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紙判決書,關于紅牛姓“泰”,姓“華”,似乎還是剪不斷理還亂的一團麻。
一紙判決書,關于紅牛姓“泰”,姓“華”,似乎還是剪不斷理還亂的一團麻。持續七年的纏訟,不僅讓紅牛沒了能量無法超乎大家的想象,還使千億功能飲料江湖波瀾起伏——挑戰者不斷涌現,東鵬飲料等一批功能飲料玩家開始搶占市場。
4月23日,飲料品牌紅牛創始公司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表示,收到來自黑龍江高級人民法院的判決書,一審判決華彬旗下的合資公司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立即停止生產、銷售“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并賠償天絲公司1億元。然而中國紅牛在回應中卻給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這是虛假信息,中國紅牛生產和銷售一切正常。
這出“羅生門”,火藥味十足。而把時間線拉長,會發現這并非雙方第一次爆發“禁售”之爭,究其本質是泰國天絲集團與華彬集團對商標授權期限是20年還是50年問題未達成一致,由此陷入長達7年的爭奪拉鋸戰。
2016年8月,天絲集團宣稱20年授權期滿,并以“侵害注冊商標專用權”及“不正當競爭”為由,對華彬集團運營的多家公司提起訴訟,雙方之間的爭斗正式上升到法律層面。其后更趨白熱化,泰國天絲以商標侵權為由起訴中國紅牛及其委托加工生產廠、供應商、經銷商等上下游企業,要求停止使用紅牛商標。據不完全統計,近些年雙方之間爆發的訴訟案件超過20起。
其實,紅牛糾紛錯綜復雜,它既不是王老吉與加多寶,也不是南北稻香村,紅牛糾紛的本質是股東之間的合同糾紛,說白了還是“利益”二字。尤其是中國功能性飲料市場潛力正在進一步釋放,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之下,也許中外雙方都已忘記了“初心”,這場中、泰紅牛紛爭或許還要持續下去。
亂戰7年,紅??芍^是錯失了一個時代。在中國,紅牛從無到有,幾乎以一己之力開辟出功能性飲料市場,在2011年之前市占率一度高達87%,2015年年銷售額高達230億元。但隨著2016年中、泰紅牛之爭的正式打響,中國紅牛銷售額停留在190億元到230億元之間,幾乎可以用原地踏步來形容。
與此同時,隨著市場的高速發展,中國功能飲料的格局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東鵬飲料等品牌異軍突起,打破紅牛在中國功能飲料上的壟斷地位,逐步瓦解紅牛所占據的市場份額。同時,新消費群體崛起,功能飲料大品類之下也出現了新的趨勢,品類和場景不斷細分化,營銷溝通方式也越發多元。
2021年5月,東鵬飲料超車紅牛登陸A股,成為中國能量飲料第一股。而根據最新發布的2023年一季報,東鵬飲料營收與凈利潤繼續保持雙增長,營業收入24.91億元,歸母凈利潤4.97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24.14%、44.28%。
憑借著和紅牛差異化的戰略,規格矩陣覆蓋主流價格帶,強產品力是東鵬飲料在大眾市場的成功秘訣。但在過去幾年,東鵬飲料不斷拓寬產品品類,在東鵬0糖、東鵬氣泡特飲外還推出即飲咖啡“東鵬大咖”、電解質水“東鵬補水啦”、東鵬天然水等,已經形成多元的產品矩陣。此外,東鵬特飲近年來在品牌營銷上頻頻有新動作,與杭州亞運會、KPL王者榮耀職業電競賽事等展開多元化合作,在剛剛過去的世界讀書日,與樊登讀書打造跨界聯名,嘗試核心消費人群的突破。
對于消費者需求的關注,持續拓寬品牌和渠道護城河,這些策略都是東鵬飲料快速崛起的原因。最新尼爾森IQ數據顯示:2022年在中國能量飲料市場,東鵬特飲銷售量以36.70%的市場份額繼續位居市場第一。
商場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紅牛這些年被商標官司案拖累,品牌影響力不斷下滑,而東鵬飲料緊隨潮流步伐,一路高歌猛進。除了東鵬飲料外,中國能量飲料市場,還有不少巨頭跨界而來,如伊利旗下的煥醒源和可口可樂旗下的魔爪。甚至李子園、盼盼等品牌也聲稱要進軍電解質飲料,雖然效果都不甚明顯,但也不可忽視影響。
誰的牛還懸而未決,但功能飲料的江湖卻早已亂了。各方勢力都抓住了這千載難逢的時機,并迅速實現崛起,此消彼長之下,意味著什么不言自明。
在電動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關注愈發聚焦于動力性能、安全配置、續航能力、智能化...
近日,在剛剛揭曉的2025年德國iF設計獎評選中,徠芬科技憑借高速吹風機Mini再度折桂。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