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次沖擊IPO,終成“燕窩第一股”,燕之屋翻盤了?燕之屋上市,一場收割“中產”的狂歡!
燕窩第一股,來了!
輾轉13年,四戰IPO未果,第五次“堅持”終于上市了。
3年收入45億的燕之屋,中產消費的“最愛”,這次準備去二級市場“拿錢”了!
作為曾經“毒燕窩”事件的主角,即便是燕之屋在2011年經歷了亞硝酸鹽含量超標的“毒血燕”事件,都擋不住女性消費者對燕窩的喜愛。
也正是消費需求刺激了大批玩家、資本涌入燕窩市場,推動了產業9年繁榮。
數據顯示2016年—2020年,中國燕窩市場規模已從70億元增長400億元。
卷土重來的燕之屋在這場繁榮中不僅換了代言,找回了一落千丈的口碑,甚至還成了燕窩市場的頭部品牌,其自稱“2017—2019年燕之屋燕窩零售額連續三年全球第一”!
期間,燕之屋反復徘徊在A股、港股之間,多次沖擊IPO未果。
無疑,燕之屋是幸運的。
在遭遇上交所57條追問之后,選擇避而不答的燕之屋,再次轉戰港股市場。而此時的港交所,對IPO的接納程度更加寬容。
最終,燕之屋上市夢圓!
只不過,即便是上市成功,燕之屋的經營方式、產品的營養價值、重營銷輕研發等質疑,仍是其擺脫不掉的紛爭。
更重要的是,上市之后,燕之屋的“遮羞布”也會揭開,將會面對投資人更為深刻、直接的拷問!
現在的你,還覺得燕之屋,終于要翻盤了嗎?
01
燕之屋的“上市夢”,終于要實現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下定決心干一件事就一定能干成功,對于決心要上市的燕之屋這句話用在其身上再合適不過。
預計于12月12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碼為“1497”,這是廈門燕之屋燕窩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燕之屋)前不久的公告。
13年了,燕之屋沖刺上市終于迎來了勝利之光,距離“燕窩第一股”只一步之遙!
燕之屋的上市之路,可以說是波折坎坷,頗有一股勵志的味道。
從2011年至2023年,它五次沖擊資本市場,在A股與港股之間反復橫跳,失敗了四次。
先是2011年的“毒血燕”事件,燕之屋的上市計劃不僅擱淺了,整個燕窩行業都遭遇了“滅頂之災”。
2019年,燕之屋第二次赴港上市,但也因為不明原因擱淺。有媒體報道稱,“失敗的原因,或許是因為燕之屋沒有在香港取得相應經營燕窩的資質。”
港股二次沖擊IPO未果后,不肯放棄的燕之屋,將目光盯向了A股上交所。
然而,它明顯低估了燕窩企業在A股上市的難度!
2021年,燕之屋向上交所主板遞交了招股書。上會前夕,燕之屋卻突然主動撤回了IPO申報。
期間,燕之屋收到了上交所近2萬字的反饋意見、共計57條追問,涉及到有關“毒燕窩”事件、產品價值、關聯交易、實控人對賭等諸多深刻性問題。
兩個月后,燕之屋又再次遞交了上市輔導備案材料,重啟A股上市,但一直沒有下文。
直至今年6月份,燕之屋再次宣布赴港上市。
這次,燕之屋的上市之路走得很快,11月19日,燕之屋就通過港交所聆訊,長達13年的上市之路終于迎來曙光,“燕窩第一股”終于要來了!
02
提起燕之屋,相信很多女性消費者都不會陌生。
燕之屋最早追溯到1997年,創始人黃健在廈門創建“廈門雙丹馬”(燕之屋前身),開始銷售燕窩產品。
2002年,第一家燕之屋門店在廈門誕生,并打出“現點、現吃、現燉、現送”口號,走上連鎖經營之路。
2008年,劉嘉玲一句“吃燕窩,我只選燕之屋碗燕”,使燕之屋快速出圈。
但在2011年一切發生改變,燕之屋產品被曝出了亞硝酸鹽含量超標的“毒血燕”事件,燕之屋口碑一落千丈,它的IPO計劃也隨之擱淺。
據公開報道,2011年7月,有消費者購買了燕之屋的特級血燕10盞,結果在食用血燕后,突然出現發燒、頭痛、惡心等癥狀。該消費者將血燕送檢后發現,該產品的亞硝酸鹽含量竟高達2371毫克/千克,超出國家最高強制性標準的33倍。
后經相關部門對血燕的大規模抽檢發現,絕大部分品牌的血燕亞硝酸鹽含量均超標。
一時間,消費者信心受挫,燕窩市場遭到沉重打擊,中國限制燕窩進口兩年,大量燕窩品牌消失在市場上。
當年的“毒燕窩”事件后,燕之屋的大量門店被迫關停,門店數從500余家驟降至100余家,企業現金流收緊,上市美夢隨之破碎;
中國燕窩行業銷售規模也從2021年的65億元斷崖式下滑至2012年的22億元。
每一次轟動一時的食品安全相關事件,都會使行業前輩的努力白費,更嚴重的甚至倒退。
比如2008年的毒奶粉、2010年的地溝油、2011年的毒燕窩等等,這些事件都曾轟動全國,并此后改變了行業的發展。
03
其實,燕窩本身是個好東西,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它滋補,400多年來一直是中華美食中的知名佳餚,其次它價格十分昂貴。至于其真實的功效,那只能是誰用誰知道!
2022年按消費量算,中國內地人吃掉了全球的70%燕窩相關產品,其次是印尼9.65%、馬來西亞6.9%。
具體到企業層面,燕之屋銷售數據領跑行業。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0年至2022年,燕之屋的市場零售總額以12.3%的高復合年增長率增長,高于行業平均水平8.6個百分點并在同年的五大燕窩品牌中處于最高水平。
雖然賣得好,不過市場上卻一直有個疑問,“燕窩”究竟是高端食品還是智商稅?
近些年網紅主播帶貨燕窩“翻車”的事件比比皆是,丁香醫生創始人李天天也曾在2019年公開表示:“有買燕窩、阿膠、花膠的錢,買雞蛋吃效果會更好。
2020年,辛巴直播帶貨售賣糖水燕窩一事,又將燕窩推上風口浪尖。
營養價值不如雞蛋,卻還有不少消費者在買賬,燕子給寶寶做的窩,硬是被消費者吃上市,燕媽媽看了也直呼“6”。
于是,買假燕窩逐漸被看成了交“智商稅”,是小富中產的“精神馬殺雞”和焦慮青年的“朋克養生劑”。
市場充滿質疑的同時,消費者也充斥了對“假貨”的恐懼!
這也是為什么“燕之屋”備受資本市場歡迎的同時,其所生產的產品“燕窩”卻在坊間頗受爭議的原因之一。
04
2011年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燕之屋選擇了收斂鋒芒,低調經營。
隨著市場和消費者的記憶消退,再加上燕之屋投入了大量的營銷、廣告成本,又找到了趙麗穎等明星代言,最終,燕之屋憑借“即食碗裝燕窩”等產品,重新殺回市場并逐漸成為了行業頭部品牌,其自稱“2017—2019年燕之屋燕窩零售額連續三年全球第一”。
這些年,燕之屋一邊講述著“專注高品質燕窩”的故事,一邊對資本市場念念不忘。
如今,燕之屋,終于要上市了。
隨著上市,有關燕窩的營養價值和功效的質疑再度擺上臺前。燕窩的功效問題,它還是說不清。
另外,燕之屋“砸”錢營銷導致的凈利率較低等問題依然困擾著該公司。
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以及2023年前5月,燕之屋營收分別為13.01億元、15.07億元、17.3億元、7.8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23億元、1.72億元、2.06億元和1.01億元。
深知營銷之道的燕之屋,1年賺走中國女性17億!
燕之屋近四年的銷售費用不菲,累計高達14.30億元:
2020-2022年及2023年前5個月,其銷售及經銷開支分別為3.18億元、3.99億元、5.04億元和2.09億元;在總營收占比分別為24.4%、26.5%、29.1%和26.6%。
其中,廣告及推廣費用分別為2.36億元、2.69億元、3.26億元和1.25億元,占銷售及經銷開支的比重達74.30%、67.40%、64.80%和60.00%
看看燕之屋這些年的代言人,劉嘉玲、林志玲、趙麗穎、金晨...就知道其在營銷上面花了不少錢,同時還冠名了多家電視節目,反觀其研發投入可謂寒酸。
2020-2022年及2023年前5個月,燕之屋的研發費用分別僅為1767.9萬元、1898.2萬元、2432.0萬元和960萬元,占總營業收入比例僅為1.4%、1.3%、1.4%和1.2%,與同期的營銷投入形成鮮明對比!
一邊是業績需要靠營銷驅動,一邊是巨額營銷不斷吞噬利潤;這讓燕之屋的生意,陷入了賺錢又沒那么賺錢的尷尬境地。
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燕之屋估計更難在銷售端節流。
如今,燕之屋依然存在過度營銷、研發不足等痛點,未來如何營造競爭壁壘值得燕之屋深思。
曾深陷“毒血燕”風波,重營銷、輕研發的燕之屋上市,你看好其表現嗎?
參考資料:
《趙麗穎代言、一路逆風的燕之屋,終于要翻盤了?》,投資家
《97%是"糖水"?砸巨額廣告費后,燕之屋要"上岸"》,國際金融報
《重營銷輕研發,“燕窩第一股”燕之屋是真營養還是智商稅?》,名創財經
《五次沖擊IPO,燕之屋終于快上市了,然而,最頭疼的問題還是…》,鎂經
近日,進口跨境免稅電商平臺“澳免跨境全球購”宣布完成5000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東升資本...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