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時代的洪流中,民營經濟正搭載動力澎湃的新引擎,一路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在時代的洪流中,民營經濟正搭載動力澎湃的新引擎,一路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今年以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密集出臺,各地區各部門發布配套細則,民營經濟的發展頻頻迎來重磅利好。7月,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簡稱“民營經濟31條”)的發布,為民企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吹響了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時代號角。
海闊憑魚躍。中國經濟正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而這也預示著民營企業將迎來嶄新的“新鉆石”時代。在這個至關重要的節點上,民營企業家肩負著巨大的期望和責任。
8月26日至27日,由博商管理科學研究院、博商匯科技企業服務中心主辦的“民企新鉆石十年|引領新經濟·共贏新未來” 廣汽傳祺獨家冠名·第四屆(2023)民營企業家盛典(下簡稱為民企盛典),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落幕。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民營企業如何尋求新機會點、有何新發展可能性?未來新鉆石十年,中國民營企業將如何尋找新機會、抓住新機遇?民企盛典上,多位知名企業家集思廣益,為民營企業的發展路徑提供了新思路。
民企組織創新:AI賦能、結構優化與制度公平
組織管理創新,一直是推進民企改革的重點工作。推進組織創新,才能讓民企破除舊模式,適應新變化,更好地迸發創新活力。在本次民企盛典論壇上,企業通過組織創新提升效率,重燃組織生命力,成為討論焦點。
企業由人才組成,如何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的能量?硅基智能創始人、CEO司馬華鵬為企業提供了一種技術路徑,他提出:要為世界創造一億硅基勞動力。何為硅基勞動力?他表示,硅基生命是一種超級數字智能物種,就是以硅為基礎的生命形式,與人類以碳為基礎的生命形式相對。
司馬華鵬愿景中的一億硅基勞動力,是為企業服務的,而不是代替、奴役人類。他認為,在智能革命浪潮中,企業家要思考如何將員工從繁重的重復性工作中解放出來,讓員工發揮AI所不能發揮的作用,讓人真正回歸人的價值。“我們公司有一句話,1%是人類掌握靈感,99%的事情讓AI去做。”司馬華鵬說。
有了可代替重復性工作的硅基勞動力,就給人才留出了創新創造的空間。但是,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的價值,企業家還需考慮如何將整個系統有效地運轉起來,讓結構更優化。深圳明微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前TCL集團執行董事、總裁薄連明認為,過去企業的組織架構是金字塔狀,屬于垂直層的結構,現在則是倒三角型,是去中心化的結構。
因此,“鏈接”是企業運轉的必要因素,而“鏈接”主要指經營系統中各個要素之間相互匹配,“要素相同,但結構不同就導致功能不同,有如鉆石與石墨。優化結構才能實現企業成長。”薄連明說。
此外,對企業家而言,轉換管理思維、做好制度建設,也是提升組織效率的必要之舉。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認為,管理者通常的思維方式是,他所管理的地方不能出問題,出了問題也不能給別人知道,因為沒面子。董明珠對此反問:“如果沒有里子,要了面子有什么用?”
董明珠表示,企業的制度建設很重要,并且在建立制度的過程中要堅守誠信和公正,“制度對于每個人來說是平等的,制度不能因人而異。在實踐制度的過程中講公平,這樣才能得人心。”
政策層面,“民營經濟31條”也提及引導民企完善管理制度、推進數字化轉型等組織創新措施。在政策鼓勵的背景下,民營企業更要抓住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人才創新,系統要素實現有效鏈接,優化組織結構,建立公正健康的組織制度,打造鉆石企業。
民企出海:應對逆全球化,企業如何突圍
除了向內經營、向管理和人才要增值,民營企業亦需向外開拓。21世紀以來,民營經濟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主力軍。商務部數據顯示,從2006年到2020年間,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存量中,非國有企業占比已從19%提升到53.7%。
不過,在百年變局下,中國民企“出海”正面臨著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抬頭、貿易摩擦增加等多種不確定因素影響,出海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
清華大學首屆文科資深教授、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閻學通表示,逆全球化正在使全球合作變得日益困難,“困難會越來越多,民營企業該怎么找到機會,需要每位企業家的智慧。”同時,閻學通也表示,企業家要對逆全球化成為長期的國際環境有心理準備,“如果它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你不能咬牙忍著,否則會不斷地受挫。企業需要制定長期規劃來應對長期趨勢的逆全球化。”
這一背景下,民營企業應如何突圍?對企業而言,在部分有發展紅利的地區或許能找到機會。博商管理科學研究院院長曾任偉表示,基于地緣政治的原因,近年來在全球市場中,東南亞正在成為增長最快的地區。2022年,越南GDP增長8.02%,馬來西亞增長8.7%,新加坡增長3.8%,印尼增長5.3%。“在可見的未來,你會發現這個區域有6.9億的人口,人均GDP較低,有非常好的人口紅利和相對穩定的政治生態,在2030年,這樣的增長可能還會得到持續。”
此外,除了外部環境紅利,企業自身也需積累經驗,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出海方案。以名創優品為例,名創優品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葉國富介紹,目前公司在海外擁有2200家店,覆蓋107個國家,是中國零售行業、消費品行業唯一美股、港股上市的公司。
要放眼全球市場,如何讓全球最快速地接受你?在葉國富看來,打造IP是方式之一。“我們跟IP的聯名打破了企業兩個天花板,一個是產品開發天花板,一個是拓展市場的天花板。這些IP的設計需要公司投入很大,產品開發和設計人員接近1000人,每天都是設計、開發、送審、修改,這個投資很大,但我們認為這個投入是非常值得的,也是我們領先市場化、快速全球化,具有競爭力的核武器。”
此外,葉國富認為,打造超級品牌,也是讓海外市場迅速接納企業的重要方式,而打造超級品牌,需要在全球最繁華的地方布局開店。據悉,名創優品在美國時代廣場的店鋪租金高達每月35萬美金(約250萬元人民幣),是目前名創優品全球最貴的店鋪,也是全球業績最好的店鋪。“我們馬上要去法國、意大利、英國等等,像蘋果一樣在全球每個地方開店,在地標點打造旗艦店。只有在全球最旺、勢能最高的地方打造形象店,我們才能引領這個市場。”
企業家精神的“試金石”: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下篤定前行
當然,民營企業的發展,除了內生力和外驅力,還離不開帶領企業披荊斬棘的企業家。不管高新科技如何迭代,商業模式如何重構,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企業家精神的內核依然不變。具備面向未來、勇于創新、堅韌正直的企業家精神,是中國民營企業家在應對機遇和挑戰時不可或缺的品質。
“民營經濟31條”中,釋放出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烈信號,彰顯了企業家精神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本次民企盛典論壇上,如何詮釋重塑企業家群體的價值坐標和精神內涵,成為新的焦點。
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民營企業如何鍛鑄好企業家精神?曾任偉認為,未來十年,能夠脫穎而出的企業特質源于一種企業家精神——敢于冒險、敢于創新、敢于擁抱變化、敢于不斷突破既有認知。
在董明珠看來,中國制造業要踐行的企業家精神之一是堅守自主創新,哪怕路子慢一點也要堅持“自主”。她舉例稱,想把產品做到極致,需要工業裝備支撐。但是,當她看到當時車間里面大多是進口裝備,她決定正式投入數控機床領域,從2013年開始已投入了差不多近100億。“拿來主義花錢買別人的技術很容易,但我們要在一張白紙上培養自己的人才,還要做出產品,蓋一百層樓的大樓首先應該把地基打好,沒有地基即便樓房蓋了一百層也會垮下。”董明珠稱,因為自主創新,格力已經有了11萬項專利,當中沒有一個是買來的。
“一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引領,要有家國情懷,我們要成為創造者,而不是跟隨。”董明珠分享她的企業家精神認為,創新永遠在路上,即使站在山頂上,頭頂還有星空。
今年以來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國際貿易承壓,投資信心有待提振。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前行,也成為企業家精神的“試金石”。
作為深圳企業家的精神圖騰之一,同樣具有家國情懷的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認為,深圳企業家精神代表的不只是敢于創新、敢于先人一步,而應該到了一個引領的新時代。他闡釋,雖然現在是調整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但看到深圳企業家的環境、企業家的狀態,在這個時候更應該“殺出一條血路來”,而他實際看到的企業也從沒有退縮,因為深圳的企業家精神一直是有責任、有擔當、有勇氣、有智慧、有包容。
面對一些民營企業家對于未來的擔心,曾任偉提醒,“我覺得未來十年中國還是有很多機會。只要往正確的方向前進,路就一直在自己的腳下。”他告訴企業家群體,具備面向未來、勇于創新、堅韌正直的企業家精神,是中國民營企業家在應對機遇和挑戰時不可或缺的品質。唯有內心堅定、信心滿懷,才能在激烈競爭的全球市場中從容應對,實現持續成長與競爭優勢。
在各界大咖的共識中,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對企業家而言,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中,要以更大的擔當精神、使命愿景、家國情懷、創造精神去履行社會使命。
近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美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聯合發表評論,強調創新戒煙方...
11月12日,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百度世界2024大會上表示,智能體是AI應用最主流的形態,即將迎來爆...
叮當快藥配送員還為不擅長使用手機的老年人提供無須線上下單亦可送藥上門的適老化服務,幫助老年人群跨越數...
11月11日至22日,COP29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奧林匹克體育場舉行,匯聚全球政府...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