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山泉、有點田……這是不是很多在城市打拼80后們曾經掛在嘴邊的田園夢想?
擁有一個青山綠水的生態小農場,幾畝良田,小河潺潺,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城市的白領們在周末假期為了擺脫城市的喧嘩,三五結對一起來到農場與你相聚,體驗農家生活,呼吸清新空氣,吃著綠色蔬菜……更重要的是不斷的夸贊你的農場,羨慕你的生活,感嘆你的心態。做這件事真的難嗎?
一個來自四川的95后小伙子方業昌就過上了讓無數城市白領都羨慕的“向往的生活”。
白領設計師,回鄉干旅游
家在四川雅安的方業昌大學畢業就和無數年輕人一樣選擇了去城市打拼。和幾個同學去了重慶,大學學的是設計專業,也對口的找了一份設計師的工作。幾年時間下來,方業昌覺得“每天對著電腦畫圖,每一個線條都好像在捆綁著自己,編織成了一個鳥籠,自己永遠也飛不出去”。
眼看自己快30歲了,沒有結婚,收入也勉強只能養活自己,父母年紀越來越大,開始每天思考自己的下一段人生應該朝哪個方向走下去。他在思考自己擁有的資源時,突然想到其實自己的家鄉雅安就是他擁有的上天賦予的資源啊!
有大熊貓棲息的碧峰峽野生動物園,能看到雪山、云海、佛光,被稱為“中國最大的觀景平臺”的牛背山,白底青畫的蒙頂山,還有二郎山、神木壘、王崗坪等等,這些吸引全世界游客的自然風光就是資源啊。于是,方業昌果斷的辭去了工作,回來到了老家,想要干“旅游”。
不當“導游”,當“農民”
干旅游?怎么干?方業昌也不是心血來潮,也做了認真的調研和思考。
如果開旅行社,需要場地、資質、團隊,還要面對非常大的競爭,自己又不是科班出身,肯定很難成功。如果開民宿,需要準備房子、裝修,這也是一筆不菲的支出。思來想去,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風光?因為大自然不用花錢啊!又如何發揮自己設計師的特長?最終在腦海里出現了這樣一個詞——觀光農業。
因為自然風光是天賜的,觀光農業是在自然風光的基礎上人工打造的風景,自己是個設計師,在農場的打造上天然就是優勢。加上國家政策、互聯網流量都在扶持三農領域,自己的事業一定能得到支持。
發現這一商機后,方業昌馬不停蹄地到各地考察。首先是成都,這里的鄉村旅游發展成熟,他四處參觀別人的農場項目,學習經驗。又在重慶鄉村旅游有名聲的區縣跑來跑去,不斷積累和吸收。經過2個月的走訪調研和對自己家鄉場地的規劃,他正式開始了創業。
明知苦活兒,卻樂在其中
“創業需要勇氣,說要搞生態農業,家人和同學都覺得我瘋了。”方業昌感慨道。“我父親聽說我辭了職要回來發展農業,都跟我急了,不許我回來。”但方業昌早有預期,這種不理解很正常,他堅定信念一定要做出成績來給他們看。
自開始創業以來,方業昌勤勤懇懇,每天很早就往山上跑,經常凌晨才回家。對于沒干過農業的他來說,很多東西都需要學習。規劃項目、設計圖紙和規劃網站這些還相對擅長,但是遇到種植、修建道路和房屋設施這些就需要不斷求教行家了。他還參加了政府組織的相關培訓,學習農業知識。
“創業時,很多你從來沒想到過的問題都會接踵而至。”方業昌說,除了自家的田地,他還承包了鄉親的田地,為了便于對園區的管理,他打算修建圍欄,卻遭到了鄉親們的反對,認為圍欄擋路,還破壞了土地。
方業昌苦口婆心的向鄉親們解釋自己的規劃,不但不擋路還能保護原來的土地。也找了政府幫忙協商,還答應給鄉親們安排在農場工作,才一點點的得到了認可。像這樣的困難不計其數,雖然心里苦、身體也苦,但方業昌也樂在其中。農場也順利的完成了建設,開始嘗試對外開放。
直播+農業,悟出新事業
畢竟在城市工作了多年,利用直播為自己的農場引流是方業昌創業之初就想好的策略。
農場在建設的過程中,方業昌就已經開始了直播。通過直播和短視頻宣傳自己建設農場和創業的全過程,剛開始流量一般,看直播的人寥寥無幾,最少的時候直播間只有他自己一個人,偶爾進來一個人也匆匆離開。但是他也有心理準備,只要堅持直播一定會吸引來對觀光農業感興趣的人。
堅持是有效果的,不到一個星期,直播間平均在線就有100多人了,大家都關心著農場建設的進度,為方業昌的創業想法和精神點贊。很多粉絲都預約說建成之后一定帶著朋友和家人去玩兒,這個過程也堅定了方業昌的創業決心。
現在,農場的客人雖然不算多,但大多都是通過直播和短視頻內容引流來的。方業昌堅定了這個模式,想要持續堅持下去。
我們也相信,有更多像方業昌一樣的年輕人能通過新興的傳播方式來改變傳統行業的商業模式,為大家探索更多創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