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主研發下一代自動化平臺產品的 AutoPaaS 廠商「自然機器人」宣布獲得千萬美元融資,本輪融資由順為資本領投,Picus Capital 及老股東高瓴創投、信雅達、靖亞資本跟投。這是自然機器人 Naturobot 自 2021 年成立以來迅速完成的 Pre-A 輪融資,彰顯了市場對自然機器人團隊的信心。自然機器人創始人兼 CEO 李立峰表示,自然機器人一直致力于深度拓展自動化產品邊界,構建出一站式全自動化平臺 AutoPaaS 能力,通過我們自然人積極進取改革創新的努力,結合最前沿 AI 尤其是 GPT 相關的技術創新,讓業務人員輕松上手完成各類自動化需求的工具,進而讓他們的自動化想法隨時隨地得以實現,最終希望讓自動化成為人們的一項基本技能,釋放出雙手擁抱自然。李立峰曾作為阿里云 RPA 產品技術負責人,將產品從 0—1 打造成中國頭部 RPA 平臺產品,覆蓋超過 50 萬用戶、100 多家合作伙伴、上千家企業客戶。并且先于微軟發布了世界第一家公布界面集成+應用集成+數據集成的全域集成 iPaaS 產品。其團隊成員也主要來自于世界頂級的技術和平臺公司。對于本次領投自然機器人(ziranai.cn)新一輪融資,順為合伙人李銳表示:“RPA+API自動化+AI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三者結合拓寬了單個技術的應用場景,進一步打破了系統之間的數據壁壘,減少了人們重復繁瑣工作的時間,順為團隊一直關注該領域。自然機器人的創始團隊主要來自阿里等科技公司,具有豐富的相關產品研發經驗,從底層設計就支持 API 自動化與 UI 自動化打通,支持云端編排、可輕易集成和被集成。我們看好團隊在產品和技術方面的持續創新,也期待他們可以為更多客戶帶來超出預期的體驗。”自然機器人(Naturobot)融合 iPaaS 理念,以超越 RPA 的能力,結合 AI 技術、Web 云原生輕量靈活的優勢、可被集成于通用 SaaS 平臺的屬性幫助組織和個人提升信息化效率和敏捷性,令重要的流程輕松實現自動化。通過去年不斷的打磨產品,實現了嶄新的 AutoPasS 無邊界自動化搭建能力。·領先的產品形態,支持云混排,并且可在一個流程中混合編排連接任意系統。·可拓展的產品能力,可在 IM 應用市場,三方產品內聯。·高易用性:簡約高效的交互體驗,無代碼拖拉拽,低代碼在線編碼。它打破了各平臺與系統間的壁壘,真正實現跨系統、跨平臺、跨設備的業務集成與自動化,為企業構建前瞻性的數字經營體系。
同時,自然機器人也是作為國內唯一一家被集成在企業微信、釘釘、飛書等核心辦公平臺的自動化流程產品。以米思米為例,銷售人員每天會接到大量詢價需求,但因外勤需要經常不在公司,無法實時查詢 ERP 系統,商機響應不及時,訂單獲取成功率較低。部署自然機器人后,銷售人員可通過在企微輸入單號直接通過自然機器人自動查詢商品價格,獲取報價時間直接從之前的 30 分鐘縮短到了 1 分鐘。不僅保證了該業務的靈活性和實效性,也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員的效率。此外,自然機器人與飛書也進行了深度合作,推出聯合解決方案,以數字文娛行業的 MCN 機構為例,自然機器人幫助其每日從抖音,星圖,微博等渠道自動獲取客戶關注的重點達人播放、點贊、評論、收藏等數據,實現 7*24 小時實時跟蹤,無需反復授權。同時,當達人的刊例價發生變化的時候,自然機器人也會第一時間獲取到,從而后續根據達人的粉絲數、內容標簽、地區、受眾分析、服務報價等資料,進行快速的客戶推薦和跟蹤調整。與原先的手動方案比較,每單個場景里,通過使用機器人,效率都可以提升 6 倍以上。除了打磨產品自身能力以外,自然機器人也緊跟新科技的腳步。比如最近大火的 ChatGPT,自然機器人在積極探索與 GPT 的融合,目前已取得初步進展。未來,在 GPT 的賦能下,自然機器人立志顛覆行業傳統模式,打造出更加“低門檻、高易用”的產品形態。
通常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會投入大量資金上線諸多管理系統,而這些系統之間的數據互不相通。數據之間缺乏關聯性,數據庫彼此無法兼容,工作人員需要各系統間來回切換操作。業務平臺、軟件系統間形成了數據壁壘,讓完整的業務鏈上“孤島林立”。自然機器人(Naturobot)對數字商業系統進行了集成與連接,目前已打通客戶關系管理、企業資源管理、OA 系統、IM 軟件、數據庫等市場主流辦公軟件系統,讓數據成為真正有價值的存在。同時,海量自動化應用場景在應用市場上架,用戶只需一臺手機就可以一鍵獲取,一鍵運行,輕松讓部分工作自動化運作。此外,團隊內部生產的自動化流程支持協同和分發,自建內部自動化業務中心,成為業務加速的數字化引擎。目前,全球很多企業處于數字化轉型階段,數字化工作模式對于企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要,手動工作向智能自動化的轉型已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自然機器人現已覆蓋銷售、財務、人事、客服、運營等超過 1000 種業務場景,為企業數字化升級注入新動能,已經在各行各業掀起智能化轉型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