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銀行板塊震蕩下跌,但整體跑贏大盤。
2022年銀行板塊震蕩下跌,但整體跑贏大盤。根據WinD數據,截至12月31日,2022年初以來銀行指數累計下跌10.47%。下跌背后主要是兩大因素擾動:疫情沖擊加劇,導致經濟預期持續走弱;地產持續承壓,疊加停貸事件發酵導致地產風險預期惡化。行業內部分優質中小銀行領漲,這主要是因為區位經濟強、地產包袱輕,基本面表現強勁。
當前銀行業基本面處于磨底期。營收端承壓,需求不振疊加LPR降息,導致資產結構惡化、價格下跌,利息凈收入承壓;Q4債市波動導致投資收益承壓;財富銷售走弱、經濟活動尚未恢復,導致中收增長承壓。不良上行,信用成本抬升,這主要是地產風險暴露,疊加經濟下行、疫情沖擊導致零售不良壓力上行。
2023年銀行風險端資產不確定性解除,收入端需求潛在性改善,基本面向好有望貫穿全年。可積極把握銀行機會三重奏,第一重奏疫情防控優化;第二重奏地產風險出清;第三重奏經濟景氣復蘇。從DDM模型的分子端、分母端來分析。分子端,防疫優化、經濟復蘇可支撐基本面全面向好,地產風險出清可緩解減值壓力;分母端,隨著防疫優化、地產風險出清,銀行經營不確定性下降,風險評價改善。
2023年銀行基本面改善有望貫穿全年。從營收端來看,預計2023年營收同比增長4.4%,較2022年全年的1.6%有所回升,節奏上,受債市波動、LPR降息影響,預計2022Q4、2023Q1營收增速階段性承壓。2023Q2開始,營收增速有望逐季回升,主要驅動因素來自息差基數效應改善、非息增速修復。息差方面,LPR降息影響將在2023Q1通過重定價集中釋放,2023Q2開始息差有望企穩。考慮到2022年息差走勢前高后低,2023Q2起,息差對盈利的拖累有望消退;非息方面,受益于穩增長發力、防疫放開,2023年經濟有望修復,拉動中收增速回升。
(以上內容為方正富邦基金研究部觀點整理)
風險提示:投研觀點不代表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基金實際持倉或未來投向保證。觀點具有時效性。
TCL科技并購LGD廣州項目的交易于去年8月初次官宣,交易金額上百億,是近年來最大的面板行業并購案例...
3月20日晚間,*ST仁東發布公告稱,公司重整計劃執行完畢,戰略投資人中信資本指定的實施主體深圳嘉強...
隨著一系列提振消費、鼓勵創新和豐富消費場景的政策相繼推出,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美妝零售行業迎來創新發...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