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醫療反腐”的風暴下,太多的醫藥股被“重錘”,關于醫生、醫藥代表們的傳聞故事也層出不窮。
醫療反腐風暴下,又一新概念來了
喧鬧之后,越來越多的人在思考,能否通過某些方式徹底斬斷醫藥領域的商業賄賂?
基于這種預期,目前A股又出現一個新的概念:SPD。
SPD就是supply(供應)、processing(管理)、distribution(配送)三個單詞首字母的縮寫,它是基于現代醫療體系下的一種供應鏈管理模式,被業內認為有著規避商業賄賂的作用。
說到這,很多人要問了,憑什么說SPD模式能減少醫療商業賄賂?它是怎樣的一種運作機制呢?
簡單來說,SPD模式就是相關公司跟醫院簽訂合同,在合同期內,相關公司搭建醫用耗材供應鏈管理平臺,將醫院內醫療物資的供應、庫存、加工、配送等工作進行集中化、一體化、精細化的管理運營,以加快藥品供應速度,減少倉儲物流費用,最終降低醫院的采購成本,同時規避醫藥商業賄賂。
SPD模式對醫療反腐的作用在于:它獨立于藥企和醫院各科室之外,加上信息化、數字化的管理手段,能夠為醫用耗材的采購創造一個相對透明的環境。
說到這,很多人已經明白了,炒SPD概念,正宗標的無疑在醫藥商業股里。
目前,醫藥商業股中的塞力醫療和開開實業,就是SPD概念的兩大龍頭股。
8月8日-11日,塞力醫療連續4個漲停。
8月14日、15日,塞力醫療出現高位放量的走勢,兩天換手率分別超過39%和34%,高位滯漲的意味越來越濃。
8月9日-15日,開開實業在5個交易日內出現4個漲停板,最近3天更是全部漲停,似乎根本沒有滯漲的跡象。
上市即巔峰,股價連年下跌
來看塞力醫療(603716.SH)。公開信息顯示,這家位于武漢的公司自有2.7萬平方米產業園,于2016年10月上市,是中部地區首家在滬市主板上市的醫療集約化運營服務提供商。
不過,塞力醫療跟很多公司一樣,上市即巔峰。在上市之初就見到48元左右的歷史最高價之后,塞力醫療每一年股價都在下滑。
從下圖塞力醫療的年線走勢圖可以看到,從2017年到2022年,其股價連續綠了6年!
四舍五入一下,這6年里,塞力醫療股價分別下跌45%、4%、11%、2%、13%、23%,一直到今年4月底,其股價跌到了歷史最低的9元。
從最高價到9元,塞力醫療跌去了81%以上!
如果不是最近成為SPD概念股,塞力醫療的股價恐怕還要趴在泥潭里不能自拔。
股價長期下跌、大跌、陰跌,背后一定是業績出了問題。
過去幾年,藥品集采的大背景下,很多生產藥品的公司利潤受到擠壓,作為“一條繩上的螞蚱”,醫藥商業股也自然會受到沖擊。對塞力醫療來說,過去三年主營業務綜合毛利率不斷下降,已經說明了一切。
如果看凈利潤指標,過去兩年,塞力醫療可以說是嚴重的江河日下。
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26.00億元,同比增長22.30%,但凈利潤為-4950.57萬元,同比下降186.00%。
2022年,塞力醫療營收略超過23億元,同比減少11%以上,凈利潤為虧損1.54億元。
也就是說,塞力醫療2022年比2021年虧損增加了1億元以上!
應收賬款是頑疾,長期無人問津
比業績虧損更為令人擔憂的是大量的應收賬款問題。
2021年,塞力醫療應收賬款余額為17.52億元,再加上應收票據,達到了18.21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高達70%。為了趕緊變現,塞力醫療在當年年底將持有的徐州市中心醫院、徐州市中醫院、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合計8367.02萬元應收賬款予以公開掛牌轉讓。
把應收賬款打包賣掉,這種玩法是不是有點金融公司的意思了?
長期以來,塞力醫療的應收賬款余額遠超賬面貨幣資金余額的數倍,這讓公司資金鏈面臨持續緊繃的狀態,自然會拖垮股價。
做企業的都知道,從公司可持續經營的角度來說,資金鏈危機要比業績虧損更加令人發愁。
前文說過,塞力醫療是今年4月底股價創了歷史新低,這背后是公司今年一季度業績的再度拉胯。
2023年一季度,塞力醫療營業收入為4.44億元,同比下滑23.29%,凈利潤為-1490萬元以上,同比下滑170.37%。
業績的長期下滑,背后是無人問津,股票軟件上的信息顯示,塞力醫療的最近一份研報還是2018年8月的。
也就是說,塞力醫療從券商的研究視野中已經消失了整整5年!
風口一來,股價否極泰來
最近轟轟烈烈的醫療反腐,對于大多數醫藥來說可能是利空,但卻成了塞力醫療的股價催化劑,憑借SPD概念,公司短短幾天漲幅一度高達60%!
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塞力醫療稱:“公司作為民企占有一定的SPD項目市場份額,并且率先整合多種業務模式及產品開拓廣闊市場的區域化落地,未來將通過區域合作業務模式搶占更多市場規模,提高市場占有率。”
自己都說了有SPD市場份額,那股價豈能不起飛呢?
其實,早在今年的年報中,塞力醫療就提到“來自SPD項目的收入達到6.89億元,占收入比重為29.84%,”但在當時這句話根本沒掀起任何風浪,其股價反而在年報發布日的附近創出歷史新低。
而現在,SPD成了大熱的風口,沾上SPD概念讓無人問津的塞力醫療5天暴漲了60%!
不得不說,風口太重要了。
在不久前的6月下旬,塞力醫療發布公告,股東黃劍鋒減持公司股份20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9975%。
當時的股價正好在歷史最低價的地板上趴著,不知道這位股東會不會后悔的拍大腿。
另外一只龍頭開開實業(600272.SH),由于股價漲幅巨大,也發布了股價異動公告,表示自己市盈率為80.44遠高于同行業的22.41,市凈率為5.57遠同行業的1.68,存在股價與基本面偏離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開開實業說“去年推進SPD項目對公司經營狀況構成了較大影響:如公司應收賬款從2021年的9768.69萬元增加至2022年的1.65億元,同比增長69.32%”。
可以看出,SPD項目由于投入資金大,實際上對業績在某些方面反而會起到負相關的作用,但在目前醫療反腐風暴的背景下,資金炒的根本不是業績,而是短期概念。
誰有這個概念,誰就被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