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Scholz)早前展開上任以來的首次非洲之行,外界直接將之稱為「找氣/討氣之行」,因為在俄烏沖突推高了德國的能源和食品價格的背景下,朔爾茨(OlafScholz)訪問非洲的首要目標,是為德國尋求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嚴重依賴開路辟徑。
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早前展開上任以來的首次非洲之行,外界直接將之稱為「找氣/討氣之行」,因為在俄烏沖突推高了德國的能源和食品價格的背景下,朔爾茨(Olaf Scholz)訪問非洲的首要目標,是為德國尋求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嚴重依賴開路辟徑。
俄羅斯原本一直在歐洲天然氣供應市場占據絕對主導地位,隨著俄烏危機持續,為彌補削減俄羅斯天然氣進口導致的能源缺口,歐洲正在全球尋找“替代品”,而緊鄰的非洲就成為被重點關注的區域。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高級分析師Siva Prasad直指,地緣政治局勢正在改變全球能源供應格局,雖然美國有意加大LNG出口力度,但仍跟不上市場需求的增長,來自亞洲和歐洲的天然氣進口商都在關注非洲的天然氣開發。
非洲的天然氣儲量十分豐富,約占全球總儲量的7.1%。國際能源署(IEA)的報告就曾大膽預計,非洲將成為全球天然氣市場的主要生產、消費和出口地區。
睿咨得能源的研究數據顯示,到21世紀30年代后期,非洲的天然氣產量峰值可以達到4700億立方米,相當于俄羅斯2022年天然氣產量的75%。預計到2030年,整個非洲大陸天然氣產量將從2022年的2600立方米增長到3350億立方米,如果油氣生產商擴大投入的話,到2025年就可能達到這個產量目標。國際能源署(IEA)就曾大膽預計,非洲將成為全球天然氣市場的主要生產、消費和出口地區。
德國總理朔爾茨的這次非洲之行,折射出歐洲國家尋找潛在替代供應方的迫切心理,而bp、埃尼、挪威國家能源公司、殼牌、埃克森美孚等歐美各大油氣企業近期紛紛調整在非洲的投資戰略,開始重啟或加速推進此前擱置的天然氣上游開發項目,以及一些液化天然氣(LNG)項目。
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一環,中資企業更早已開始在非洲能源市場的布局。保利協鑫天然氣集團2013年就與埃塞俄比亞政府簽訂5個石油產品分成協議,在歐加登盆地進行油氣開采。隨后更在我國政府和埃塞、吉布提的大力支持下,大手筆布局,以互利雙贏模式開展埃塞-吉布提石油天然氣項目建設。目前,該項目烴源巖資源量預計可達5萬億立方米,石油地質資源量可達40億噸,已探明天然氣儲量達2000億方。項目的實施不但有利于擴大中非油氣領域合作,對于保障中國能源安全具有積極意義。
此外,中海油在尼日利亞的總投資已經超過140億美元,而中石化日前則與阿爾及利亞國有石油公司Sonatrach簽署一項價值超過4.5億歐元的協議,在阿爾及利亞勘探石油和天然氣,有效期為25年。
烏克蘭局勢之外,圍繞著能源話語權的戰爭已經「狼」煙四起,誰能爭得最后勝利仍待觀察。
高盛和摩根大通等華爾街銀行認為,即使在美國總統川普最新的關稅舉措導致美元勁揚后,買進美元仍然有利可圖...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