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包括《Nature》(自然雜志)在內的多家科學刊物發布文章,認為對牙周健康患者而言,電子煙可能是更安全的尼古替代品,可以減少患口腔癌的風險。
近期包括《Nature》(自然雜志)在內的多家科學刊物發布文章,認為對牙周健康患者而言,電子煙可能是更安全的尼古替代品,可以減少患口腔癌的風險。發表在《IGPH》(國際公共衛生雜志)的研究表明,與卷煙相比,電子煙在短期內對肺部健康影響并不明顯且不會損害肺功能。
隨著電子煙用戶越來越多,電子煙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Nature》雜志披露近期一篇評論文章,文章指出電子煙在牙周健康方面可能是患者更安全的尼古丁來源。
該評論文章由英國皇家康沃爾醫院與卡塔爾大學牙科醫學院聯合發布,通過mate分析法對篩選出的 279 項研究報告進行整理比較,納入 170 名非吸煙者, 176 名吸煙者和 166 名電子煙用戶。分析結果顯示,與非吸煙者和電子煙用戶相比,吸煙者的牙周PD(探查深度)和PI(斑塊指數)明顯更差。因此對有牙周健康隱患的人來說,使用電子煙替代傳統卷煙將更安全。
一位菲律賓牙科專家也敦促吸煙者改用電子煙或HTP產品,因為它們可以大限度地降低患口腔癌的風險。使用電子煙改善口腔健康的建議已得到相關數據證實。 2017 年,一項發表在NCBI(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上的研究表明,在對 110 名剛剛改用電子煙的用戶的口腔健康狀況進行多次對比后發現,兩個小組的參與者在研究結束后經過檢查,分別有92%和98%的人沒有再經歷牙齦出血。這表明轉向電子煙等更安全的尼古丁替代品后極大地改善了他們的口腔健康。
另一項發表在《IGPH》(國際公共衛生雜志)上的文章表明,與非電子煙相比,短期使用電子煙對肺功能的影響并不顯著。研究人員采用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法,從四個數據庫(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 和 Cochrane)進行關鍵詞檢索進行文獻分析。經過嚴格篩選、數據提取、文獻質量評估以及統計分析后,最終評估結果顯示,與卷煙用戶相比,短期使用電子煙后對肺功能的影響不明顯。
使用電子煙 1 個月和 3 個月后,FVC(用力肺活量)、FEV1(一秒用力呼吸量)、PEF(最 大呼吸量)等指標無明顯變化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個人改用電子煙后,對肺通氣、肺彌散能力和流動阻力的影響并沒有差別,雖然不能直接證明電子煙可以有效戒煙,但改用電子煙后肺功能甚至可能有所改善。該研究結果與一項長期研究的結果一致,該研究表明,改用電子煙后肺功能并未惡化。相比之下,長期使用電子煙對肺功能的影響還值得更深入的臨床觀察,研究人員表示這需要額外的縱向研究進行評估。
近日,一項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內科和急診醫學》雜志上的研究顯示,電子煙已成為美國最受歡迎和最有效的戒...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