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華為新機Mate 60 Pro上周在官網重磅開售,全球首款支持衛星通話的智能手機、搭載盤古人工智能大模型、支持AI隔空操控、智感支付等功能,是有史以來國產化率最高的一款手機,也被稱為是華為史上最強大的Mate手機,央視也評價其為“爭氣機”。
這樣一款具有技術突破、搭載國產芯片的電子產品,刷屏網絡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與此同時,其對國內A股的影響也還在持續發揮著作用,概念股被資金爆炒。
華為供應商,4天4漲停
據媒體報道,這次的Mate 60 Pro國產化率達到90%,該產品供應鏈至少包括46家中國供應商,其中結構件供應商相關概念股有10只,包括近期連續漲停的捷榮技術(002855.sz)。
捷榮技術的主營業務是精密模具和精密結構件的生產和銷售,2022年其精密結構件產品收入占比超90%。更重要的是,在公司2017年的財報中曾顯示,公司客戶主要為全球消費電子產品公司,比如OPPO、華為、三星、HTC、TCL、魅族等。
(捷榮技術2017年財報截圖)
只是,從2020年開始捷榮技術不再在財報中強調其客戶包括OPPO、華為等知名公司。
今年6月17日有投資者在捷榮技術互動平臺詢問,華為營收占比多少?公司只是簡單列舉了一下近三年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占比情況,并沒有明確告知投資者華為收入占比到底有多少。
(捷榮技術互動平臺截圖)
即使這樣,8月29日華為Mate 60 Pro在商城正式上線之后,捷榮技術的股價依然遭到了資金的爆炒,8月29日當天異動收盤逼近漲停,8月30日至今天(9月4日)連續4天漲停,Mate 60 Pro上線后捷榮技術股價5天漲近60%!
(捷榮技術股價走勢截圖)
實際上,這個漲幅與主營衛星通信產品的華力創通(300045.sz)相當,自Mate 60 Pro上線至今華力創通股價漲超54%,其中8月29日和9月4日兩個交易日均實現20%漲停。
剛宣布跨界新能源
說起來,捷榮技術的股價較其2017年上市時創下的高位早已腰斬,期間最大跌幅一度超過78%,最近這波炒作華為Mate 60 Pro的行情可謂是難得的上漲。
然而,在今年6月底的時候捷榮技術剛剛宣布了其跨界新能源的計劃。
6月30日,捷榮技術公告,為更好地開展業務,布局業務上下游業務,公司擬以自有資金人民幣3000萬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捷永投資,經營范圍包括股權投資、股權投資管理等。
同日,捷榮技術還公告,擬與維信諾(002387.sz)共同出資設立捷榮能源,注冊資本3000萬,其中公司自有資金認繳出資1530萬,持股捷榮能源51%,標的公司的主營業務為新型儲能業務的集成、生產和銷售,推進公司向儲能行業轉型發展。
(捷榮技術公告截圖)
到7月14日,兩家新設子公司捷永投資、捷榮能源均完成工商注冊登記。
按照捷榮技術在公告中的說法,投資設立捷榮能源主要是為了推動公司戰略轉型和升級,在鞏固發展現有精密結構件業務的基礎上,探索發展新業務,推動現有業務與新業務協同發展。
(捷榮技術公告截圖)
捷榮技術想要轉型升級發展新業務的心情可以理解,畢竟自2017年上市以來公司業績就一直不突出,上市第二年就業績變臉不說,2020年之后公司就年年虧損,尋求新的增長點的確是不錯的戰略轉型方向。
但是,問題是,作為深耕通信結構件的捷榮技術,一直以來都聚焦于消費電子領域,向儲能領域轉型是否有點步子跨的太大?
從產業鏈的角度看,通信結構件雖然與儲能系統存在一定的聯系,但這種聯系僅僅存在于儲能系統的監控與控制系統中,而深耕通信結構件的捷榮技術可以說在儲能領域還缺乏經驗。
之所以選擇跨界儲能行業,或許捷榮技術也存在一定的蹭概念的嫌疑,畢竟這幾年儲能行業的景氣度以及資本關注度還是非常高的!
連續2年巨虧,控股股東謀求股權轉讓
如前所述,捷榮技術跨界儲能有其原因,公司已經連續兩年虧損,這的確是公司尋求新業務方向的動力,但再看一下同期公司控股股東的動作,這種轉型似乎又是噱頭大于實際。
2022年捷榮技術營收26.98億、同比下降12.74%,實現歸母凈利潤虧損1.26億、同比增長48.72%,實現扣非凈利潤虧損9015.76萬、同比增長57.99%,這已經是公司連續第二年虧損!
(數據來源:同花順網站)
2021年虧損2.45億,2022年虧損1.26億,兩年虧損3.71億,把2017年上市以來賺的利潤全虧完之后,還多虧了近2億。
8月30日,捷榮技術發布的半年報又顯示,營收9.47億、同比下滑31.53%,實現歸母凈利潤虧損4688.86萬、同比下滑25.71%,實現扣非凈利潤虧損4344.58萬、同比下滑13.07%。
2023年若不能扭虧,捷榮技術就是連續3年虧損了!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捷榮技術的控股股東想的不是如何幫助公司扭虧,而是想的自己如何套現,如何一把巨額套現?
9月1日捷榮技術發布的股價異動公告顯示,控股股東擬將7367.9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9.9%轉讓給深圳中經大有私募及深圳德潤世家,交易各方在2023年4月9日、6月8日和8月7日分別簽署了《股份轉讓意向協議》等協議,交易各方一致同意原定簽署正式協議期限調整為“180天內簽署正式協議”,協議其他內容不變。
(捷榮技術公告截圖)
據之前的公告顯示,意向協議中并沒有確定具體轉讓價格,僅明確“經雙方友好協商最終確定”。而從4月9日簽署意向協議以來,關于正式協議期限也是一變再變,4月9日的意向協議說“60天內簽署正式協議”,6月9日又說“120天內簽署正式協議”,現在又變成“180天內簽署正式協議”。
(捷榮技術公告截圖)
想一想,這份股權轉讓意向協議中價格未定、正式協議期限未定、是否涉及實控人變更未定,那么隨著捷榮技術股價的上漲,對擬轉讓的控股股東當然是有明顯好處的,那就是可套現的錢更多了,但相應的受讓方的成本也就更高了,這樣下去股權轉讓這事黃的幾率只大不小!
如果這事真的黃了,那么這個過程中控股股東是否涉及制造“股權轉讓”題材的嫌疑?
所以,捷榮技術這波連續漲停的大漲行情,表面上是資金炒作華為Mate 60 Pro供應鏈的結果,實際上可能是擬進行大比例股權轉讓的控股股東想要獲得更多轉讓款的過程,因為股價上漲轉讓價格自然也會水漲船高,但風險在于成本高了受讓方可能不愿意接盤。
近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召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動員部署視頻會議,提...
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導向,慧擇聯袂中國太保產險迭代推出孝心安5號老年人意外險,為家庭高質量應對老齡化貢獻...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