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星跨界VC,迎來大退潮。
明星跨界VC,迎來大退潮。
作者 | 老高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明星跨界VC ,迎來大退潮。
近日,天眼查APP 更新的一條動態引爆娛樂圈、驚動創投圈,影視明星、Star VC 創始人任泉,翻車了。信息顯示,一家名叫九州建元的投資機構遭遇股權凍結,標的是總部位于杭州,員工近500 人業務覆蓋東南亞、北美、中東等國家的科技服務公司米絡星集團。
九州建元名字聽起來陌生,背后卻站著素有“明星VC 第一人”之稱的任泉。
作為國內最早涉足VC 基金的影視明星,任泉一直以來都被視為明星做投資的標桿。風口誘惑下,不少人向任泉看齊,包括黃曉明、楊穎、黃渤、胡海泉、章子怡、鹿晗、李冰冰、高圓圓、黃磊等一眾明星從遙遠的娛樂圈殺向創投圈,并掀起一股明星跨界投資熱潮。
然而,時光流轉,曾經參與VC 基金或投資的明星,在創投圈基本“消失”。前段時間,知名歌手、“天使投資人”胡海泉因名下基金被示警登上熱搜,他回應,“清者自清,任重道遠。”外界才方知,經常給創業者授課的胡海泉早已退出海泉基金,又變成一名歌手。
胡海泉投資干不下去,如今標桿人物任泉也翻車了,明星跨界VC 只是曇花一現?
一
任泉投資翻車,多少有些痛心。
長久以來,他與Star VC 一直是“業內公認”的明星跨界VC 成功案例。
2013 年,準備息影的任泉正思考未來歸處,電影《中國合伙人》的上映對他觸動很大。2013 年,亦是中國“雙創”元年,一批人才告別大廠,尋覓更為廣闊的商業天地。
那一年,美元VC 席卷中國,北上廣深涌現出大量創業公司,僅北京中關村一處,就出現了“拿著PPT排隊找融資”的盛大場面,一個個咖啡廳成了創業者暢談宇宙的歸宿。仿佛人人都是“下一個馬云、馬化騰。”VC/PE 很興奮,項目估值一漲再漲,上演暴富狂歡。
任泉便是當中的一個受益者。“雙創”大熱時,他曾以個人身份參投過一些項目,賺了不少錢。《中國合伙人》上映,則讓任泉意識到投資如創業,不適合“單打獨斗”。
李冰冰是任泉娛樂圈內最為要好的異性朋友,二人常常暢談人生與未來,對于創業拉班子做投資的想法,任泉毫不掩飾的告訴了李冰冰,得到后者傾力支持。《中國合伙人》對黃曉明的觸動同樣很大,自從拍攝這部電影,黃曉明了解了很多創業者不為人知的艱辛。他一直想干點對創業者有幫助的事,聽聞好友任泉要創業干VC ,二話沒說參與進來。
“三個明星一臺戲”Star VC 早期班底誕生。“任泉、李冰冰、黃曉明跨界做VC 了”給彼時的創投圈帶來震撼。三人分工里,任泉主掌決策,他拋頭露面比較多,吸來無數創業BP 。用任泉自己的話說,“Star VC 對外宣布成立第一天,就收到上千封項目介紹書。”
“所有人加班加點都處理不過來。”2014 年7 月,Star VC 首期8000 萬元基金募資完成,公布投資計劃僅兩個月又收到近3000 個項目的融資需求。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雙創”有多熱以及明星跨界VC 產生的西虹效應。投資韓都衣舍與秒拍促使Star VC 一戰成名。
雖然,這倆家明星公司現在銷聲匿跡了,卻成就了Star VC 與任泉的輝煌。
二
任泉,一躍為明星跨界VC 的標桿與符號。
某些時候,專業投資機構要看Star VC 的動向,創投圈第一次上演“外行指導內行”。商界大佬董明珠、周鴻祎很喜歡跟任泉聊天,尤其對“跨界”話題十分關心。
2015 年,Star VC 發展迎來高光,章子怡、黃渤加盟,徹底將明星跨界VC 的話題傳遍娛樂圈, 一時間,中國掀起一股明星跨界投資熱潮,娛樂圈似乎找到了一條賺錢新路徑。
投資,這么一件高風險的事被流量反復拉扯。2015 年,娛樂圈、創投圈還發生了一件大事,黃曉明淡出Star VC 成立了圍繞泛娛樂領域展開投資的明嘉資本。按著資料介紹,明嘉資本首期基金募資規模5 億元,LP 結構升級,吸納了戰略投資者、引導基金與母基金。
黃曉明的明嘉資本把“外行指導內行”玩出新高度。Star VC 屬于明星機構化,LP 偏向個人投資者,明嘉資本是完全走向了專業化,“只有明星標簽,沒有明星身影。”
明嘉資本的出現對創投圈影響較深,有VC/PE 投資人在朋友圈表示忐忑,媒體對“明星+ 專業”很感興趣,此后,越來越多的明星以投資人身份涌入創投市場。
實際上,除了Star VC 與明嘉資本,胡海泉的海泉基金關注度也很高。
關注高是因為,海泉基金的投資方向涉及新技術、醫療等領域。明星機構化、機構專業化,這兩個關鍵詞已經讓VC/PE 行業很震驚了,海泉基金加了個“更”字。 新技術、醫療創業者多是高學歷的專家、教授、工程師。“明星指導專家”其它先不說,流量炸裂了。
鋪天蓋地的報道,把明星捧上了天。
“頂流”是懂流量的,楊穎成立AB 資本、鹿晗成立清晗基金,高圓圓、黃磊迎風而上。
高圓圓算是明星個人參與投資之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悄悄賺了1 億元。有分析機構統計,拋開個別“太專業”的明星VC ,大多會把方向放在泛娛樂、互聯網、新消費。 這些方向,明星的確比專業投資人更能吸引創業者,可以大大減少公司營銷與拉新的成本。
當然,一切的前提是,項目能賺錢。
三
2016 年7 月,韓都衣舍掛牌新三板,成為“互聯網服飾品牌第一股”。
早期跟進項目的Star VC 率先受益,大賺一筆。任泉,登上了各類創投榜單。
2018年之后,市場反轉,明星跨界VC 就像飄過的云,漸漸“消失”在創投圈視野。
明嘉資本最慘,風光兩年再無動靜,海泉基金“明星指導專家”演變為胡海泉用“導師”身份給創業者授課。AB 資本杳無音訊,清晗基金成了擺設,唯有Star VC 較為活躍。
明星跨界VC 遇冷背后,一方面與行業熱度、流量、攀比有關,明星自感跨界投資是件輕巧事。另一方面,是風口切換,主流資本轉向以技術為主要驅動力的高端制造業。
高端制造業不是明星站個臺就能玩明白的。為了投出中芯國際,華登國際用了20 年時間陪跑。 說到底,明星的投資邏輯難以跳脫流量生態,流量沒了自然選擇“消失”。
不過,黃渤等合伙人退出Star VC 后,任泉的投資思路也在慢慢偏移,他開始不專注Star VC ,與王京花、宋歌、黃志忠等人投資了九州建元,結果該機構今年3 月涉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案件”,任泉踏雷,該公司聲明,“任泉只是其財務投資人,不負責經營管理。”
誰都沒想到,過了4 個月,九州建元再爆響雷,股權凍結,標的為總部位于杭州,員工近500 人業務覆蓋東南亞、北美、中東等國家的科技服務公司米絡星集團。
半年兩顆響雷,胡海泉投資低谷尚不至于如此,做不好投資,大不了就退出海泉基金,變回一名歌手。任泉是“業內公認”的明星跨界投資好手,也翻車了,不免唏噓。
記得任泉剛剛做Star VC 不久,他給團隊定下了需要長期堅守的5 大原則,“即不陽光不投、不大眾不投、不需要品牌支持不投、對員工不好不投、影視公司不投。”他說,“我在專業能力上一定不是最優秀的,但我會看人、用人。”但愿他能堅持初心,“說到做到”。
有一點可以確定,明星跨界VC ,正迎來大退潮。
杭州九源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九源基因”),股票代碼2566.HK,于2024年11月20日至...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