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國企業反舞弊調查報告2022》重磅發布!本報告自2018年首次問世以來,定期發布,本報告是企業反舞弊聯盟發布的第三份中國企業反舞弊藍皮書。
近日,《中國企業反舞弊調查報告 2022》重磅發布!本報告自 2018年首次問世以來,定期發布,本報告是企業反舞弊聯盟發布的第三份中國企業反舞弊藍皮書。
為進一步了解我國企業舞弊現狀、反舞弊機制建設情況以及反舞弊機制建設有效性,在2018年、2019年面向成員單位進行兩次反舞弊問卷調查的基礎上,企業反舞弊聯盟工作委員會于2021年9月24日至11月17日開展新一輪的反舞弊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以各行業領軍企業為主體的中國企業群體。問卷調查采用網上電子問卷方式,通過自動化與人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在梳理反舞弊的制度背景、理論與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利用問卷調查數據,調研課題組分析了企業舞弊現狀與反舞弊機制建立健全情況,并開展了趨勢對比分析、國內外比較分析和房地產行業分析等反舞弊專題研究。同時也討論和分析了企業反舞弊聯盟優秀的反舞弊案例和反舞弊師的職業發展趨勢。經專家組與各方面專業人士的深入討論和修改后,最終形成《中國企業反舞弊調查報告 2022》。本報告旨在全面展現我國經濟中最有活力的代表企業中反舞弊實踐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并總結相關成功經驗,助力我國企業反舞弊事業的發展。本報告可為企業穩步推進反舞弊機制的建設、確保企業反舞弊制度建設落到實處以及為監管層制定政策提供參考與借鑒。
報告指出:舞弊現狀不容樂觀、傳統反舞弊機制的建立健全仍有待加強、新興反舞弊機制需給予重視。
結合當前舞弊的現狀,報告強調并提出如下建議:
一、重視舞弊高風險區域
第一,采購部和銷售部應作為反舞弊工作的重點,其中房地產行業需要特別關注其銷售環節存在的舞弊風險。第二,應在收受賄賂、回扣和侵占資產方面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減少舞弊案件的發生。第三,企業應注重建立對銷毀電子文檔及檔案、新建假檔案、篡改對賬信息、銷毀檔案的內控防范措施,進而抑制舞弊者的隱藏行為。
二、重視舞弊低齡化問題
從提高思想素質、加強制度約束、完善工作激勵等三方面引導年輕員工正確面對工作和生活壓力,守住道德和法律的底線,樹立正直誠信的價值觀。
三、關注員工的異常行為
我們要重點關注那些影響個人行為的主觀化、個性化的因素,包括個人素養、價值取向、生活或工作態度等。
四、健全舞弊發現渠道
設置舉報制度,實質上是“發動群眾的力量”,賦予全體員工對舞弊行為的監督權,實現全民監督,減少舞弊發生的機會。作為企業發現舞弊的重要形式,企業應重視舉報制度的建立健全,豐富舉報的形式和渠道,在更大程度上激勵和保護舉報者,使得舉報者“敢于發聲”。與此同時,應重視大數據技術在舞弊發現中的作用,采用大數據技術賦能反舞弊工作,提高反舞弊部門偵測和預警舞弊行為的能力,進而使得舞弊行為無處遁形。
五、加強內部控制“2.0時代”制度建設
第一,監管機構完善內部控制規范制度,推動企業提高內部控制管理水平;第二,企業強化內控制度有效落地,充分發揮內控價值;第三,靈活應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利用數字化技術為內控賦能;第四,著重改善薄弱環節內控,同時鼓勵企業個性化加強內控建設。
六、完善黑名單制度
作為企業反腐的重要力量,黑名單制度的建設應受到重視和完善。首先,政府相關部門應出臺統一的《員工“黑名單”管理制度》,明確“黑名單”的認定和實施標準,使企業黑名單制度得到保護與規范,做到有法可依,保障企業與員工的合法權益。其次,構建統一的員工“黑名單”公示平臺,譬如企業反舞弊聯盟的黑名單共享系統,行業需要完善針對被列入“黑名單”員工的聯動懲戒機制,以促進員工“黑名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從而推動誠信信息數據在更廣范圍內共享,讓舞弊行為在陽光中無處藏身。
七、推動民企反腐的立法
民營企業反腐難的關鍵在于民營企業產權保護不足,因此加強對民營企業產權保護的相關立法刻不容緩。同時,執法機關與司法機關應該對民營企業的腐敗案件予以重視。
八、加強企業誠信文化建設
高層領導對誠信足夠的重視是企業誠信文化培育的前提,企業員工對誠信的普遍認同是企業誠信文化建設的基礎,內部審計、內部控制等反舞弊正式制度是誠信文化得以延續的保障。
九、利用新技術反舞弊
對于企業反舞弊,審計部門奮勇當先,因此審計部門對新技術方面也不能落后,尤其是信息系統審計、深度學習等,而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是舞弊減少的根本。企業數字化轉型就是將企業現實世界中的業務都映射到數字世界中,即令企業的每一筆業務都記錄為電子數據。本報告案例分析章節中發現,經歷了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其所有業務都暴露在陽光之下,這讓潛在的舞弊者無隙可乘。
《中國企業反舞弊調查報告2022》摘要
本報告指出,采購和銷售這兩個環節發生舞弊的概率最高,舞弊者出現在各個公司的銷售部和采購部的次數也最多,在504家被調研企業中分別為230次(1670人)和176次(514人)。
圖1 舞弊者所在的部門
本報告指出,收受賄賂和回扣、侵占資產案件頻數占比高,分別為52%和24%,與《中國企業反舞弊調查報告2019》相比,舞弊案例中最常見的兩個作案方式未發生變化。
圖2 舞弊案件性質與損失金額所占比例
本報告指出,舞弊案件的平均持續時間主要是7~12個月,其次是少于6個月,再次是13~18個月,三者之和占比達到了82%。并且,舞弊持續時間越長,舞弊案件造成的損失越大。
圖3 舞弊行為持續時間的國內對比
本報告指出,企業發現舞弊的前三個渠道分別是內部舉報熱線(79%)、內部審計(75%)以及外部舉報(50%),這與《中國企業反舞弊調查報告2019》保持一致,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2022年1月21日通報,2021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接收信訪舉報386.2萬件次,處置問題線索182.6萬件,立案63.1萬件,處分62.7萬人。舉報是發現違規的重要渠道。
圖4 發現舞弊的渠道
本報告指出,舞弊案件直接證據來源中,訪談中承認(77%)和財務數據/憑證(57%)是舞弊案件最主要的兩個直接證據來源,與《中國企業反舞弊調查報告2019》中的26%和28%相比有了較大的提升。
圖5 舞弊案件的直接證據來源
本報告指出,舞弊的貨幣損失金額在小于50萬元、100萬至500萬元區間的企業占比較大,分別為27%、25%,損失金額小于100萬元的企業比例為41%,損失金額超過500萬元的企業比例為32%;在舞弊損失的挽回方面,37%的企業挽回了1%-25%的損失,21%的企業挽回了26%-50%的損失,38%[①此處三者之和占比為37.74%,故四舍五入為38%。]的企業挽回50%以上損失,只有4%的企業未挽回任何損失,這與《中國企業反舞弊調查報告2019》基本一致。
圖6 舞弊損失金額各區間比例
本報告指出,92%的企業設置了舉報平臺,舉報平臺設置與應用呈現了更多樣化的特征。電子郵箱舉報方式應用最為廣泛,占比96%;其次是電話熱線,占比92%。
圖7 企業的舉報平臺的官方渠道
本報告指出,當前被內部審計應用最多的十大新技術(及其頻率)依次為:審計電子檔案(67%)、大數據技術(59%)、數據挖掘(54%)、審計數據倉庫(46%)、在線審計(43%)、信息系統審計(42%)、深度學習(38%)、知識圖譜(37%)、審計數據中臺(37%)、可視化技術(35%)。
圖8 十大審計新技術
本報告指出,反舞弊相關的人才儲備也是反舞弊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專業資格稱號體現了反舞弊的專業技能,例如注冊會計師(CPA)、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CIA)、國際注冊反舞弊師(CAP)等等。
圖9 反舞弊人員持有證書
本報告指出,黑名單共享系統在企業界的認可度較高。黑名單類似于我國現行的“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讓不誠信行為暴露在陽光之下,提高失信行為成本,達到預防不誠信行為的作用。
圖10 黑名單的威懾力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