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搖櫓船科技成立于2020年,是由中科院西安光機所、重慶兩江新區“院地孵化”的硬科技人工智能企業。
【企業名片】
搖櫓船科技成立于2020年,是由中科院西安光機所、重慶兩江新區“院地孵化”的硬科技人工智能企業。
該公司依托西安光機所在光學方面的技術優勢,構筑了全球領先的光學、機械、電學、算法、軟件科研平臺,面向制造業提供機器視覺器件、智能化傳感硬件、智能工業機器人、AI智慧平臺,以及智能數字工廠系統解決方案。
公司相繼參與制定機器視覺領域的國家標準達4項,擁有知識產權100項,發明專利21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擁有一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重慶市專精特新企業,賦能汽車制造、泛半導體等多個行業,被稱為“智能視覺國家隊”。
【一線見聞】
別小看任何一個細分賽道,里面可能藏著上千億體量的市場機遇。
“你聽過日本基恩士嗎?”在位于渝北區光電園的辦公室里,搖櫓船科技創始人、董事長鄭道勤向記者提問。
見記者面露疑惑,鄭道勤侃侃而談——這家很多人都沒聽說過的企業,成立近70年,在傳感器、機器視覺等領域做到極致,市值超1000億美元,利潤率是蘋果2倍,在日本企業中市值排行第二,僅次于豐田。
鄭道勤認為,基恩士成立近70年,是隨著日本制造業由粗放式到高質量轉型應時而生的。如今,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制造強國”已成為推動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共識和動力源泉,“搖櫓船科技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打破國外巨頭企業的壟斷,創立我們自己的智能視覺‘國家隊’。”
△搖櫓船科技是一家硬科技人工智能企業。
解決痛點
為機械手裝上“眼睛”和“大腦”
涂膠,是汽車制造工藝的重要一環。膠涂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汽車玻璃的密封性,嚴重的還將導致漏水,帶來質量隱患。基于機器視覺的汽車涂膠檢測技術,能在涂膠過程中及時發現漏涂、膠線過窄或過寬等問題,實現生產的智能化。
如今,隨著智能制造的推進,汽車廠的涂膠工序均由機械臂完成。但這也催生了一些問題——涂膠完成后,機械手將玻璃舉起,工人只能站在三米開外的地方,肉眼觀察是否均勻、有無斷膠等。而且新能源汽車的車窗四周大部分都設計為黑色,膠條也是黑色,沒有對比度,這就導致肉眼很難分辨,容易出現漏檢情況。
而在重慶某新能源車企的智慧工廠里,一條全國首創的3D涂膠質量在線檢測系統即將“上崗”。這套系統能將檢測精度提高到99.9%,同時適應機械手快速工作,并穩定分析數據,提供風險預警。
△工作人員展示3D單目結構光相機 。
這套系統為什么這么厲害?訣竅在于它的“眼睛”——3D工業相機。“要想在每秒350毫米的速度下,實現三維成像,且無死角,唯有激光。”搖櫓船科技交付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套系統由搖櫓船科技成立之初就組建成立的新型高端研發機構——紅船實驗室完成。
為攻克難關,研發團隊采用360度全視場立體成像技術,實時獲取任意軌跡膠條的三維立體尺寸信息,對于膠條的尺寸、連續性、位置偏差檢測分辨率達到微米級,可用于任意背景基底上的任意顏色膠條,由此徹底解決了涂膠機器人四周成像盲區帶來的高漏檢率問題。
不僅為機器裝上“眼睛”,還安上“智慧大腦”,搖櫓船科技通過優化算法,進一步提升數據處理系統運行速度,采集影像后實時分析,指揮機器人調節涂抹軌跡和參數,還能讓機器人對漏膠或膠條薄的地方及時補膠“查漏補缺”。
△該公司致力于打造頂尖光學、機械、電學、算法、軟件科研平臺。
鼓勵創新 與行業客戶共同生長
搖櫓船與上述車企的合作,源于一個契機。
因搖櫓船科技與該車企在焊接AI視覺檢測系統方面有良好的合作基礎,2022年下半年,該車企與某科技公司合作的一款新車型,生產線正在尋找合適的涂膠檢測系統。
當時,縱觀整個行業,3D涂膠質量在線檢測設備被德國伊斯拉視像、美國科惠力,相應器件被日本基恩士、美國康耐視等少數巨頭企業掌握,國內基本以技術水平較低的2D為主。但進口系統不僅價格高,還存在服務響應不及時、供貨期較長等問題。
搖櫓船科技團隊知道,時機來了,于是上門自薦。
一開始,對方以為這套系統像其他廠商一樣,僅是將國外產品進行集成。通過深入交流后,才了解到搖櫓船科技的硬件、成像端以及軟件均為自主研發。
讓對方意外的是,經過反復測試和長期評估,比對各方面參數,發現不管是技術路線、數據實時性,還是軟件操作界面,都更貼近中國新能源車企的使用習慣。
除了各種功能可為中國車企“量身定制”外,搖櫓船科技在價格方面也具備顯著優勢——一套進口系統僅建設費用就接近100萬,后續服務費更是每年近200萬元,這套系統整體上要便宜40%左右。
最終,雙方達成合作,經過幾個月的攻關,系統將于5月投用。而這也成為國內首套開創性的涂膠檢測設備在新能源場景的應用。
不過,從現實情況來看,一條總裝生產線一般僅需要2-4套系統,其實數量并不大。為什么這樣的“小訂單”,搖櫓船也要努力拿下?
創始人鄭道勤告訴記者,其實,隨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生產線各個工藝賦能的細分領域,才是最有潛力的。大的系統已經涌入不少競爭對手,在細分賽道上發力,通過與客戶深度合作,積累成熟案例和應用場景,才能深度滲透進產業之中,實現共同成長。
“目前,數十家國內主機廠的合作意向強烈,德國某車企新能源電池包生產線也有望和我們快速達成合作。”鄭道勤透露,新能源汽車用膠量是普通乘用車的7倍左右,隨著行業發展,未來市場規模必將大幅增長。
△該公司生產的球形光源設備。
長期堅守
打造智能視覺領軍企業
雖然企業很年輕,然而選擇這一領域,團隊早就進行了充分調研。
“很多制造業企業名義上實現了自動化,但在一些崗位尤其是檢測工藝上還比較落后。比如在沖壓線上,汽車結構件下線后,還需要工人手動翻檢,用肉眼查看是否有毛刺等。”鄭道勤說。
有機構分析稱,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視覺滲透率還不到15%。而業界有一組數據——機器視覺滲透率每提高1%,就能帶動整個制造業產值提高2%。鄭道勤認為,短板即意味著機遇。
兩年前落地重慶,也并非意外。很久前,搖櫓船科技團隊就調研了重慶部分汽車廠,了解到企業購買進口智能視覺裝備后,常遇到售后維護、技術迭代等跟不上的問題,急需本土品牌提供屬地化技術支撐。加之重慶制造業門類齊全,覆蓋領域廣泛,轉型需求足夠旺盛。
如今,隨著與重慶車企深度合作,搖櫓船成功孵化出全國首套3D涂膠在線檢測系統,也讓團隊更加堅信,立足重慶輻射全國的選擇是正確的。
成立僅2年多,搖櫓船人員規模增長2倍,業務增長3倍,去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32%,還吸引了一批配套企業入駐重慶。
不過,作為一家年輕的創新型企業,搖櫓船也面臨一些挑戰。鄭道勤希望,政府牽頭建設重慶市智能檢測裝備產業創新中心,助推產業升級。同時加強軟件產業基金的市場化運行,切實落實“滿天星”計劃。尤其在吸引、留住人才方面,希望能有相關政策支持。目前,研發團隊基本來自北上廣深,社保都在外地,倘若在重慶本地能有更多人才,企業將得到更好發展。
“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和國外行業巨頭相比,在行業滲透、產品通用性、品牌溢價等方面,我們都還存在不足,要和世界龍頭PK還需更加努力。”鄭道勤認為,當下智能化方興未艾,催生了無數新場景、新應用、新產品,中國企業有很多機會,搖櫓船科技將不斷提升核心技術能力,堅持長期奮斗主義,力爭成為中國智能機器視覺領軍企業。
近日,搖櫓船科技榮譽再升級,獨攬智能視覺領域“重慶市潛在獨角獸”桂冠,正式被認定為“重慶市潛在獨角獸...
近日,農業機器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北京中科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原動力”)宣布...
圣迭戈,加利福尼亞,2025年1月6日 -- Adcentrx Therapeutics (“Adc...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