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至今日,你會如何定義新媒體?
時至今日,你會如何定義新媒體?
從獨秀到普惠,從娛樂到商業;
從散亂到聚合,從野蠻到穩健...
玩梗造梗更會用梗,平臺用戶逐漸形成自己的文化圈;
聚光燈不再只追隨頭部達人,更多新勢力達人喚醒用戶的追隨欲;
主播、種草達人、劇情達人、精致分享,品牌內容需求爆棚,新媒體商業潛能正在釋放;
去年在風向大會上,我們聊了新消費、聊了新用戶,聊了在概念化的商業時代,新媒體產業如何更好成長,而今年,風向大會主題落定為「質造」,內容以質帶量、商單以質帶效、達人以質換存,平臺以質成長,新媒體產業在用爆款案例影響消費鏈條,更多新媒體人必將迎風而上。
在大會開始之前,你一定想知道今年我們除了平臺、博主、MCN、品牌超強陣容,還帶來了哪些意料之外的內容,本次超前路透,只為誠邀微播易的朋友們,2022年8月,迎著風的方向,微播易第六屆「風向大會」將與各位相遇杭州,復盤過往、質造未來。
品牌長短效兼顧
自媒體應需生長
過去一年,內容種草與直播電商都不再是品牌觀望與試水的新路徑。
隨著大牌、白牌、新晉品牌、傳統品牌陸續深扎新媒體商業陣營,過往的「貴廣、貴多」也變為了「貴精、貴專」,品牌不再要求幾個頭部達人,為我創造刺激的“故事”,而是將麥克風伸向更多主播、KOC、垂類KOL等,以求用戶的長久留存。
這,便促成了當下整體商業盤「增長」,但競爭反而更激烈的新媒體環境。一方面,規范了優質商業自媒體的基本標準與要求,提供了有利成長空間;另一方面也將不具核心競爭力的自媒體急速甩到隊尾,整體來看優勝劣汰不止存在于「內容行不行」,更在「你是否有價值」。
例如,流量消費主力軍從80、90,過渡到95后乃至00后,我的優勢如何吸引年輕人,又如何在保障粉絲觀賞性與信任度的前提下,幫品牌創造出戳人的內容;
例如,帶貨直播已成新電商基本建設,未來必將更符合品牌效果訴求,內容型的優勢從哪里去挖,平臺有哪些新的政策能夠幫助我兼顧能容創造力與釋放商業能力;
例如,小垂類自媒體優勢逐漸顯現,像蕉內、追覓、奶酪博士等垂直品類品牌向圈層領航者進軍,我是否有機會從「博關注、追流量」向「受青睞、有商單」轉變?
自媒體作為品牌樞紐,想長效穩定健康發展,必將追隨市場環境變化,這不止是一套方法論,而是一整套思維、關系、認知、技巧的迭代,我們在近百億的投放浪潮中,也找尋到了下一個半場,處于不同級、不同階段、不同賽道的超級達人新炸場手段,這些問題,我們想與還在堅持內容、堅持成長的自媒體朋友們好好聊一聊,隨風而變,在變化中找尋屬于你的主場。
他們在不同的平臺
想得到的「答案」不一樣
小紅書做種草,
抖音拼新潮,
快手抓下沉,
電商追感染力,
微信做熟人圈子,
知乎分享專業內容...
直覺型的平臺認知,可以省去自媒體大批量的自研內容時間,但效果是否真的滿意?品牌的投放負責人感慨,每年在新媒體上有一半的預算是浪費掉的,不想成為「被淘汰的一半」,自媒體必要讀懂平臺、品牌、用戶的興趣偏好。
例如小紅書在種草2.0的階段,一方面是通過用戶對某一類產品或某一類需求產生共鳴,再成為用戶更信任的此領域「權威博主」,而另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是其逐漸成為用戶「搜索答案」的平臺,如何抓詞、抓文、抓心態,走通前置種草與后發決策的最后一環,這些曝光、轉化、廣告即內容的技巧,小紅書將抽絲剝繭,幫您探尋熱門達人的真相...
又如知乎平臺,知識型內容只是冰山一角,隨著視頻、問答、專欄的商業板塊開放,優秀的答主是怎么將種草內容與自身知識體系完整融合,創造出一個個高贊、高曝光、高轉化答案,又是如何在極長周期內持續釋放內容影響力的,這些內容將有知乎商業策略負責人,給你新的想象...
抖音、快手電商直播仍在發力,用泛娛樂能力留住用戶,當抖音不止羅永浩、快手走向社區商業,眾多低粉主播如何做到高銷量、高度商業化?像抖音平臺,當內容型KOL還在“死磕”轉型成帶貨主播時,有的KOL已經接到了結合自身調性,做「直播引流入口」的商單,既不傷害粉絲又能追上大潮;像快手平臺,當自媒體還在糾結能為地方用戶賣什么的時候,社區商業的號角已經吹響。抖音er和快手er也被我們請到了風向大會的現場,快節奏、頻迭代的底層邏輯與更多變現方式,將為自媒體一一揭曉...
視頻號點贊只有100+,直播卻能穩定上千人,0基礎起號與到底如何操作?古早文字自媒體如何拓寬道路贏得更多品牌信賴?握著微信矩陣數萬流量,如何才能幫助品牌讓用戶的首購、加購、復購轉起來?這些,讓騰訊官方給你答案。
跨平臺運營與多類增長通路正在影響每一個優質創作者,傳統手段幾乎無法追上花式玩法的腳步,此次風向大會聚合小紅書、b站、知乎、抖音、快手平臺的力量,釋放最為前沿的平臺政策與玩法風向,,幫助內容創作者找到未來你的「內容答案」。
流量平權創造小行業、新行業、多品牌轉化機會
而品牌的機會,便是自媒體的機會
用戶視野內,頭部平臺逐漸減少,不再依賴單獨的興趣社交入口;
品牌視野內,頭部自媒體迭代極快,選投更匹配的人比選擇泛流量更為合理;
新媒體視野內,品牌流量日漸均衡,任何「令用戶心動的品牌」皆可成為自身內容的一環。
正因為有了流量平權,行業KOL、KOC的機會才顯現出來。
產品層來看,美食追隨者時常刷到「李海龍麻辣燙」、「蜀中桃子姐辣醬」,以及眾多新晉品牌的「土豆片」、「蒟蒻果凍」;健身愛好者也能找到高于大健身耗材性價比的「無繩跳繩」、「腕力球」、「滑行墊」;美妝圈的用戶不止認知到完美日記與花西子,美康粉黛、橘朵、自然堂、3CE、花知曉新老品牌并行,突破顏值新起點;寵寶寵媽也從糧食、玩具選到營養品、增值品。
推動銷量背后的內容帶貨達人,有幾萬粉絲的直播切片、有幾十萬粉絲的短劇情視頻、有起號僅1個月的低粉新號、有幾千粉絲的美食、美妝主播,品牌在效果層最終會直視數據,而非只重有幾十萬點贊的視頻,KOC聚合將更符合投放性價比。
未來可以預見,美妝、日化、居家...常態化、低價嘗鮮消耗品在不斷調整精度,KOC與行業KOL能提供的是不止有短效銷貨,更會長效維護住與用戶的粘度,你的內容有足夠大的價值,便將從「找合作」到「選合作」,下半場更需讓品牌看得到、聽得見;數碼、家電、游戲...更多高客單價、引留存品類在扎堆入局,搶占用戶在該品類下的初始印象,專業度、理解力更高的KOC、KOL也將根據自身優勢,從流量型供給轉變為效果型供給;
如果你還困于「不止如何創造」、或疑惑于「品牌不認我的內容」、或苦于「用戶不接受“恰飯”內容」,不如來風向大會,看看那些從「爆款內容」到「價值達人」到「持續生長」的自媒體,講述他們的增長故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讓同為內容創作者他為你開闊思路。
創造力、滲透力、想象力
自媒體達人正在經歷「鍛造」
內容創作者仍舊在感慨,現在的熱點真是“越來越看不懂了”。
明明才剛擺上導購型式直播,還沒來得及了解「蹦迪式帶貨」,它便已從巔峰期下落;「東方甄選」類知識型帶貨直播間正值風口,百萬貨品上架即清盤;羨慕于「劉畊宏」掀起了健身狂潮,流量聚攏似乎只能依靠天時、地利、人和;
運動趨勢從「打網球」走向了「玩飛盤」,拍拍「變裝大片」評論區竟能扎堆品牌榜半壁江山;元宇宙、黑科技,娛樂導向的新潮流,達人追著熱點也許只能火一時,卻不能一直火;
新媒體,讓奇妙的內容更加蓬勃,博主也苦于「50w粉絲的在吃肉,200w粉絲的在喝湯」這恒古不變的定律,評斷達人的標準從粉絲量到內容力,又從內容數據到實際效果,成為「平臺青睞」、「品牌愛選」、「用戶愛看」的達人實屬不易,如果將KOL與主播比作社交媒體的造浪者,讓品牌可以站在浪尖之上,與用戶連接的更為緊密,誰能找到「掀浪」的定律,幫助品牌提供源源不斷的「有效內容」產量,便能更輕松的成為下一個。
在今年的風向大會上,我們更想讓自媒體了解這個時代與新媒體產業,從主播講到內容創造者,從興趣內容講到消費內容,從流量講到效果,讓優質商單的創造者,告訴你這些商單奇跡,是怎樣從0到1誕生的。
繁榮、利好、被「質造」的新媒體故事又將開啟怎樣的篇章?
風向大會,我們還要和自媒體聊聊這些。
回歸內容本質,什么樣的內容更適合圈層文化,又有哪些自媒體更易實現破圈?
品牌需要精細化用戶留存,自媒體需要更細的標簽還是要更垂的內容、是小眾領袖化還是大眾批量化?
平臺存量與增量市場共存,哪些領域還有用戶增量市場?冷門垂類如何讓新媒體產業看到?
品牌營銷訴求變化,自媒體如何在聲量與效果中長存,如何迭代思維調整調優?
縮短起跑期,長效穩定期、拉長增長期、延后衰落期,漫漫長征路,自媒體要如何接受時代的考驗?
在當下流量不做傾斜的環境,中腰尾KOL如何持續釋放影響力?
走出固有思維,帶著對未知的喜悅,在新媒體產業中創建你的主場,這一年多的時間,我們有很多話想和你一起聊一聊,那些3個小時就刷爆全網的內容、那些能5分鐘就賣斷貨的主播、那些1年就能成長為品類熱投的潛力達人、那些2個月就能實現轉型的內容勇者。
在內外皆壓力、機遇正閃現的當下,我們更希望與你一起追風而行,帶著相約老朋友的心情,8月23日我們在杭州不見不散。
我們正站在一個嶄新的歷史節點,未來1~2年內,AI將席卷所有的行業,重新塑造產品、服務,企業內部管理...
?2025年1月10日,備受關注的港股市場“母嬰營養品第一股”紐曼思,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敲鐘上市開始買...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