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雪龍號的第40次南極科考,實現了我國首次在南極布放生態潛標、對南極磷蝦進行長周期探測的突破,引發了廣泛關注。
駛往南極的科考巨輪雪龍號,也是一部青島海洋之城從科研優勢到產業崛起的奮斗史。作為紀念中國極地考察40周年的一個重要環節,4月11日-4月13日,中國第4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雪龍”號停靠青島,并向公眾開放。
雪龍號的第40次南極科考,實現了我國首次在南極布放生態潛標、對南極磷蝦進行長周期探測的突破,引發了廣泛關注。
而40年前,位于青島的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員孫松等人,研究發現可利用復眼來指示南極磷蝦的年齡和負生長,這一成果解決了當時如何辨別磷蝦年齡和負生長的重大科學難題。
后來成為中科院海洋所所長的孫松2001年在《南極磷蝦:巨大的蛋白庫》一文中向公眾揭示了南極磷蝦的重要價值,“南極磷蝦是地球上最大的單種生物資源之一,其現存量的最新估計為6.5億~10億噸,年可捕量可達1億噸,相當于目前全世界魚類和甲殼類年漁獲量的總和(0.99億噸),被認為是我們這顆星球上最大、也是最后一個動物蛋白庫。”
再到2010年,南極磷蝦快速分離和深加工關鍵技術項目被列入國家863計劃,南極磷蝦的戰略價值上升到國家層面。
在這個過程中,關于南極磷蝦最權威、最深入的研究成果和團隊都跟青島有關。
但直到2018年,才有一家名叫逢時科技的青島企業真正將南極磷蝦從實驗室帶到了大眾面前,而且逢時科技僅用五年時間就成為了南極磷蝦油全球線上第一品牌。
逢時科技帶動南極磷蝦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青島關于南極磷蝦的科研也步入了全新的高度。
去年3月2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等機構組建的國際研究團隊,聯合發布了迄今為止最大動物南極磷蝦基因組參考序列。
逢時科技則與黃海所共建南極磷蝦高值利用與質量檢測聯合研發中心,緊跟全球海洋醫藥發展趨勢,加快全球化布局進程,引領我國磷蝦油行業進入深度開發、集群發展的新階段。
就在4月2日,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刊發文章《億噸“海上金礦”怎么開發?——我國南極磷蝦產業發展觀察》,專門針對南極磷蝦的戰略價值和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報道,文中引用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教授姜國良等專家建議表示:
應從南極磷蝦研究與開發、南極磷蝦捕撈及加工、南極磷蝦油及南極磷蝦其他相關高附加值產品的相關產業鏈等方面加大發展扶持力度,增強中國南極磷蝦產業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和話語權。
這也意味著,在被稱為“海上金礦”的南極磷蝦未來開發利用中,青島還將擔負重任。
從海洋科研優勢到產業優勢,逢時科技是青島海洋產業快速崛起的一個縮影。
依托嶗山實驗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等重大科研平臺和中國海洋大學、黃海所等高校科研優勢,青島布局的海洋漁業、海洋裝備、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等重點領域的一批新質生產力項目和企業正在快速崛起。
眼下,青島海洋產業終于到了爆發臨界點。
1
青島對海洋經濟的重視正在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3月26日到29日,青島市委書記曾贊榮接連舉行了兩次實地調研和一次全天座談會,對青島加快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做出動員和部署。
調研和座談的范圍之廣,也透露出青島的決心之大。
其中,3月26日,到海德威(青島)、中國船舶集團七二五所青島分部、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海洋科學與技術國際創新轉化中心、濰柴(青島)海洋裝備制造中心等4家企業展開調研。
3月27日,到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蔚藍生物、博益特生物材料、逢時南極磷蝦產業基地、明月海藻等5家企業、科研所機構展開調研。
而3月29日的座談分為現代海洋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戰略座談會和推動海洋科技創新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座談會兩場。
一直以來,青島海洋經濟的最大問題就是,海洋科研優勢并沒有轉化為海洋產業優勢。
這其中,問題的根本在于,青島的海洋科研優勢主要集中在基礎科研領域,但跟產業結合度不高;
與此同時,青島海洋工程類科研資源缺乏,缺少知名海洋科創企業的短板也被詬病不已。
從青島發力的方向來看,海洋裝備產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產業成為兩大突破口。
但兩大方向的思路完全不同。
在海洋裝備領域,青島具備一定規模,但一直以來更偏向于制造環節,產業附加值不高。
青島的思路是從高能級科研平臺和產業鏈核心關節突破。
比如,依托清華大學成立的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島),主要聚焦突破海工領域“卡脖子”核心技術和關鍵引領型技術。
作為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的中船船舶設計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總部正式遷駐西海岸新區。
下一步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跟央企的聯動,加速布局建造大型郵輪、滾裝船、LNG船、新能源船等高端船型,實現產業規模量級和研發環節更大突破。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產業,青島具備全國頂尖的海洋科研資源,當前急需培育出更多新質生產力企業。
比如,在海洋醫藥領域,目前國際公認的16個上市海洋創新藥中,2個出自中國的創新藥(藻酸雙酯鈉(PSS)、“甘露寡糖二酸”(GV-971))都源自青島。
而且,青島自主研發的海洋一類新藥“注射用BG136”目前已經進入臨床試驗,上市后有望成為世界第17個海洋創新藥物。
再比如,此次調研過程中走訪的逢時南極磷蝦產業基地。
作為一家由新銳民企投資建設的項目,逢時科技僅用五年時間就讓中國在全球南極磷蝦消費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對青島海洋科研優勢的最好注腳。
2
相比于海洋裝備領域的重資產和海洋創新藥物的長周期,逢時科技的快速成長對于青島海洋產業發展的啟發意義在于,海洋產業的科研創新還是要跟新消費緊密結合。
要知道,生物量大、營養價值高的南極磷蝦,從捕撈技術到加工技術,很大程度都代表著國家之間的競爭。
雖然中國直到2009年末才首次派2艘大型遠洋漁業拖網船赴南極作業漁場探捕南極磷蝦,但這些年通過科研優勢、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迅速成為南極磷蝦的引領者。
截至2023年底,我國南極磷蝦捕撈總量已達60多萬噸,占全球總量的15%,僅次于挪威,居全球第二。
而以逢時科技為代表的中國企業的快速崛起,則為南極磷蝦利用打開了一個更大的市場。
數據顯示,創立于2018年的逢時科技,旗下的南極磷蝦油系列產品,從2018年至2023年銷售額復合增長率為341%,磷蝦油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線上第一,產品復購率高達40%(*數據來源:魔鏡市場情報2023年1-12月全球線上累計銷售額、天貓生意參謀、京東商智)。
一家民營企業能夠迅速成為被視為戰略物資之爭的南極磷蝦市場的頭部企業,背后既有逢時科技自身從加工環節實現突破的研發創新和開拓市場的能力,也跟青島積累的海洋科研優勢不無關系。
一方面,圍繞南極磷蝦高值利用,逢時科技與黃海所、中國海洋大學、青島特種食品研究院、青島大學等院所高校建設南極磷蝦高值利用與質量檢測聯合研發中心、磷蝦油特種功能食品研發中心、慢病醫學營養研究中心等創新機構。
另一方面,逢時科技以科技創新為導向,注重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發,其自主研發的技術成功突破了56%磷脂含量磷蝦油制劑工藝難題,生產工藝、技術水平與挪威、美國同步。
2022年,逢時科技投資建設的國內規模最大、效率最高、質量控制最好的南極磷蝦油生產透明工廠投產。
同時,作為一家發軔于青島的新消費品牌,逢時科技一直堅持從“中國市場”走向“全球市場”,目前已在歐洲、新澳、亞洲布局全球研發和生產基地,打造全球化研發、全球化生產、全球化銷售、全球化運營、全球化認證的全產業鏈條。
3
對于逢時科技來說,未來更大的增長潛力不僅僅是南極磷蝦油市場,還有以海洋科技和生物醫藥為產品內核的大健康賽道。
2023年年底,逢時科技宣布完成A輪戰略融資,投資方包括凱輝基金、國鐵建信和山東健康。
作為一家曾投出拼多多、元氣森林等企業的全球性基金,凱輝基金入股逢時科技的重要考量不僅僅是新消費賽道,還有更具含金量的生物大健康市場。
這個更有前景的市場,本身就對研發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逢時科技緊跟全球海洋醫藥發展趨勢,明顯加大了跟青島海洋科研機構合作力度。
正在加速籌建的逢時科技南極磷蝦超前研發創新示范園項目,旨在建設國際領先的“低碳、高效”海洋功能因子、功能制品、海洋醫藥產業示范基地,打造南極磷蝦生態園區,致力于打造中國南極磷蝦產業集群。
此外,依托與黃海所共建的南極磷蝦高值利用與質量檢測聯合研發中心,逢時科技正針對高脂血癥、肝損傷、腦卒中等適應癥創制以海洋磷脂為原料的海洋藥物,目前已經在實驗室完成了小試,即將進行中試放大。
從以南極磷蝦油為主要產品的海洋生物制品領域拓展到海洋生物醫藥領域,也意味著逢時科技正在步入一個更大市場容量的賽道,以及更具想象力的增長空間。
12月17日在合肥,中糧餐飲舉辦的“福掌柜?中國行——掌門的味道”活動,在弘揚徽菜深厚底蘊、探索徽菜...
本次大會吸引了眾多政府代表、專家學者、商協會會長和企業家代表等業界精英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新質生產力在...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