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2024年4月30日—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東亞中國”)發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的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報告。
穩步強化氣候韌性
上海,2024年4月30日 —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東亞中國”)發布截至 2023年 12月31日止的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報告。本報告全面回顧了東亞中國2023年在響應國家戰略、探索綠色發展的創新路徑、踐行社會責任等各方面的措施和成效,向社會和公眾展示東亞中國為集團“成為大中華及其他地區于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領先金融機構”的愿景做出的貢獻。這是東亞中國發布的第二份ESG報告,在去年報告的基礎上,優化了報告結構、充實了各實質性議題的內容、提升了報告可讀性、并在定量數據披露上擴大了范圍。
2023年,東亞中國穩步強化氣候韌性,持續落實凈零排放路線圖,在應對氣候變化上取得了多項突破:
■開展了更多高碳排放行業的融資碳排放核算,并制定能源(石油和天然氣)+電力行業的中期減排目標;
■開展了氣候風險評估及監察,已完成首輪東亞中國氣候風險壓力測試;
■降低營運排放,完成太陽能板安裝工程,制定新能源車更換標準及更換計劃。
東亞中國副董事長、東亞中國戰略委員會主席李民斌表示:“東亞中國作為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集團可持續發展框架,同樣將可持續發展提升至公司治理戰略層面。2023年,我們繼續以環境、社會及治理為抓手,提升全面風險管理能力,增強企業社會責任的內生動力,將ESG理念貫穿于業務發展。希望通過這份報告,能傳遞我們為國家3060雙碳目標做出貢獻的決心。”
東亞中國執行董事兼行長、東亞中國ESG管理委員會主席何舜華表示:“過去一年,我切身感受到東亞中國ESG相關工作的提升,各條線通力合作,在ESG三層治理架構下有條不紊地推進各項目標,取得讓人欣喜的成果,以實踐集團‘2030年實現凈零營運排放、2050年實現凈零融資排放’的承諾。本報告旨在向社會各界分享這些成果,同時接受各利益相關方的監督審閱。”
2023年,東亞中國深耕可持續金融,通過加大綠色貸款投放和設立社會責任貸款框架,推動了業務規模的健康可持續增長。同時,在減少自身營運碳排放方面,本行有多項舉措落地。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目標,本行還加大了人才培養力度,強化ESG能力建設,搭建了全新的“ESG學習賦能計劃”。此外,東亞中國持續加大公益慈善領域的投入,東亞銀行公益基金的“螢火蟲計劃”轉型升級為“綠色螢火蟲”,為偏遠地區的學校捐建帶有太陽能充儲系統的綠色教室,在促進鄉村教育發展的同時推廣環保教育。
在三大可持續發展支柱下——“負責任的業務”、“負責任的營運”和“負責任的公民”,2023年東亞中國可持續發展的主要亮點包括:
負責任的業務
●加大綠色貸款投放,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口徑企業綠色信貸余額103.51億元 ,同比增長108%;
●落地首筆社會責任貸款,助力小微企業、“三農”群體解決融資難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34億元,同比增長47%;
●新增風險偏好量化指標,包含“高碳排放行業融資占比”,并持續監控。
負責任的營運
●持續推進無紙化辦公,紙張印量較2020年基準下降72%;
●員工培訓及發展的資金投入人民幣 606+萬元,人均培訓小時數79小時;
●新入供應商《供應商行為守則》簽署率100%;
●加快數字化轉型,全年信息科技投入同比提升8.4%,本行科技人員占員工總數8.5%。
負責任的公民
●捐款達人民幣304萬元;東亞銀行公益基金累計籌集善款超過人民幣9,345萬元;
●員工義工服務總時長2,473小時;員工志愿參與人次505人次;
●通過東亞銀行公益基金的“螢火蟲計劃”改善偏遠地區的教育資源,新建5所螢火蟲樂園,其中3所為綠色螢火蟲樂園,1所樂園完成升級改造,東亞中國累計捐建113所螢火蟲樂園。
尋自然之妙,享萬物之美。蛇年春節假期,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推出“五福賀新春”系列活動,豐富廣大市民...
在全球格局深度調整、商業環境瞬息萬變的當下,青年企業家正逐漸成為推動經濟發展與創新的核心力量。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