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9日,京東發了四季度財報。
3月9日,京東發了四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第四季度凈營收2954億元,同比增加7.1%,NON-GAAP凈利77億元,上年同期為36億元。整個2022年,京東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達到282億元,超出市場預期。
從財報看,京東四季度的表現依然穩健,財報數據也基本符合我的預期。其實比起財報數據,我更加關心京東的未來表現。在我看來,不久前京東推出百億補貼,就是影響其未來表現的重要變量。只有深刻理解了百億補貼,我們或許才能從中抓住京東未來的核心發展脈絡。
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京東百億補貼到底是什么?與拼多多百億補貼究竟有何不同?又將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接下來,我簡單分享我的一點看法:
01“低價”戰略的一次落地
在評價京東百億補貼前,我們有必要對其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從現有信息來看,京東百億補貼有幾個細節值得我們關注:
首先,京東在部分商品上的價格確實做到了全網最低。就拿傳統強勢3C品類來說,3月5日,iPhone 14 拼多多百億補貼價格是128G 5069元,256G 5899元,京東分別是4999元、5759元;紅米Note11 Pro 6G+128G在拼多多、淘寶的價格分別是1659元、1449元,京東百億補貼價格是1359元。可以看到,京東在手機品類上的價格普遍低于其他平臺。
其次,此次百億補貼涵蓋了幾乎所有品類,且自營和POP商家(Platform Open Plan,也稱第三方賣家)都將參與其中。比如,在食品飲料等品類上,京東也實現了一定價格優勢。我注意到,瑞士蓮600g精選軟心巧克力其他平臺在134、135元,京東百億補貼價格是97.9元;蒙牛脫脂牛奶250ml*24其他平臺售價在61、62元,京東百億補貼為54.9元。
第三,為了做好百億補貼,京東還為此開放了一級入口,并且未來百億補貼也將作為一級入口長期存在。
必須要強調的是,這不是京東首次參與百億補貼,2019年雙11,京東就首次推出了“超級百億補貼”活動,2022年雙11京東電器也參與了巨超值百億補貼等活動。
不同的是,百億補貼此前一直以大促限定的形式存在于京東內部,作為大的電商節日出現時的助力選項,支撐著其重要銷售節點的開展,你可以理解為一種階段性的營銷策略。但百億補貼作為一項常態化的購買路徑,在京東的頁面上擁有了一級入口,所以其更多被視作是一種長期性的經營策略。
百億補貼從大促限定變為常駐選手,加上參與方的廣度和降價的強度,以上種種不難看出,京東百億補貼的力度之大、決心之強。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京東選擇此時重注百億補貼?
在我看來,京東之所以做出百億補貼的決定,主要是基于兩個方面考慮:一是當下處于消費復蘇的時點,微觀上有潛在的消費增量需求,宏觀上國家也有鼓勵消費的大風口。京東此次推出百億補貼多少有些借“東風”的意思,或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原因在于,以前所有的價格讓利都集中大促,從而形成行業“不促不銷”、消費者“不促不買”的慣性,從商家、用戶和供應鏈的效率和統籌規劃方面都不是最優解。京東此次從大促過渡到每天讓利用戶,不僅符合京東倡導的‘天天低價’,也使得整個行業供應鏈能夠更加平穩運行,有利于品牌商家的有序發展。
二是百億補貼也符合京東自身發展的需要。過去,人們對京東的印象更多停留在好、快,但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省”。正如劉強東說的那樣,京東已經讓一些消費者有了價格高的印象。從這個角度上說,百億補貼上線,是京東重新奪回“省”競爭能力的沖鋒號。
02為什么京東百億補貼能成?
京東推出百億補貼的目的很清楚,但另一個更重要的事情是,百億補貼能不能成?畢竟,阿里前車之鑒就在眼前。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回到兩者底層的商業邏輯去講。拼多多的模式以平臺為主,與阿里有點類似,核心在于高效的流量變現,即高流量、高轉化。這也體現在百億補貼策略的邏輯,拼多多百億補貼集中在營銷費用端。
我們能明顯注意到,拼多多在2019年發起百億補貼之后,市場營銷費用在一年內快速上升。為了推行百億補貼,整個2019年,拼多多在市場營銷上花掉了272億元,而當時它的收入只有301億元。
相比平臺模式,京東自營模式減少了產品從廠商到消費者全鏈路的履約環節,降低了品牌方的營銷與物流費用,同時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好的消費體驗。其核心在于電商全鏈路的高效率,即流量運營、商家運營、供應鏈等全平臺能力實現的復合玩法。
按京東CEO徐雷所說,京東打造低價心智大致可以分為三步:首先是從供給側保持更開放的心態,通過更豐富的品類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第二是通過京東多年沉淀的供應鏈能力實現降本增效;第三是在低價上讓消費者能感知到。
這也決定了京東百億補貼的邏輯一定與拼多多是不同的。在京東百億補貼的邏輯在于,通過其供應鏈優勢反哺品牌方效率優化,進而帶來低價的產品。
從過往看,京東供應鏈優勢體現在從前端生產到后端物流的方方面面。在生產環節,京東可以從生產入手開始提高流通效率。比如,自有品牌“京造”;比如一個蜜桃農場,與京東合作后可以通過數字化管理系統和物聯網監控設備,實現對果園整體種植過程的數據全紀錄和統計分析,在水果采收前,預測產量,以此提前規劃倉儲和銷售。
在物流環節,京東物流倉庫遍布全國,借助消費者數據預測銷量,提前調運貨品,直接從消費者最近倉儲地發貨,減少運輸成本,提高貨品周轉效率。
基于以上京東百億補貼與拼多多的根本性差異,我們基本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一是京東的百億補貼不應該被視作一個簡單的策略模仿,而是一種差異化打法。這種打法是建立在京東獨一無二的供應鏈優勢之上。在互聯網這樣一個高度強調馬太效應的領域,模仿或者跟隨策略基本沒有任何機會,而差異化可能實現突破的唯一路徑。
二是在現有模式下,大部分價格的優勢來自供應鏈效率提升,因此對利潤率的影響或許小于市場目前預期,反而百億補貼帶來的積極影響將高于市場預期。
03或許低估了百億補貼的價值
既然看好京東的百億補貼,我們不妨再展望下百億補貼可能對京東產生的積極影響。
首當其沖自然是用戶數量的提升。作為零售業的基本盤,“省”無疑擁有著最多的用戶基礎。對京東來說,其也無需執著于做到全部全網最低,部分低價就足以吸引到很多增量用戶,并通過“好”、“快”等服務提高用戶粘性。
這一邏輯其實不難理解。當價格競爭到了同一水平線,誰能俘獲用戶的芳心就不取決于價格了,而是看誰能提供除價格之外更多的東西。一旦到了這種時候,京東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一方面,京東平臺上售賣的商品品質有保證,正品行貨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了。另一方面,百億補貼也能享受到211時效,在pdd的購物中大家因為低價而會降低自己對于物流時效的訴求,但是百億補貼內還有大量京東自營的商品,這些商品能讓消費者一次性獲得“好”、“快”、“省”三種購物體驗。
這一邏輯也在電話會上得到了徐雷證實。徐雷表示,目前來看,百億補貼還是取得不錯的效果,很多超出了預期,給老用戶帶來了真正的實惠,也帶來很多的新用戶,總體來看是對京東是有價值的。
那么,通過百億補貼,京東潛在用戶提升規模有多大?我們看兩組數據,截至2022年三季度,京東的年度活躍用戶數為5.883億,而國內電商用戶總盤子大概在10個億左右。
換句話說,京東的年度活躍用戶還有70%左右的增長空間。在電商估值邏輯里,電商價值=用戶數量*用戶價值。因此,用戶數量提升對京東市值提升的潛在積極影響自然不言而喻。
其次,百億補貼有利于推動京東供應鏈優勢外化,進而帶來盈利能力的持續提升。眾所周知,供應鏈效率極其依賴業務規模,當越來越多商家參與進來,會提升京東供應鏈的效率,效率提升又會反哺吸引更多的商家。上述飛輪效應,會逐漸反映到財報數據上,體現在集團經營效率以及盈利能力的提升。
第三,百億補貼,也為資本市場認知京東護城河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窗口。在資本市場的認知邏輯里,壁壘往往會直接反映在估值上。比如,阿里這兩年來的股價低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投資人對其競爭壁壘產生了質疑。
一旦京東的百億補貼模式跑通,市場會發現,在當下電商平臺存量競爭階段,相比阿里、拼多多這種純平臺模式,京東過去積累的供應鏈優勢,使其在策略端有了騰挪空間,進而更有可能成為電商領域涵蓋多、快、好、省的四邊形戰士。由此帶來的樂觀預期,有望提升京東在資本市場的估值。
以上三點,任何一點的因素催化,都有可能對京東的價值產生積極影響。至于這一切是否會發生,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從吃穿住行到情緒陪伴,寵物早已不再僅僅是陪伴者,而是 “家人”、“朋友”、“搭子”,我們會照顧TA們...
近日,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心相印、維達、植護、德佑、可心柔、漫花等品牌聯合發布《2025清潔...
11月5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正式拉開帷幕,第七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人工智能賦...
9月底,證監會發布 “并購六條”,其中特別提到通過鎖定期“反向掛鉤”等安排,鼓勵私募投資基金積極參與...
備受矚目的“創客天下·杭向未來”2024杭州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類腦智能專項賽決賽于2024...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