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過去40多年的改革開放,催生出一大批具有傳奇色彩的浙商,創造了浙江民營經濟的發展奇跡,成為中國奇跡的一部分。
錢江潮涌。記者 董旭明 攝
過去40多年的改革開放,催生出一大批具有傳奇色彩的浙商,創造了浙江民營經濟的發展奇跡,成為中國奇跡的一部分。
當下,面對風高浪急的各種考驗,我們更需要那么一股氣、那么一種勁,再次形成中國經濟新一輪強勁勢頭,把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向前推進。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開啟,浙商能否再續傳奇?
是什么造就了傳奇
浙商所代表的,是一支頗具分量的隊伍——600多萬浙商縱橫全國,200多萬浙商遍及世界。
俗話說“有浙江人的地方就有市場”“只有鳥飛不到的地方,沒有浙江人到不了的地方”,浙商走到哪兒,就能在哪兒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生力軍。
不少學者曾從不同維度解讀浙商,無一例外,他們把最關鍵的時間點和最重要的因素歸結到“改革開放”。
復盤46年來的浙商傳奇,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資源小省”浙江沒有特殊政策,也沒有特殊資源,但這里千百年來流傳著“商圣”范蠡的傳說,有浙東學派的浸潤,寧波商幫、龍游商幫、南潯商幫風生水起,沉淀下義利并重、農商并舉的文化傳統。
改革開放給了浙商寬廣的舞臺,喚醒了浙江人骨子里勤勉務實和敢闖敢冒兼具的“文化基因”。成千上萬窮怕了的農民壯著膽子,迅速做起了生意,“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五湖四海、大江南北,到處活躍著浙商。
自草根中來,每一位浙商都有一部艱苦的創業史,“四千精神”深深融入血液,在改革開放的田野上,在新時代的沃土中結出累累碩果。
知名浙商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千千萬萬的普通浙商也很傳奇。
比如在青藏高原,一個文弱的浙江女子說著一口流利的藏語,她從美發店起步,用30多年的時間,建起西藏第一個商業綜合體、第一個電梯洋房社區、第一個配備大型商業的智慧社區。
還有,在“只有海水和沙漠”的中東地區,浙商在沙漠上建起綠色農場、種出蔬菜瓜果,當地人稱“天方夜譚”;還有歐洲的日式料理店、美洲的東南亞餐廳,很多浙江人把日式料理、東南亞風味做得地道美味……善于捕捉商機,點石成金,浙商是出了名的。
除了自身努力,浙商遇上了包容創新的環境。一直以來,浙江各級黨委、政府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放手發展,同時不斷為浙商發展破除阻礙,提供優良環境。
一場偉大的改革,一方孕育市場經濟的水土,一群想改變命運的草根,一個寬容支持的環境,它們共同作用,造就了浙商傳奇,推動浙江民營經濟的騰飛。一個個名場面接二連三出現了——
橫店的農民徐文榮打造出“東方好萊塢”橫店影視城,蕭山的“打鐵匠”魯冠球成為首位進入美國汽車名人堂的中國人,樂清的“小鞋匠”南存輝成為國際電氣巨頭的掌門人,路橋的“放牛娃”李書福創辦中國第一家民營車企,后來成了中國首家跨國車企……
有人做過總結:“浙江不大,創造神話;一個商幫,名滿天下。”可以說,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創造中,浙商就像風向標,就是金名片,具有特殊地位。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后,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到浙商總會宣講全會精神。他期望,廣大浙商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特別是在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乘改革東風、競創新賽道、攀事業高峰,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再燃激情、再譜新篇、再續傳奇。
是天花板,還是瓶頸
近年,來自內外經濟形勢不確定性的增多,高質量發展面臨著新的“成長的煩惱”,企業經營遇到“爬坡過坎”的困難,大家感覺到“卷”。
有人質疑:浙江民營經濟是否觸到了“天花板”?今天時代變了、環境變了、條件變了,浙商的思想觀念、生產方式、商業模式也要緊跟時代發展變化。
有浙商感言:“在海邊漁村長大的我始終堅信,當臺風來臨的時候,樹倒枝歪,一片狼藉,但是再大的臺風終究會過去。當大風過去,那些仍舊屹立的樹必將越發高大。”
這番話,可以看作是托物言志。經濟發展有內在客觀規律,企業風風雨雨也很正常,高低起落間,關鍵是要破難開拓。
過去,不管是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還是近年來的中美貿易摩擦、疫情沖擊,浙商在危機中求生,在求生中反思,在反思中突圍,在突圍中蛻變。
當金融危機的影響不斷加深時,西子聯合控股集團憑借對航空產業的超前布局,挺過了艱難時期,還在全球航空領域創下多個唯一;
當全球裝備制造業需求放緩時,臥龍集團狠心“砍”去多項業務,專注電機行業,堅持開發新產品,方有如今行業內全球領先的地位;
當疫情來臨時,服務業企業遭遇大部分門店關店或客流急速下降,它們通過電商公司、線上云店、社群營銷、直播等數字化經營方式,進行經營自救……
過去的七難八難,都沒有難住浙商,反而愈挫愈勇,浙商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拼殺出來、成長壯大起來的。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把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今日之難,是發展中的困難,需要通過繼續發展和改革來解決。當前的困難不是無法逾越的天花板,而是需要努力突破的瓶頸。
比如,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新的全球分工體系正在形成,浙商需要抓住機會,向產業鏈的高端環節攀升,向供應鏈的高端產業進軍;
再有,現在企業“走出去”,不能只是單個產品賣出去,或者只是在海外建工廠,浙商需要走出“產品、技術、人才、管理”全產業鏈輸出的全球化之路;
還有,當下民營企業進入代際傳承的關鍵期,浙商二代如何接好班,如何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規范股東行為、強化內部監督……這些都是需要突破的瓶頸。
越是在這個時候,越是考驗企業家的眼光、膽識、能力,越是要堅定信心。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大場景和全面深化改革中蘊含著的機遇,保持“闖”的勁頭、“拼”的精神、“創”的勇氣,穩住陣腳、沖出重圍,相信浙商又會創造一番新氣象!
今天還需要“無中生有”嗎
從多年前的《雞毛飛上天》到去年大火的《繁花》,電視劇里,浙商“無中生有”的本領令人稱奇。
現實的精彩更甚于此。義烏小商品市場、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數字經濟,哪個不是“無中生有”?
可時至今日,市場機會似已被“掘地三尺”,有的行業賽道十分擁擠,“無中生有”是不是過時了、不奏效了?
當下,“百模大戰”如火如荼,芯片戰爭持續火熱,各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卡位戰”里,競爭相當激烈,為的就是搶占新一輪發展的制高點。
一位學者曾向浙商連發三問:世界上實現從0到1創新的地方,有沒有浙商?僅僅依靠對市場的敏感,能持續驅動浙江走上創新引領的道路嗎?有多少浙商從骨子里把科技創新作為一種基因,賦予“中國第一商幫”面向未來的力量?
這三問,問到了痛處。當前,浙江發展進入爬坡過坎的關鍵期,科技自立自強位列“四道關口”之首;而對于浙江企業來說,這個“坡”那道“坎”,其實就是創新能力。
人們總說浙商有過人膽識,在浙商的字典里從來沒有不敢想、不敢干、不可能,只有我試、我闖、我拼。今日,面對科技創新的攻堅戰,浙商的“無中生有”需要迭代升級,要去解鎖更多從0到1具有原創性、引領性、顛覆性的核心技術,破解“卡脖子”難題。
在傳統的舒適區,“中國牛肉干大王”林東決心要“折騰折騰”,即使不被大多數人看好,仍毅然從食品跨界到海洋潮流能發電。經多年攻堅,團隊自主研發的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下海啟用,在并網、連續運行時間上成為“全球領跑者”。
在火熱的新賽道,零跑科技靠著自主打造的智能電動汽車“新三大件”,吸引了跨國汽車巨頭15億歐元的“反向合資”,向外輸出技術和品牌,實現了領跑。
在未知的無人區,強腦科技靠著自主研發的新式電極材料,在腦機融合技術上不斷突破;光線云科技開發圖形渲染自研軟件,在元宇宙賽道上探索新方向……
強腦科技生產的智能仿生手只需采集手臂上微弱的神經電信號,就能精確控制每根手指的運動
圖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這是重大的機遇。浙商發展史告訴我們,“四千精神”講到底就是不斷找尋機遇、抓住機遇、用足機遇的精神,無中生有全來自胸有激雷。
我們已經可以在一些浙企中看到希望,比如新一代信息技術、能源技術、生物技術等新技術,還有人工智能、綠色能源、生物醫藥等新產業,以及在線服務、反向定制、智能制造等新業態新模式。
浙江山多平地少,老百姓信這么個理兒:要在坡和坎上踏出一條路。科技創新注定是條不平坦的路,它需要敢闖“無人區”的精神、坐得住“冷板凳”的堅持,深耕主業,舍得投入……
做別人不愿做的事,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做成別人做不了的事,來自各行各業的浙商正在孕育新質生產力的主戰場拼殺。他們不僅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更在致力千創萬新,向新而生、向高而行、向強而進。
“無中生有”,把企業打造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站上科技創新的潮頭,相信浙商會闖出一條新路來。
東風已來,誰能看到機遇
猶記得改革開放之初,萬向集團創始人魯冠球說“奮斗十年添個零”,其意是每十年使日創利潤增加到十倍,40多年過去,增添“4個零”的目標早已實現。
當今,萬向集團接班人、集團董事長魯偉鼎又提出新的目標“奮斗十年添座城”,其意是在前輩打下的雄厚基業基礎上,奮斗十年建成集聚全球優秀科學家、創新者、創業者的萬向創新聚能城。
一對父子的前赴后繼,體現的正是浙商群體擁有的敢為人先的拼勁、闖勁、干勁。
在交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體會時,浙商就屢屢談到“要搶抓重大利好”“吃頭口水、搶潮頭魚”,他們說:“弄潮還需潮水起,要順應改革開放的大潮去擊風搏浪。”
一段時間以來,我們能明顯感到,諸多針對民營經濟的政策、措施正在互相銜接、互相支撐。
去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31條”。在省域層面,浙江陸續出臺關于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和優化營商環境的條例,大力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政策環境在持續優化。
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會場上吹來的東風,再次顯示了黨中央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明確態度。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各領域各方面實現躍升,必然包括民營經濟的新飛躍。
可以期待,民營經濟的政策大環境會更好。著眼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全會提出“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加強產權執法司法保護”“防止和糾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
可以期待,民營企業發展的空間會更大。全會強調“支持企業主動牽頭或參與國家科技攻關任務”“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
還能期待,“兩只手”會形成更大合力。解決發展中的很多具體問題還需進一步探索,需要政企并肩作戰、攜手共進,將全會提出的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改革舉措,落地為因地制宜的實招;需要全社會提供滿滿的正能量,讓浙商的心氣提得更足、作用發揮得更好。
所有的期待,都是機遇所在。
所有的期待,都需要艱辛的奮斗去實現。
翻開《之江新語》,《不畏艱難向前走》一文中寫道:“前進的道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是包括浙商在內的浙江人民從來不怕苦,從來不畏難,這是我們不斷前進、走在前列的不竭動力。”
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機遇,不畏艱難向前走。下一個浙商傳奇,也是浙江傳奇,中國傳奇。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浙江日報
民航充分利用國家空域改革成果,研究制定專項實施方案,著力夯實低空安全管控基礎,推進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