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由明略科技集團和秒針營銷科學院共同主辦的“數智新職場與企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成功舉行。
最近,由明略科技集團和秒針營銷科學院共同主辦的“數智新職場與企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成功舉行。在此活動中,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的李育輝教授發布了《2024人工智能與職場研究報告:數智新職場與企業高質量發展》。這份報告是中國人民大學職場研究項目組與明略科技、秒針營銷科學院合作推出的,是國內首次針對AI時代職場影響和變革進行的前沿性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李育輝 現場解讀《2024人工智能與職場研究報告》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李育輝教授現場發布并解讀了《2024人工智能與職場研究報告》,這份由中國人民大學職場研究項目組聯合明略科技、秒針營銷科學院共同出品的報告,是目前國內首個探討AI時代職場影響及變革的前沿性研究成果。
報告基于對1591名中國職場人士的調研數據,結合文獻深度分析得出結論,從社會發展、企業變革、個人職業發展以及未來趨勢這四個關鍵維度,系統性地探討了職場中人工智能戰略的實施情況、應用現狀以及對未來AI推動企業發展的積極預期。
報告的深刻見解,不僅為組織如何有效應用AI技術以提升組織效能給出了策略性建議,而且為員工如何借助AI提高個人工作效率和職業競爭力提供了有實用價值的指引。此外,報告還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寶貴的信息資源,有助于國家層面在制定相關政策時,更好地把握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趨勢,促進勞動力市場的適應性轉型,以及推動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該份報告創新性地采用了人機協作模式,“職場研究項目組”負責項目整體設計并完成報告的主體內容,明略科技集團AI協作團隊則基于人機協作,完成了報告的美術設計、結論提煉及校審等工作。
以下分享本次研究的部分發現:
AI已在社會多個領域滲透
56%職場人認為AI是大勢所趨
人工智能自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特別是以ChatGPT 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演變,有望成為繼蒸汽、電力、信息技術之后,再一次飛躍式提升生產力的技術變革力量。
據李育輝教授介紹,目前,在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中,中國不僅占據了重要地位,而且在某些關鍵技術領域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中國的大模型能力尤其值得關注,根據《2024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在全球著名的人工智能模型中,61個源自美國,而中國緊隨其后,有15個模型上榜,顯示了中國在AI領域的強大實力和創新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的調研結論顯示,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尤其是生成式AI,已經對社會產生了多方面影響。
從人類福祉的角度來看,AI技術的發展受到了56%職場人士的認可,他們認為AI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尤其在高職級員工和體制內企業員工中得到了廣泛的支持。然而,也有約30%的職場人表達了擔憂,例如AI可能帶來社會的不穩定以及威脅人類的獨特性。
社會應用方面,47%的受訪職場人士表示,他們所在的企業對AI技術持積極態度,特別是高層管理者。盡管如此,39%的受訪者擔心AI的引入可能會導致整體職場收入下降,這一擔憂在男性受訪者中尤為顯著。此外,38%的受訪者認為,隨著企業引入AI,個人收入可能會受到影響,這種擔憂在低職級、年輕和年長員工以及非體制內企業的員工群體中尤為常見。
職場就業方面,職場人士對AI的影響持有保守且差異化的態度。44%的人認為AI將創造大量新的工作機會,47%的人擔心AI的使用可能會導致大規模失業。在AI取代各類崗位的浪潮中,研發與創新類崗位顯示出較強的抵抗力,而生產與制造類、財務會計類和客服支持類崗位則面臨較高的被替代風險。超過七成的人認為AI對他們當前工作內容的替代性不高,但高年齡、高職級和外資合資企業的員工對職場危機感的認知更高。
創新變革融入度僅18%
企業的AI戰略清晰但落地差強人意
AI的價值,已經得到多數組織和個人的認可,但目前而言,企業層面的AI應用仍有巨大提升空間。
報告數據顯示,僅18%的員工認為所在企業的AI使用程度已經較為普及。超6成企業已不同程度地推進AI戰略,但多數還以基礎建設為主(47%),僅有18%的企業將AI融入創新變革中。
另外,不同類型組織對AI的關切點不同:國有企業關注社會責任,長期效益評估;政府機關關注服務效率的提升,政策的適應性;民營企業關注工作效率的變化;外資與合資企業關注如何利用AI獲得市場競爭優勢,外資企業在戰略實施上相對領先。
報告認為,AI驅動的智慧領導,智能協作將成為數智時代的組織新動力。不過目前來看,組織的數字領導力仍處于“數”說時刻,領導層對數字化的興趣度高,但專業性有待提升。當前企業的AI培訓情況也“差強人意”,只有18%的企業有定期培訓或要求全員學習。職工層面,觀念帶來動力,認同AI能帶來職業發展的人,學習動力最強。
近5成職場人非常了解AI工具
超級個體時代來臨
AI時代的到來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報告顯示,目前45%的職場人已經“非常了解”AI工具,高級職員,外資合資企業對AI的綜合了解度更高。在眾多AI應用中,文心一言、GPT等文本生成工具尤其受到青睞,它們的普及率在所有工具中位居前列。
盡管AI的潛力被廣泛認可,但它在日常工作中的應用尚未成為常態。目前,大多數員工仍以偶爾使用為主,每周使用AI工具的頻率僅為31%,且在工作場景中的應用頻率略高于生活場景。
報告顯示,目前68%的職場人對AI可以提升生活質量持積極態度,但競爭壓力大的“民營和其它”類企業員工持積極態度的比例偏低。同時,超過半數(52%)的職場人相信AI有助于維護身心健康,而高職級員工、體制內企業和外資合資企業的員工對此更為認同。
職場人對AI的期望集中在更便捷的工具獲取和更豐富的功能上。他們普遍認為AI是學習的加速器,能夠顯著提升職場所需的“硬技能”。53%的職場人看到了AI在職業發展規劃中的積極作用。當AI分擔了部分工作后,62%的職場人認為這將促進個人能力的提升,59%認為這將推動職業路徑的多元化,而63%則認為這將鼓勵更多的職業嘗試,特別是高職級員工對此表現出更加積極的態度。
落地AI要自下而上
明略科技幫助企業拿到AI時代船票
《報告》數據顯示,無論是大眾還是職場人,對于AI都抱有積極心態,希望能夠用AI實現自我提升。但AI和大模型在企業落地并真正發揮生產力,其實面臨著很多問題:員工用不起來、覺得不好用、難以保持內部信息同頻、和其他軟件割裂……
在企業落地AI過程中,如何順暢、無感知地切換至AI場景是決策者關心的。明略科技認為,落地AI并不意味著企業要把過去的數字化系統統統扔掉,以追求新一代的AI能力,實際上,這種方式反而容易造成信息與數據加工能力的缺失。針對實際落地場景,明略科技推出了小明助理AI Copilot,以插件的形態懸浮于瀏覽器側邊欄,兼顧PC、移動端網頁版等產品形態,讓企業無論在PC端,還是移動端,都可以充分調用大模型的能力。
針對多數企業“用不上”“不會用”的痛點,明略科技為企業提供了一系列落地運營服務:小明助理導航欄設置“公共提示詞(Prompt)”區域,支持個人與企業提示詞(Prompt)分享,讓優質Prompt能夠在團隊內部得到復用,從而拉齊Prompt撰寫水平;在用戶技能交流層面運營“小明社區“,將其作為一個公共交流平臺,不僅可以互相借鑒分享好用的Prompt,定期舉辦活動刺激用戶使用,還作為意見反饋平臺收集用使用體驗,以更好優化產品……通過這些舉措,明略科技希望成為大模型應用市場中AI-onboarding的角色,幫助企業盡快拿到大模型的船票,盡早培養員工使用大模型的習慣。
明略科技高級副總裁、大模型產品負責人孫方超 現場分享大模型在企業端的應用與實踐
正如明略科技高級副總裁、大模型產品負責人孫方超在主題分享中提到的:
“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企業實際應用中會遇到多種阻礙,包括固有工作習慣的抵觸和對人工智能可能替代人類工作的深層次擔憂。若從技術落地角度討論,僅僅將工作效率提升10%、50%或100%是不足以支持其大規模推廣的,必須實現革命性的效果,即至少十倍的效率或效果提升,才有可能實現企業內部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的廣泛應用。明略科技希望能夠承擔這樣一個責任,將大模型落地至組織內部,企業員工真正覺得好用,才能將大模型效果發揮到最大。”
這是全球首個CAR-T產品獲得臨床默示許可,用于治療AIHA。
近日,為期四天的Foodaily全球食品飲料創新博覽會暨每日新潮食品節(簡稱Foodaily創博會)...
成本是無人物流規?;涞氐年P鍵,既未科技推出“靈龍架構”,實現【端到端 + 無圖】方案,量產上車“靈...
近日,國內餐飲行業再傳喜訊,山東千創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創餐飲”)宣布成功完成8000萬元...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