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舉行新聞發布會,并發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外資營商環境調研報告》。
近日,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舉行新聞發布會,并發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外資營商環境調研報告》。《報告》顯示,與2021年四季度相比,71%的受訪外資企業維持了業務規模,16.4%的企業擴大了業務規模,72.1%的企業在華增資幅度大于5%。外資企業持續看好在華發展前景,13.5%的外資企業未來有在華增資打算,超半數外資企業表示市場和企業戰略是在華增資主因。不過對于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疊加疫情影響,我國“穩外資”仍面臨外部環境挑戰和內部條件約束“雙重壓力”,外資企業也有不少隱憂。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則報道了外資在國內遭遇風險從而引發擔憂的案例——南太地產之爭。
南太地產,是國內老牌的美國上市的地產企業,并且擁有外資股東背景,其目前就遇到了諸多困境。與國內諸多同行債務違約困境不同,南太地產不但沒有高負債,并且擁有諸多優質資產,但其目前的困境依然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北京時間5月26日,南太地產發公告稱,公司于5月18日收到紐交所通知,提及公司未能提交截至2021年12月31日財年的報告,不符合相關上市規定。年報無法披露的原因則是獲取不了境內部分子公司賬簿、記錄以及公司公章。
“南太之爭”始于兩大股東的分歧。此前南太最大股東為佳兆業,也是中國最大的開發商之一,與之存在糾紛的是總部位于紐約的小型基金IsZo,其擁有南太不到五分之一的股份。南太的其他知名國際股東包括美國億萬富翁Peter Kellogg和總部位于香港的Oasis Management。這場事關企業控制權之爭頗受關注,最終以佳兆業委任的舊管理層下臺、佳兆業擁有的南太地產股票被托管的德意志銀行出售而收場。
不過事情還遠未結束。
盡管去年11月南太地產進行了一次重組董事會的投票,并且法院對佳兆業2020年的增資行為判為違規無效,新管理層取得了法律上的企業控制權。但投資者聲稱,以南太前首席執行官王家標為首的舊管理層一直拒絕交出公司日常運營事務,并把持企業公章,阻撓交接。身處海外的股東無奈與之陷入拉鋸戰。
因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擔憂南太地產對公司缺乏直接控制,公司股票已被暫停交易。停牌前該公司每股僅4.21美元,這與投資者預估的價值相去甚遠。但IsZo對南太地產及其后續經營仍寄予期望,“南太相對來說債務較少,且擁有優質的資產,發展空間巨大。”南太董事長Michael Cricenti也表示,“在我們接管中國子公司后,希望在中國,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會進行更多投資。”
發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在近日表示,面對更趨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疫情沖擊影響,利用外資取得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想要“穩外資”,類似南太之爭,涉及外資投資風險的糾紛處理上就需要給予投資者足夠的信心,讓外資企業持續看好在華發展前景,持續為中國的經濟穩健增長貢獻力量,而這離不開中國政府為外商投資企業營造良好的投資和法治環境。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