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愛迪生發明第一只實用的白熾燈,到中國特高壓電網架設在華夏大地,人類對電的應用、管理和輸送的技術推進步伐從未停止。
從愛迪生發明第一只實用的白熾燈,到中國特高壓電網架設在華夏大地,人類對電的應用、管理和輸送的技術推進步伐從未停止。鮮活的歷史告訴我們,誰對電的技術應用站在高處,誰就可以走得更快更遠。這既需要長期積累,不斷夯實基礎,又需要銳意進取,敢于向新而行。
“煜邦電力是一家專門服務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的智能化企業,我們希望科技研發能夠做到極致,服務‘兩網’。”煜邦電力董事長周德勤指著展廳墻上的金字告訴記者,公司理念是“篤敬慎勤,追求卓越”。他說,公司在不斷夯實智能電表“壓艙石”的同時,利用大數據給新能源電力“畫像”,助力電網運行更柔性、更平緩,保證電網運行更安全。眼下,公司正緊抓新機遇,前瞻性謀篇布局大型儲能、新能源、低空經濟,以及電力物聯網等領域,為公司長遠發展注入“升級”新動力。
勇于創新,實現多項“零”的突破
“煜”,依火日而立,意味光耀明亮,就如電光,帶給人類光明與活力。但想要解開電的密碼,需要追求極致的科學精神。走進煜邦電力位于北京北二環的辦公區,簡潔嚴謹之氣撲面而來。
煜邦電力的前身可追溯至華北電力科學研究院下屬的北京煜邦電能技術中心。煜邦電力創立近30年,是較早進入電能計量領域的企業,擁有深厚的技術積淀,已掌握智能電能表、集中器、采集裝置、專變終端、配網自動化終端等主要產品的核心技術。
“20多年前,煜邦電力承接了國家電網和華北電網電力計量產品的研發任務。當時,電力計量產品主要由國外企業壟斷。我們經過一年多技術攻關,研發出中國首臺電力采集裝置,一舉打破了國外的產品壟斷,使電力行業用上了煜邦電力性能優異的產品,并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周德勤回憶起當年情景,仍然記憶猶新。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煜邦電力在智能電力產品研發與制造、智能巡檢、電網信息技術服務等多個領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體系,助力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國有大型電網企業的智能化建設。
“我們在研發國產電力計量采集裝置過程中,一直不斷追求技術進步和優化,2019年實現了全部國產化,并首先用在了雄安新區建設上。”周德勤說。
隨著國家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作為智能電表的老牌勁旅,煜邦電力還參加了國網“雙芯表”的研發。
“以前電表只有計量一個功能,隨著用電設備以及裝置增加,如何通過智能電表(雙芯表),有效管理這些用電設備,包括家家戶戶老百姓用的冰箱、彩電、空調,以及工廠的各種裝備和設備,是一個新需求。我們參與了國家電網雙芯智能電表研發,除了計量芯之外,新增了管理芯。”周德勤稱。
談起這類創新研發,周德勤如數家珍,又滔滔不絕:“我們還做了很多針對不同應用場景的App,有效解決了電力負荷用戶的需求,解決了智能電表的功能拓展,解決了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應用和需求。”
智能化,在“軟硬”兩條賽道上奔跑
當下,智能化大行其道,智能電網對電能信息采集、電網信息化技術開發等方面,都提出越來越高的新需求,煜邦電力是如何順勢而為,既抓住產業“從0到1”的新機遇,又如何實現“從1到N”,完成科技成果產業化轉化的?
周德勤表示,這是煜邦電力不斷思考的問題,公司在“軟”“硬”件兩條賽道上都在奔跑。
“公司有一款產品叫調控大數據,是針對新能源上網的不確定性,以及對電網的沖擊性、波動性,研發的一款軟件產品。我們針對新能源基地的天氣氣象以及其他各種因素進行畫像。同時,我們對新能源的裝備,包括風機光伏的發電的裝備進行了畫像,準確預測它在白天什么時候有光,夜晚什么時候有風,根據當地的氣象狀況準確預測給電網,使電網能夠及時有序地進行新能源調度。”周德勤說。
此外,煜邦電力還開發了一款叫規約轉換器的光伏入網接入的硬件產品,可以使家家戶戶以及工商業等企業自發電力多余的電量柔性上網,減少對電網的沖擊,使電網運行更柔性、更平緩,保證了電網運行安全。
同時,煜邦電力緊抓“1到N”的產業機遇,在儲能方面進行大量布局。
“源網荷儲,儲能是新型電力系統的核心,我們創立了煜邦智源儲能公司,研發了電池管理系統BMS、能量管理系統EMS、變流器PCS,并開展了從工商業到新能源大型儲能電站的研發,這些使公司能夠在新能源發完電之后把用不完、送不出的電量儲存起來,在電網需要的時候有序供給電網。”周德勤告訴記者,煜邦電力還把智能電表產品以及儲能產品拓展到海外,公司在澳大利亞、中亞和東南亞都有布局,取得了初步成果。
插上資本翅膀,逐浪科技創新
2021年6月17日,煜邦電力登陸科創板。
“登陸資本市場,使公司能夠有比較充足的資金進行科技創新,助力產業升級和發展。”周德勤告訴記者,借助資本之力,煜邦電力打造了綠色智能工廠。
“我們對工廠進行了全自動化改造,從焊接車間、插件車間,到檢測車間、參數設置,以及包裝和物流,全部是智能化的。工廠還實現了各道工序之間AGV小車的連接,基本實現了無人化和少人化。公司還在物料的供應、供應商的綠色環保、物流的綠色出行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周德勤說。
煜邦電力加大了研發裝備以及研發實驗室的建設。“我們成立了杭州研發中心、南京研發中心、北京總部煜邦技術研究院,總括公司研發項目。每年,我們還會召開公司科技研發大會,評選出公司科技之星以及優秀科技研發團隊進行表彰。公司每年還招收20名至40名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周德勤說,研發團隊的建設是公司最重要事項之一,煜邦電力自己培養的科研子弟兵,隨著公司一步步發展起來,碩果累累。
目前,煜邦各項發明專利有180多項,軟件著作權有300項左右。另外,公司每年都會有很多的發明專利以及軟件著作權得到批準。
“隨著國家電網對技術要求的提升,我們給客戶提供相應的產品、技術和最好的服務,都是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的。”周德勤表示,公司已經嘗到了科研投入的甜頭,得到了豐厚回報,業績有了質的提高。
記者注意到,煜邦電力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5.42億元,同比增長43.67%;歸母凈利潤為5800.40萬元,同比增長260.20%。
布局低空經濟,智能巡檢“起飛”
當下,低空經濟方興未艾,而煜邦電力在智能巡檢領域已是“早有蜻蜓立上頭”。煜邦電力憑借先發優勢,完整的業務鏈,以及領先的技術,與國網空間技術公司、南網超高壓、南網數研院等各方攜手共進。
“眾所周知,電網輸電安全和變電站的運行安全極其重要,為此公司隨著國網建設,主動進入低空智能巡檢領域。”周德勤介紹,在2010年,國網通航公司(現已改名國網空間技術公司),有幾十架直升機對輸電線路(當時主要是超高壓和特高壓線路)以及重要變電站進行巡檢,公司從那時起就承擔起配套軟件服務業務,并且隨著無人機產業化,公司在行業內率先提出了無人機+激光雷達+智能機巢,軟硬件一體化的服務戰略。
目前,公司自產無人機、智能機巢和激光雷達,以及智能巡檢軟件、三維點云技術、自動化分類技術和產品,廣泛應用于國家電網以及南方電網。
周德勤認為,低空經濟不僅局限于電網的智能巡檢,在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上也能夠做到快速響應,未來將是萬億級賽道,有著非常廣闊前景。
“這兩年,我們既把現有的技術應用到城市管理、水利河道建設、森林防火、應急響應等多個領域,也把這些產品和技術應用于海外業務推進中,并取得了一些成績。”周德勤表示。
“目前,煜邦電力成立了低空經濟事業部,會在這方面有大的作為和進展。”周德勤告訴記者,低空經濟是一個大市場,公司未來還會加大投入和參與。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記者:于祥明
11月25日晚間,江蘇華海誠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海誠科”或“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正...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