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13漲停
算力又出大妖股
算力概念近期再度活躍,特別是12月底相關部門提出“算力即國力”之后,算力已經被提升到更高的戰略高度,算力作為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似乎已經成為2025年的一大預期方向。
自“算力即國力”提出之后,A股算力概念股電光科技股至今已經大漲超1.6倍,期間更是走出21天13漲停的強勢行情,從2024年12月20日至30日一度走出7連板漲停的極端行情,2024年12月30日尾盤突然來了一個“天地板”從而進入短暫調整,近一周再度活躍,走出4天3板行情。
(電光科技股價走勢截圖)
(電光科技2024年12月30日分時走勢截圖)
說起算力股,可能A股中更為吸引人的是寒武紀,自9月底以來股價漲近3倍,市值更是一度突破3000億。
實際上,或許也是因為這段時間內算力領域的重點事件比較多。
2024年12月18日-20日第十九屆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在北京召開,主要討論了算力產業的前沿技術等問題。2024年12月28日大型紀錄片《算力引擎》播出,強調“算力即國力”。2025年1月6日有關部門發布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相關指引文件,明確行業建設方向。
2025年1月15日,微軟宣布將在全球投資800億美元建設AI數據以擴大算力。本月初,英偉達還宣布在其今年的GTC大會上發布CPO交換機新品,并預計2025年8月實現量產。
這其中,微軟宣布800億美元建設AI數據以擴大算力,這一行為直接增加了2025年全球數據行業的資本開支,這也直接刺激了當天A股算力股電光科技的股價。
布局算力不足1年
股價暴漲2倍多
實際上,電光科技一直從事的業務并非算力相關業務,它的核心業務是礦山防爆電器設備、礦用防爆監測監控設備,2024年上半年其核心產品礦用防爆開關產品收入占比為65.21%,其他電力設備、驅動設備等業務收入占比都還不到14%。
電光科技正式布局算力業務是在2024年4月。
2024年4月24日,電光科技公告,公司于2024年4月23日與浙江云谷簽署合作協議,與浙江云谷出資成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其中公司認繳3250萬、持股占比65%,浙江云谷認繳1750萬、持股占比35%,資金均來源于自有資金。
(電光科技公告截圖)
電光科技的這個對外投資合資公司的公告顯示,新公司擬建立智算中心、數據中心,更好地向市場提供大數據、大模型、物聯網、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服務器托管及網絡接入等方面的服務。
2024年4月30日,電光科技就在互動平臺確認,與浙江云谷出資設立浙江電光云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注冊完畢。2024年10月11日電光科技又在互動平臺表示“電光云目前以算力租賃服務業務為主”。
(電光科技互動平臺截圖)
實際上,電光云成立之后發展還是挺快的,成立僅2個月后就接到超五億的業務合同。
2024年6月27日,電光科技公告,控股子公司電光云獲得算力服務合同,合同金額5.535億,合同履行期限自交付成功之日起算,合同設備服務期限為60個月。
(電光科技公告截圖)
對于電光科技來說,2023年全年的營收還不到14億,剛成立的控股子公司就獲得超5億的合同訂單,影響應該還是較積極和重大的。
不過,布局算力影響最大的還是電光科技二級市場股價。
自電光科技宣布合資成立算力公司以來,期間二級市場股價最大漲幅已達245%,累計漲幅也超170%。
(電光科技股價走勢截圖)
更重要的是,隨著對算力業務的布局以及市場對算力股的追捧,電光科技的市值已經從27億左右飆升至現在近75億,不到一年市值增長了近50億。
業績逐漸好轉
實控人多次套現
然而,有趣的是隨著電光科技二級市場股價的一路上漲,公司的業績反而開始下滑了。
從趨勢變動的角度來看,電光科技的業績和股價還是要分開來看,這樣看起來才更順眼些。
從股價趨勢看,雖然2024年4月之后股價逐漸上漲,至今更是已經漲超2倍,但是在前幾年,從2020年8月至2024年2月期間最大跌幅超72%。
(電光科技股價走勢截圖)
但是,從業績趨勢看恰好相反,2020年至2023年電光科技的業績表現其實相當不錯。2020年凈利潤5638.7萬元,之后幾年逐年穩健增長,到2023年凈利潤已經達到1.2億,3年增長1倍多。
(數據來源:同花順網站)
更有意思的是,在電光科技業績逐年回升、股價逐年下跌的過程中,電光科技的幾個實控人反而加大了減持套現力度。
據同花順i問財數據顯示,自上市以來,電光科技股東累計減持套現超1.8億,涉及減持的時間只有2018年、2020年、2022年,但是一直都是幾個實控人在減持。
(數據來源:i問財、銳眼哥整理)
(數據來源:i問財、銳眼哥整理)
到了2024年,電光科技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19.2%,二級市場股價2024年全年累計漲幅超46%、區間最大漲幅超200%,這個時候這幾個實控人反而沒有減持的動作。
(數據來源:同花順網站)
電光科技這幾個實控人的操作倒還真跟A股常見的高位減持套現的故事不太一樣,只是這樣實在讓人看不懂這幾個實控人到底是看好公司還是不看好公司?
電光科技實控人的行為實在令人費解,或許背后有更復雜的原因。在業績改善、股價低位時選擇減持,究竟是對公司前景的不看好,還是另有隱情?但無論如何,投資者在這場博弈中,需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