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順利通過了國家藥監局化妝品新原料備案,卻暫時止步于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的NMN(β-煙酰胺單核苷酸)正在國內掀起熱議。
順利通過了國家藥監局化妝品新原料備案,卻暫時止步于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的NMN(β-煙酰胺單核苷酸)正在國內掀起熱議。
近期,一則有關NMN的傳聞受到業內外關注,據稱海關總署最新政策通知,不得在跨境電商平臺銷售美國、澳大利亞、歐洲等地生產的含NMN成分的食品。需要指出的是,當前海關總署官網上并無相關公開政策,不過,依然絲毫不影響“新政”的熱度。
自2017年,NMN補充劑以“不老神藥”聞名全國,國內消費者多數通過跨境電商平臺購得相關產品。隨著市場規模增長以及關注度的提升,從消費者到資本市場都對NMN充滿好奇和期待,儼然成為“新風口”。浪潮之下,入局者眾多,隨即出現了國內非法添加、虛假宣傳、進口產品不合規等諸多行業亂象。與此同時,各國對NMN的監管標準也不盡相同,增加了消費者鑒別產品的難度和挑戰。今年4月,海關總署就提示跨境電商渠道購買含NMN成分食品的風險。
隨著此次“新政”消息的出臺,不少業內人士指出,主管部門對跨境商品的流通開展監管并非難事,也有利于行業的良性發展,包括打擊為逃避監管而出口轉內銷的商業行為、為國產品牌留出建立產品強制性安全與質量標準的時間窗口、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加強現場監管力度、推動行業自律等,長遠來看,都將極大利好NMN行業在中國的合規化。
NMN再迎監管 跨境電商亂象待解
據星球財經消息,多個電商平臺近期突然被告知,原產地為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部分國家地區的“不老藥”NMN(β-煙酰胺單核苷酸)自6月1日起,不得再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在國內銷售。
“對于不符合原產地標準或技術規范要求的含‘不老藥’‘NMN’‘β-煙酰胺單核苷酸’成分食品繞道其他國家或地區進境的風險,海關重點關注并查驗處置。”網傳消息圖片顯示,“政策依據:NMN在我國未獲得藥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劑和新食品原料許可。”
來源:微博
需要指出的是,對于這一消息,海關總署官網上并未出現相關政策的公告。不過,國內NMN概念龍頭企業金達威在消息傳出后不久就對外表示:接到平臺對各品牌商家關于“含NMN成分產品建議做下架處理”的通告。
根據官方解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按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監管,相關商品需符合原產地標準或技術規范要求。不過,原產地標準可能與我國標準或有關要求存在差異”。
可以看到,不符合原產地標準或技術規范要求的產品,或正是此次監管的重點。筆者注意到,平臺所列的負面清單國家里,NMN產品在其國內實際上均未獲得食品身份,而名單之外的日本、香港、加拿大等三地卻是可以合法生產銷售NMN食品的。與此同時,在黑貓投訴上,今年以來有不少的消費者反映,從各電商平臺購得的NMN產品涉嫌虛假宣傳、產品不合規、假冒偽劣等問題。
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的確是NMN行業的痛難點。近期,新加坡國立大學的Andrea Maier和Elena Sandalova兩位教授對市售的18種NMN進行了含量檢測。其中最大的問題是“缺斤少兩”,其次是檢測不到有效成分。
早在2021年,ChromaDex公司對亞馬遜平臺銷售的份額靠前的22個NMN品牌(截至2021年年中)進行效力測試,結果發現熱銷的NMN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其中14款NMN產品含量低于1%。
實際上,NMN以外,近年來,包括含有麥角硫因、白藜蘆醇、谷胱甘肽、紫檀芪、甜菜堿等熱門成分在內的產品成為跨境電商新寵,熱度頗高。這類產品同樣存在著國內外標準不一的情形,這些成分亦尚未進入我國食品原料目錄,理論上是不可以在我國境內作為食品進行生產和經營活動的。而諸多商家為了牟利的同時,又不想花費時間與精力進行合法申報工作,便出口這些成分至國外,簡單加工后,就成了“進口品牌”,通過我國跨境電商路徑進入國內。市場追捧下,亂象難以避免,媒體就曾揭露,一些含有白藜蘆醇、號稱有諸多功效的產品多打著進口品牌的幌子,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均無安全與質量標準,也沒有銷售資質,是為三無產品。
一業內資深人士表示,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原因有很多,包括國內外信息差、國人對進口產品的迷信、國內廣告法無法監管跨境電商產品的用詞,以至于出口轉內銷的產品對功效的宣稱非常夸張且抓人眼球等,市場不良商家都是在鉆監管的漏洞。
業界呼吁開辟主動監管路徑
從國內過往監管舉動來看,NMN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關注,并正逐步規范電商平臺相關產品的市場營銷行為,不過一直未明確提出下架或禁售等要求。
業內人士表示,從全球范圍來看,NMN審批領域正逐步擴大,但各個國家標準不同依然是主要特征。正因此,海關總署曾發布公告指出,跨境電商食品原產地標準或技術規范要求,可能與我國標準或有關要求存在差異,并向消費者提示,在購買含NMN成分產品時,關注原產地信息等。
從過往創新型產品合規化路徑來看,境外監管一直是重點考量因素。以NMN為例,目前,全球主要生產國均經歷了一系列的政策變動。
2022年5月,美國的食藥監局(FDA)曾一度批準了NMN用于膳食補充劑的申請,同年11月,卻突然改變了此前的認可,并表示將NMN作為潛在新藥正在進行調查研究。
業內人士分析表示,FDA前后相反的態度,較為合理的推斷是NMN目前在美國的司法局面,并非由于此物質自身安全的問題,而是法律程序解讀的問題;且背后可能受到多方市場利益方的角力帶來的影響。
除此之外,日本是全球第一個批準NMN作為食品原料的國家,2020年7月日本厚生省將NMN加入《保健食品原料-不認為是藥物的成分清單》,在此之前,NMN作為藥品進行審批。當前,加拿大將NMN收錄到天然健康產品(NHP)原料數據庫中。
國內市場方面,NMN作為化妝品新原料通過了國家藥監局的備案,暫時止步于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的申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也曾對外表態:下一步,將會同國家衛健委、國家藥監局等有關部門,支持NMN及相關產品的基礎性研究,引導NMN及相關產品規范發展。
業內人士表示,此次的“新政”也意味著監管正逐步收緊,并有望規范NMN市場,引導市場健康發展。該人士表示,監管對NMN的主要流通渠道跨境電商平臺進行規范,可以避免消費者受到虛假宣傳的誤導,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消費者應更注重產品的質量和來源,選擇有信譽的品牌和渠道進行購買。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其實比起圍追堵截,更加倡議要開辟主動監管的路徑,將產品合規化管理起來。
千億規模潛力市場走向何方?
業內共識認為,擁有“不老神藥”、“長壽藥”等噱頭十足名字的NMN“發跡于”美國。自哈佛大學遺傳學教授大衛-辛克萊在權威期刊《細胞》上發表了改善小鼠衰老癥狀的論文以來,NMN就受到了來自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與此同時,近幾年來,如《Science》、《Nature》、《Cell》等權威期刊多次發表論文,展示人體和動物研究成果,并證實補充NMN可有效地增加和恢復體內NAD+水平,達到人體健康抗衰的目的。
在國內方面,相關研究同樣持續推進。2021年,國內首個NMN人體臨床實驗結果出爐,NMN顯著提高了受試者們的運動耐力,尤其是服用了高劑量NMN的受試者。2022年,首個國內三甲醫院進行的NMN人體臨床試驗通過倫理審查。
可以說,全球有關于NMN的系統、權威研究正大規模開展。
據業內人士梳理,NMN在2016年才發表出和“抗衰老”關鍵詞相關的動物試驗論文,當年就有抗衰老的保健食品產出,無疑是過于“超前”。從今天來看,快速走紅對于NMN好比一把“雙刃劍”,助推這一成分快速走向市場的同時,導致了后來的“污名化”現象。
中信證券2020年就曾發布報告,中國保健品行業規模快速增長,當前市場規模接近4000億元,NMN產品每覆蓋1%保健品人口對應304億元市場空間,伴隨抗衰老產品未來市場不斷推廣,如果NMN產品能覆蓋當前服用保健品人口的3%,其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
近年來,一些知名品牌憑借卓越的品質和深厚的科研背景,在NMN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消費者信賴的首選品牌。這些品牌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多選擇,并推動了整個市場的進步。
實際上,一個產品從誕生到合規市場化,需要大量研究數據來支撐其安全性和功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個過程,玻尿酸從化妝品走到食品用了10年,乳制品行業中的HMO也走了8年。
在律師等業內外人士看來,現階段,主管部門對跨境商品的流通開展監管并非難事,包括打擊為逃避監管而出口轉內銷的商業行為、為國產品牌留出建立產品強制性安全與質量標準的時間窗口、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加強現場監管力度、推動行業自律等,長遠來看,都將極大利好NMN行業在中國的合規化。
乳癌的發病率居高不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新發癌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每年數百萬人受到乳...
2024年11月28日,由《商業周刊》主辦,梅賽德斯-奔馳擔任首席戰略合作伙伴的The Year A...
為構建新一代數智化人才體系,助力澳門打造數字經濟高地,11月25日,瓴羊智能科技與澳門直播協會在澳門...
11月29日晚,海王生物(000078.SZ)披露了《關于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圳監管局對公司采取...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