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信翰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在深圳這片創新的沃土上,一家由80后海歸博士領銜,估值53億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佑駕創新,正以其驚人的成長速度,吸引著世界的目光。劉國清,這位曾獲得阿里巴巴CEO吳泳銘青睞的企業家,帶領佑駕創新在短短8年時間里,實現了從初創2500萬元到估值53億的飛躍,估值大漲200多倍。隨著港股IPO腳步臨近,市場目光將聚焦于這一獨角獸的未來表現,以及它能否繼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1987出生的劉國清,早年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關于創業經歷,他曾回憶道:“數學領域的學術背景,尤其是數學學習帶來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為他后來的創業之路起到了決定性支撐作用。”畢業后,劉國清的學術追求并未止步于國門,而是遠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深造,攻讀計算機工程博士。留學期間,他深度參與了由新加坡政府與學校聯合資助的ADAS項目。這段經歷不僅拓寬了他的國際視野,也讓他獲得了前沿的科技知識,并激發了他回國創業的決心。2013年,劉國清回國后,將目光投向了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新興行業——自動駕駛領域。起初,他與五位好友在南京開始研發工作,從低階預警輔助功能起步,開發了一款APP作為市場的初步探索。盡管這款產品并未取得預期成功,但它為團隊指明了方向——專注于專業ADAS技術,并逐步向L1、L2/L2+級別的解決方案升級。隨著時間推移,劉國清的團隊迅速壯大,從最初的6人增長到15人,并將總部遷至深圳,正式成立佑駕創新,同時保持南京作為研發中心,專注于視覺感知算法的開發。在這一過程中,劉國清和他的團隊面臨過無數挑戰,包括2015年底的行業寒冬。當時,甚經歷過三四個月停薪,一些同事也因此離開了公司。然而,這些困難并未阻擋佑駕創新前進的步伐。2016年,智能駕駛行業迎來發展的春天,佑駕創新公布第一代ADAS后裝產品,實現了與行業巨頭Mobileye后裝產品的技術對標。這一突破性成就,不僅鞏固了佑駕創新在ADAS行業的領導地位,也使劉國清個人獲得了業界的廣泛認可,包括入圍2017年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單。劉國清的技術背景和國際視野,為佑駕創新注入了強大的創新基因,使其在自動駕駛領域不斷突破,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根據灼識咨詢的數據,佑駕創新在中國所有新興科技公司中排名第三,覆蓋國內銷量排名前十的整車廠中的七家,產品在88款車型上得到應用。這樣的市場地位,無疑為佑駕創新的IPO之路,增添了幾分勝算。從華中科技大學到南洋理工大學,再到深圳的創新高地,一路走來,劉國清每一步都走得堅定而有力。在自動駕駛技術飛速發展的浪潮中,佑駕創新(MINIEYE)的赴港IPO,無疑成為了資本市場的焦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2015年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對佑駕創新進行的450萬元人民幣天使輪投資。
這一舉動,在當時可能并未引起太大波瀾,但在今天看來,無疑是一次極具前瞻性的選擇。作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領軍人物,吳泳銘的投資選擇往往備受市場關注。而他看中的,正是佑駕創新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的創新潛力和市場前景,事后證明吳泳銘的判斷是正確的。從最初的450萬元投資,到2023年12月融資4000萬元后,佑駕創新的估值已從最初的2500萬元飆升至53.48億元,短短8年間實現了200多倍的增長。招股書披露的財務信息顯示,佑駕創新的營業收入從2021年的1.75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4.7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64.9%。毛利率也從2021年的9.7%提升至2023年的14.3%。盡管公司目前尚未實現盈利,但營收的快速增長和毛利率的提升,表明了佑駕創新在經營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持續改善。目前,佑駕創新的主要客戶群體位于中國,包括車企和一級供應商。2021年至2023年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78.0%、42.7%和37.0%,顯示了公司在客戶結構上的逐步優化和市場影響力的擴大。此外,截至5月20日,佑駕創新與29家整車廠展開量產合作,其客戶包括銷量排名前十的國內整車廠中的七家。這一合作網絡的建立,為公司的穩定增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佑駕創新赴港IPO,盡管為市場帶來了無限的憧憬,也同樣將公司置于放大鏡下。在自動駕駛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市場競爭如同一個巨大的漩渦,將所有參與者卷入其中。佑駕創新高估值,建立于自動駕駛技術的未來前景之上。從2014年成立至今,公司營收實現了從數百萬到數億的躍遷式增長。這一驚人速度,似乎在向市場宣告其業務模式的成功和市場廣泛認可。然而,在這光鮮的營收數字背后,佑駕創新的盈利能力卻并不樂觀。招股書數據顯示,公司連續三年的凈虧損分別為1.39億元、2.2億元和2.07億元。
連續三年的凈虧損數字同樣醒目,且呈現出連年增長的趨勢,這一矛盾現象不禁讓人質疑:佑駕創新的財務健康狀況,是否真的如營收數字所展示的那樣樂觀?進一步剖析佑駕創新的財務狀況,我們不難發現,研發投入的雙刃劍效應顯現無遺。其高額的研發投入,是造成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據招股書披露,2019年至2021年,佑駕創新的研發支出分別為0.82億元、1.39億元和1.50億元,占營收的比例逐年上升。即便在2023年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研發投入的絕對數額仍在增加,這無疑對利潤空間構成了壓力,短期內實現盈利的難度隨之增大。在自動駕駛這一競爭激烈的行業中,佑駕創新還面臨著成本控制的挑戰。面對市場競爭和技術迭代,公司必須在保持技術領先性的同時,有效控制生產成本,以應對市場競爭的加劇。面對特斯拉、谷歌Waymo、百度Apollo等巨頭,佑駕創新需要在技術創新、市場推廣和品牌影響力上展現競爭力,而這需要持續的市場推廣和客戶拓展投入。此次IPO為佑駕創新提供了市場擴張的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在這個關鍵時刻如何使用募集的資金,選擇哪些市場進行重點突破,都需要進行深思熟慮的戰略決策。在市場競爭的漩渦中,劉國清的每一個抉擇都至關重要,他需要在技術創新與市場接受度之間找到平衡,同時在短期利益與長期發展之間做出明智的抉擇。面對這樣的挑戰,佑駕創新的IPO顯得尤為關鍵,這不僅是公司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高光時刻,也是對劉國清及其團隊戰略決策能力的一次大考。在資本市場,每一次IPO都宛如一場策略棋局,參與者們帶著各自的籌碼,期待在這場競技中贏得勝利。正如棋手在棋盤上謹慎地走每一步,在這個充滿變數的資本市場,唯有時間能告訴我們答案。華科男《搶抓智能駕駛風口,這位華科男沖刺港股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