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暴跌18%!港股白酒第一股上市就破發,珍酒李渡不香了?
時隔7年后,白酒股市再起風云!
眾所周知,白酒在A股市場是香餑餑,板塊表現非常耀眼;但港股市場卻體驗不到這份快樂,因為港股之前從未有過白酒股。
五一前,珍酒李渡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成為了“港股白酒第一股”!
可是,港股第一次“喝白酒”,表現就有點上頭。
開盤直接暴跌16.82%,全天頹勢盡顯,最終收盤下跌17.93%,上市第一天市值就縮水超過60億港元,珍酒李渡港股第一天的表現很尷尬!
按理說,珍酒李渡不應該也不至于這樣。
畢竟從企業層面來看,珍酒李渡摘下港股白酒第一股頭銜;從行業層面來看,珍酒李渡開辟了白酒行業的資本新路,成為7年來唯一“闖關”成功的案例。
但事實卻是珍酒李渡也存在著不少看點,比如,一邊宣派巨額股息,一邊欠繳員工社保;重金營銷,去年業績增速放緩,外購基酒存貨劇增;旗下貴州珍酒釀酒有限公司被有關部門罰款20萬元...
難道,珍酒李渡的“好故事”已經講完了嗎?
壹
珍酒李渡用了105天,續寫上了白酒新股上市,中斷了7年的歷史。
4月27日,珍酒李渡集團(下稱:珍酒李渡,股票代碼:6979.HK)正式赴港上市,成為“港股白酒第一股”,中國醬酒第二股。
珍酒李渡的上市引起了業內的不小關注,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珍酒李渡是近7年來白酒行業唯一成功上市的企業;
自2016年金徽酒掛牌上交所后,七年來白酒企業頻頻折戟,劍南春、國臺酒業、郎酒、西鳳酒等酒企均止步于IPO。
另外,珍酒李渡還創下了白酒企業最快上市記錄,從遞表到正式上市,只用了105天,令平均9個月才能完成上市周期的港股同行艷羨不已!
不過,上市雖快,但港股市場對珍酒李渡卻并不貪杯。
被譽為香港今年迄今最大的IPO,珍酒李渡上市當天的走勢開了一個差強人意的頭,上市首日卻迎來大幅破發;
截至當天收盤,珍酒李渡股價大跌17.93%。
截至5月5日收盤,珍酒李渡的市值僅為297.7億港元,折合人民幣市值在262億元左右。
從“港股白酒第一股”到破發,珍酒李渡還把原始股東坑了——私募巨頭KKR浮虧超20億港元。
10670名個人投資者中,最高一人獲配476萬股,當日浮虧900多萬港元。109名機構投資者中,最高獲配5065萬股,當日浮虧9800多萬港元。
資本市場無情,卻也是有賺有賠,有人哭自然就有人笑!
虧的是參與新股認購的各路投資者,珍酒李渡的實控人吳向東則是不折不扣的大贏家。
貳
截至4月27日收盤,珍酒李渡股價8.88港元/股,總市值約290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55億元。吳向東擁有69.08%股權,約合人民幣176億元。
眾所周知,吳向東還合計持有A股上市公司華致酒行58.68%的股權。截至4月27日收盤,華致酒行報收26.77元/股,總市值111.5億元,吳老板的持股市值為65.5億元。
僅僅是以這兩家上市公司的股權價值計算,湖南醴陵人吳向東就以240多億元的身家,成功登上“白酒首富”的寶座。
某種程度上來看,珍酒李渡的首日破發或是命中注定!
從今年1月13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到3月26日通過港交所聆訊,再到4月17日正式啟動招股,直至27日成功掛牌上市,僅用時105天。
不難發現,當業界每每熱議珍酒李渡能否成功登陸港股時,其上市節奏卻非常順利。
可行業內的事實卻是,整整七年,白酒企業都在為上市而努力,結果卻是“七年空窗期”。
白酒市場依然廣闊,也曾繁榮輝煌過,至今茅臺還是A股最強者,中國移動不給力啊!
就說以前,白酒股上市那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從1989年到2016年,共有19家白酒企業成功登陸A股市場,其中就有兩波白酒股上市熱潮:
1990-2002年,山西汾酒、瀘州老窖、舍得酒業、古井貢酒、水井坊、酒鬼酒、五糧液、金種子、牛欄山、伊力特、皇臺酒業、貴州茅臺、衡水老白干等13家企業陸續登陸A股。
2009-2016年,洋河股份、天佑德酒、今世緣、迎駕貢酒、口子窖、金徽酒等6家酒企趕上熱潮。
2019年,巖石股份向白酒產業轉型,后更名上海貴酒,白酒股陣容增至20只。
然而,第二波上市熱潮后,誰也沒有料到此后7年卻再也沒有新的白酒股上市,這就是事實,更是市場規律,直到珍酒李渡港股的成功上市。
叁
珍酒李渡借助港股曲線上市,給港交所門外圍觀的一眾消費企業,提供了另一條的路線選擇,但上市即破發的景象,卻是可以預料到的。
珍酒李渡的估值過高,自然會被市場“用腳投票”,更何況是在首日破發概率超過三成的港股市場。
此外,珍酒李渡的基本面缺乏想象空間,前程看起來也并不似錦。
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2年(報告期),公司總收入分別為人民幣23.99億、51.02億元和58.56億元。也就是說,三年時間內業績增長了144.1%。
光是2021年同比增長112.7%,而2022年同比增長14.8%;雖說剛開始珍酒李渡的發展也是非常迅速的,但是后面就降了下來。
同期公司經調整凈利率(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分別為21.7%、21.0%及20.4%。
2022年度,珍酒李渡集團實現收入約58.56億元。這一營收體量相當于20家白酒上市企業第9名,僅居于今世緣的78.5億元營收之后。但今世緣當前總市值為752.7億元,這一市值遠高于珍酒李渡集團。
以年度銷售額計算,國內白酒行業的頭部陣營目前包括千億級的茅臺和10家百億級品牌。其中,10家百億級品牌分別為五糧液、洋河、汾酒、瀘州老窖、劍南春、習酒、郎酒、古井貢酒、牛欄山、國臺。
很明顯,珍酒李渡并不在其中。
更重要的事,相比同行的賺錢能力,珍酒李渡的毛利率卻并不高!
它的毛利率從2020年到2022年,只從52.2%漲到了55.3%,毛利率在整個白酒行業偏低;
“股王”貴州茅臺2022年的毛利率超過90%,而腰部的今世緣、口子窖等企業毛利率也超過了70%。
肆
導致毛利率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珍酒李渡的“豪橫”的廣告支出:
財報顯示,報告期內,珍酒李渡銷售及經銷開支分別為4.03億元、10.21億元及13.42億元,于同期分別占公司總收入的16.8%、20.0%及22.9%。同期,廣告開支分別為2.42億、6.69億以及6.66億,三年時間,廣告費就砸了15.7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珍酒李渡的存貨也越來越多。
報告期內,公司存貨分別為17.37億元、36.49億元和51.39億元,呈逐年增長趨勢,存貨周轉天數分別為517天、414.4天和612.8天。
招股書解釋稱大部分存貨為基酒,但仍然有不少針對其產銷失衡的質疑。
另外,珍酒李渡此次港股上市,沒有像其他IPO一樣選擇基石投資者,這是非常罕見的;
也許是因為托大,認為營銷見長的珍酒李渡在IPO前的一波操作足以吸引投資者的關注,無需再以低價吸引基石投資者為自己背書;
總體來看,珍酒李渡除了營銷和同一實控人旗下的經銷體系支撐外,產品本身在市場中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都有明顯短板,也難以吸引投資者。
聚光燈下,珍酒李渡的負面不斷被放大,前景不被看好,還被指是靠資本運作,利用營銷才得以飛速發展,并且公司的一些管理、生產、銷售行為也與其ESG承諾相違背……
未來,隨著競爭進一步白熱化,白酒行業的集中度預計會不斷提升,強者恒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會加劇。
那些如珍酒李渡一樣“投機取巧”的酒企即便是成功上市,難免也會迎來破發。
至于珍酒李渡后續的表現如何,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參考資料:
《珍酒李渡上市首日暴跌18%!為什么?》,酒訊通
《珍酒李渡上市首日破發,吳向東249億問鼎白酒首富》,湘股策
《“港股白酒第一股”今日鳴鑼,為什么是珍酒李渡?》,云酒頭條
《品質為基,文化賦能,珍酒李渡或成白酒投資的價值洼地》,華夏時報
市場監管總局近期將出臺《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旨在解決消費者反映強烈的食品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標注問題...
近日,阿里魚聯合三麗鷗、小紅書發起的首屆“三麗鷗頭號寶貝大賞”正式落下帷幕。該活動首創“用戶參與聯名...
這是全球首個CAR-T產品獲得臨床默示許可,用于治療AIHA。
近日,為期四天的Foodaily全球食品飲料創新博覽會暨每日新潮食品節(簡稱Foodaily創博會)...
成本是無人物流規模化落地的關鍵,既未科技推出“靈龍架構”,實現【端到端 + 無圖】方案,量產上車“靈...
近日,國內餐飲行業再傳喜訊,山東千創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創餐飲”)宣布成功完成8000萬元...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