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的系”又拆出一個IPO。
作者 | 趙思蕊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美的系”又拆出一個IPO。
投資家網獲悉,美的集團擬分拆旗下供應鏈服務企業安得智聯去A股上市,擬登陸深交所主板。
今年以來,美的系在資本市場大顯身手:先是美的集團擬赴港IPO,實現“A+H”兩地上市格局。緊接著是“A拆A”計劃,旗下兩子公司美智光電和安得智聯相繼傳出上市消息。
此前,美的系已擁有美的集團、美的置業、盈峰環境、合康新能等多家上市公司,如今又要分拆兩家子公司沖擊A股IPO。這意味著,現年81歲的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或將收獲一個接一個IPO。
一
公開資料顯示,安得智聯成立于2011年,長期以來作為“企業物流”,為美的集團提供家電產品的物流配送服務。
從股權結構來看,美的智聯持有安得智聯73.85%的股份,而美的智聯是由美的集團100%持股的全資子公司。股權穿透后,安得智聯的最終實控人是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
安得智聯成立之初,正值美的集團全面推進“T+3”模式變革之時,按照“三天一收單,三天保障料,三天生產,三天發運”的模式,將傳統的按庫存生產,轉變為更加敏捷的按訂單生產。作為“T+3”模式的重要踐行者,安得智聯以“企業物流”的角色為美的集團提供服務。
由于美的集團的供應體系十分復雜,有遍布全國的燈塔工廠、經銷商和門店,通過跑通美的的經銷體系,安得智聯總結出了一整套“一盤貨”方案,足夠兼容絕大多數的其他經銷場景。在這個過程中,安得智聯還形成了對應的軟/硬件能力結構框架及運營管理體系。
在對內支持服務方面,安得智聯深入推動渠道物流變革,全面推進B2C物流能力建設,基于用戶需求、大數據分析和數據建模算法,優化整合倉網布局,推動統倉統配業務模式拓展至零售門店。
基于目前的物流供應鏈趨勢,安得智聯提出了“1+3”供應鏈服務模型。其中,“1”是指“全鏈路”;“3”指的是三個服務能力,包括“一盤貨”“送裝一體”“生產物流”。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9年,安得智聯便加快由“企業物流”向“物流企業”的轉型,外部業務快速增長。
2022年7月,美的集團曾對外透露過安得智聯的經營業績,截至2021年,安得智聯業務總規模達到118億元,外部業務占比超五成。
有數據顯示,2022年,安得智聯的外部業務占比有望超過60%;到2025年,安得智聯外部業務占比有望達到八成,業務總規模達到300億元。
鑒于此,有行業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安得智聯2023年能完成300億營收,其市值或將在400億元至500億元之間。
根據安得智聯公眾號消息,2021年,安得智聯營收超112.87億元,外部客戶占比55%;2022年上半年,安得智聯的純外部業務收入同比增速超55%。
截至目前,安得智聯在全國擁有29家分公司,136個配送中心,3000個送裝網點,1500個前置倉,3萬多位安裝工程師,具備B2B、B2C的配送和送裝一體能力,近20萬條成熟線路,配送網絡覆蓋3.9萬個鄉鎮,覆蓋全國99.1%的鄉鎮。
如今,安得智聯已為家電家居、3C數碼、泛快消等行業超3000家品牌企業提供智慧物流解決方案及服務,是國內少有能提供“原部件工廠-成品-統倉統配-全國分銷到店”,包括直接To C的全鏈路一體化的供應鏈服務商。
其實,從“企業物流”到“物流企業”的布局不是美的集團的首創,如海爾旗下的日日順、富士康旗下的準時達、聯想旗下的聯晟智達、TCL旗下的速必達等,都是由制造企業的物流部門轉化而來的物流企業。
但制造企業做物流要面臨許多挑戰,想“出彩”很難。由此可見,安得智聯能一路走到今天,走到沖擊A股IPO的階段,除了來自美的集團的扶持,也離不開自身的努力。
經過多年的布局與發展,安得智聯已經從美的集團的“企業物流”,升級為一家實力強勁的“物流企業”,這也意味著安得智聯從幕后走到臺前,進行社會化經營正當其時,有望成為美的系新的增長引擎。
不過,安得智聯雖然面臨分拆,卻依然承載著美的集團一年近3000億元規模訂單的倉儲、配送、送裝一體的端到端供應鏈服務。
二
實際上,今年以來,美的系在資本市場的動作頻繁。
今年8月9日晚間,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正在對境外發行證券(H 股)并上市事項進行前期論證。計劃在符合境外監管機構相關要求的前提下,本次擬發行規模預計不超過發行完成后公司總股本的10%。
目前,美的集團的總股本為70.23億股。據此推算,本次發行H股股數不超過7.8億股。倘若成功登陸港股,美的集團將實現“A+H”兩地上市格局。
據媒體報道,美的集團選擇了美銀和中金負責其香港上市事宜,但不排除增加更多銀行,并尋求最早2024年在港上市。
遙想十年前,美的集團成功登陸深交所主板,成為A股市場舉足輕重的白電龍頭。如今,美的集團面向港交所發起IPO沖鋒,可謂“十年磨一劍”,接下來該是利劍出鞘的時刻了。
對于赴港上市的原因,美的集團在公告中表示,此舉是“基于公司深化全球戰略布局的需要”。拓展海外市場,吸引更多海外投資者,被看做是此次美的集團沖擊H股的核心原因。
作為婦孺皆知的家電行業龍頭品牌,在過去很多年,美的集團在國內家電行業一直過得順風順水。但大勢之下,美的集團也不得不直面主營業務增速放緩的現實。
事實上,美的集團近年來一直在發展“全球突破”戰略。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美的集團在全球擁有約200家子公司、35個研發中心和35個主要生產基地,員工超過16萬人,業務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其中,美的集團的海外研發中心、生產基地分別為20個、18個,占比約57%、51%,遍布十多個國家,海外員工約3萬人。
海外市場成為推動美的集團業績增長的關鍵。2022年,美的集團的海外營收達1426.45億元,同比增長3.63%,占營收比重為41%。海外業務毛利率為23.58%,較2021年提升1.83個百分點。
美的集團赴港IPO之舉,可謂好處多多。從募集資金角度來看,H股上市可助力潛在海外并購和全球化戰略下資本開支。從激勵角度來看,H股上市有望實現更好的全球化激勵機制。從投資人角度來看,H股上市有望更大力度吸引全球投資者。
除了推動美的集團赴港IPO外,美的系還啟動了“A拆A”計劃。今年4月,創業板再度受理了美智光電的申請,5月已進入了問詢環節。本次IPO,美智光電計劃募集資金5.06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美智光電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專注于照明及智能前裝產品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其主營業務為照明業務,其商品主要使用美的商標進行銷售。
據披露,美的集團直接持有美智光電50.00%股份,通過全資子公司美的創投間接持有美智光電6.70%股份,直接及間接合計控制美智光電56.70%股份,為美智光電的控股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美智光電的IPO之旅并不順遂。早在2020年7月,美的集團宣布,啟動分拆子公司美智光電至創業板上市。當年9月,美的集團披露了美智光電至創業板上市的預案。
到了2021年6月,創業板對美智光電進行了受理。然而,2022年7月,美智光電卻主動選擇了撤回IPO申請。今年4月,美智光電重啟創業板IPO,至于后續走向,仍然有待觀察。
在美智光電闖關IPO的過程中,美的集團再度拋出“A拆A”計劃,擬分拆旗下子公司安得智聯至深交所主板上市。一場接一場的IPO大戲,意味著美的系的資本版圖正在日益壯大。
三
常言道,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美的系的崛起,離不開何享健、何劍鋒父子的心血澆灌。
公開資料顯示,何享健出生于1942年,是美的集團的創始人。自1968年創立美的集團的前身,到1993年將美的集團送上A股,這25年間何享健經歷了外界難以想象的艱辛。
2012年,何享健卸任美的集團董事長職務,但仍為公司實控人。盡管從工作一線退了下來,但何享健并未完全放棄工作,而是將重心放到了資本運作上,兒子何劍鋒是其重要助力。
近年來,何享健在資本市場屢屢出手,在2020年和2021年,通過并購相繼拿下了合康新能、萬東醫療兩家上市公司,今年5月又成功入主科陸電子。
都說“虎父無犬子”,何享健在資本市場上運籌帷幄,其子何劍鋒堪稱青出于藍,目前何劍鋒名下已有盈峰環境、百納千成兩家上市公司,他操控資本的實力同樣不容小覷。
而A股上市公司會通股份的實控人何倩嫦,是何享健的女兒。從廣義上來看,會通股份也算是美的系上市平臺中的一員。
2018年10月,從美的集團脫離出來的美的置業在港交所鳴鑼上市,正式步入國際資本市場,美的系的資本版圖初具規模。
今年以來,美的系在資本市場上動作頻繁,除了推動美的集團實現“A+H”兩地上市,還相繼拋出兩起“A拆A”計劃,擬推動子公司美智光電和安得智聯登陸A股。
在上市公司之外,美的集團還收購了不少公司,比如,KUKA集團、美控智慧環境、天騰動力、菱王電梯、東芝白電等等。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名字也將出現在沖刺IPO的隊伍中。
毫無疑問,通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美的系的體量顯著提升,在資本市場的地位舉足輕重。而現年81歲的何享健老當益壯,帶著兒女一起干事業,或將收獲一個接一個IPO。
東南亞領航電商平臺Shopee 12.12生日大促正式拉開帷幕,開場僅2小時,跨境訂單量已激增8倍。
近年來,面對不斷變化的消費市場,零售企業積極擁抱互聯網,通過打造創新體驗,提升消費活力,更好服務消費...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