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招商局創投投資的固態電池企業重慶太藍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太藍”)完成數億元Pre-B輪融資,由中金資本、正奇控股聯合領投,君聯資本、佑亮資本等機構持續追加投資。對于太藍完成本輪融資,招商局創投表示:“新一代電池的核心邏輯是先提高電芯的本征安全性,再去根據場景對成本和性能的需求去匹配合適的電極材料及電芯設計。固態電解質就是提高電芯本征安全性的重要方式,期待太藍的產品走進千家萬戶。“
太藍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專注于新型固態鋰電池及關鍵鋰電材料技術開發和產業化的公司,公司核心研發團隊從2011年開始便專注于固態電池關鍵技術開發。根據行業信息,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能達到500Wh/kg,可以做到高倍率充放電,電池刺穿不起火,低溫能量不跳水,循環壽命過萬次。因此,在液態電池性能指標已經接近極限的當下,電池企業與車企都將目光投向了這個革命性的新技術。固態電池的技術路線可分為三種:氧化物、聚合物與硫化物。三種技術路線都需要在技術上取得關鍵性突破。太藍是氧化物路線的代表企業,對于氧化物路線面臨的鋰離子導電率低,和電極與電解質之間的固固界面接觸性差的兩大痛點,太藍通過材料和工藝創新,研發了電解質超薄膜制備技術和界面柔化技術。基于兩大核心技術,太藍成功開發出了基于氧化物體系的固態電解質和動力固態鋰電池。同時也完成了多種材料和其他型號先進半固態/固態電池的技術儲備。太藍的半固態產品使用行業內成熟的正負極材料體系,只對固態電解質材料和導入工藝的進行創新,實現了電池綜合性能的大幅提升。
太藍第一代半固態電池產品,液態電解質的含量在5%-10%;第二代準固態電池產品,液態電解質含量降至5%以下,預計在2023年底量產。第三代的全固態電池,將不再含有液態電解質,太藍研究院正在全力推進相關商業化路徑的開發。當下電池行業競爭已經走到白熱化階段,沒有過硬的綜合實力很難在如此成熟的電池賽道跑出優勢。太藍表示:“我們的電池要成為一個六邊形戰士,綜合各方面性能呈現實力均衡的穩固支撐。在汽車行業的新能源進程中,延長動力電池平均循環壽命的同時,持續追求能量密度的有效提升。”太藍現階段量產的半固態產品可以做到能量密度350 Wh/kg至400 Wh/kg,從SOC0-100%全周期實現平均4C快充,并且循環壽命達到1000-1500圈。此外,太藍研發團隊從研發初期就以快速產業化為目標,以形成真正產品競爭力為導向。太藍表示:“我們的愿景是希望真正的將固態電池用較小的代價推廣到商業化應用層面,在保有技術領先性的同時,要做技術的普及者。”為了成為這一角色,太藍在成本方面有著嚴苛的要求。太藍表示:“我們的半固態電池產線有80%以上的工序都來源于液態鋰電池產線的成熟工藝,基于關鍵環節的技術創新,目前我們的半固態產品已經能做到跟液態電池的成本相當,甚至大規模量產后有更低的可能。”在產品性能,價格得到保證后,電池企業的最后一道關卡是規模化交付能力。在產能端,太藍目前投入使用和正在建設的產能已經達到了12.2GWh。重慶0.2GWh工廠已是滿產狀態,2GWh工廠預計明年六月投產,屆時將開始批量出貨至主機廠;淮南工廠一期在明年年中可以交付廠房,整體量產時間預計在明年年底或者后年一季度。
在下游客戶方面,太藍已經與國內某頭部兩輪電動車企業簽訂協議,擬成為其動力電池sop供應商。同時,公司半固態電池樣品已經為多家主機廠進行送樣測試,太藍的產品已經得到多方認可,并與其中一家在深入溝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