,融資失敗,資金鏈斷裂。但其破產的核心原因卻是商業模式缺陷與內部問題嚴重。
03
Canoo的滑板底盤技術雖頗具創新性,但車企普遍不愿將底盤這一核心部件外包,2B商業模式難以落地,導致其營收不足。
此外,其主打的小型貨車市場訂單量有限(如沃爾瑪4500輛訂單實際未執行),而面向C端的“訂閱模式”因需求不足被迫壓縮至收入占比20%以下。
同時,Canoo的內部管理問題也是關鍵因素。
如CEO在私人飛機上的高額支出引發外界質疑,創始人離職引發團隊分崩離析,9人創始團隊至2024年9月已全部出走,加速了其衰敗進度;
生產工廠被曝未實際生產車輛,只是更換貼紙,直接摧毀了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任。
另外,公司累計融資不足17億美元,遠低于行業頭部企業。2024年前三季度虧損1.12億美元,現金流斷裂后未能獲得美國能源部貸款及海外資本輸血,最終陷入“無錢可燒”的絕境,走向破產。
大勢面前,優勝劣汰;Canoo這樣的體量如果在國內,早已被市場吞的連渣都不剩。
也就是其車型賽道特殊,才熬到了現在。
不過,在中國新能源車企紛紛出海布局的情況下,加速了國外新能源車企的“死亡”。
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達1286.6萬輛,同比增長35.5%,連續10年穩居全球榜首。
2024年,“車王”比亞迪多次刷新紀錄達成“全球首家”,單月銷量突破50萬輛,年銷量突破427萬輛,累計產量邁過1000萬輛門檻!
其中,比亞迪海外銷量超40萬輛,同比增長超70%。
小鵬汽車近期宣布將進入全球超過60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并計劃在未來10年實現海外市場銷量占比達到50%。
可以預見,“血海”競爭之下,未來新能源車企的勝出,需要依賴“高效率、低成本”與“軟件定義汽車的創新能力”,同時借力中國供應鏈與全球化出口優勢。
如此一看,Canoo申請的破產保護,倒也在情理之中。
04
事實上,作為曾經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美國的造車企業也開始了行業洗牌。
剛剛,通用汽車宣布旗下Cruise將裁員50%。
自2016年收購Cruise起,通用汽車已累計投入約100億美元,去年12月,通用汽車宣布調整其自動駕駛戰略,放棄自動駕駛出租車業務。
在新能源的浪潮驅使下,這些年我們見證了一個又一個汽車品牌的誕生與崛起;如今隨著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超過50%,行業高增長紅利結束,塵埃落定下殘酷的洗牌時刻加速到來。
2024年,全球227款車型降價,2025年初比亞迪、特斯拉等30家車企再掀萬元級促銷。
回望2024年,全球至少十余家造車公司宣告倒閉或關閉生產線,更有大量車企減產減員。
如今Canoo的破產,再次給所有造車新勢力們敲響了警鐘:
造車沒有錢肯定不行,可光有錢沒技術也不行,有錢有技術沒口碑還是不行,如今的車市,不僅要做出好產品,還得有渠道把車賣出去,更重要的是得有持續性,才能在行業洗牌中立于不敗之地。
Canoo的破產,不僅是其自身的失敗,背后更折射出造車新勢力在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和資金管理等方面的多重挑戰。
未來車市“良幣驅逐劣幣”會成為一種常態,就拿全球最大的中國市場來說。
2018年,中國的造車新勢力們比拼的還是誰先量產第一臺車;2021年,大家競爭的目標就變成了誰能最先完成10萬輛的里程碑。而到了2025年,執著于講故事的車企早已泯然大眾,造車新勢力們更加務實,銷量固然重要,可盈利才是新勢力們目前追求的終極答案。
最后,關于Canoo破產這件事,DeepSeek是這樣評論的:
Canoo破產,滑板底盤造車先驅的隕落與行業警示。
Canoo的失敗暴露了滑板底盤賽道的商業邏輯問題:商用車訂單規模不足、乘用車競爭激烈。
Canoo的隕落印證了造車行業的殘酷法則:技術概念需與市場需求、資本耐力、管理能力深度綁定。正如小鵬汽車的標語——“在血海里游泳,直到海水變藍”,存活者必須兼具規模優勢、技術沉淀與成本控制力。
2025年,這場淘汰賽的終局或許將重塑全球汽車產業格局,而中國車企能否抓住機遇,將成為最大的懸念。
近日,impact.com憑借其在助力AI/SaaS企業實現聯盟規模化增長方面的卓越表現,從400+...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