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HOME鍵是操作系統中具有回到主屏幕功能的鍵。
HOME鍵是操作系統中具有回到主屏幕功能的鍵。
對企業而言,匯豐利華就像只有一個HOME鍵的手機頁面,極簡卻有“硬核”實力。
去年金秋時分,央企A與金融IT咨詢公司B簽署關于B的股權收購協議,B正式成為A的全資子公司。業內人士看來,此次“聯姻”既是A維護國家安全、踐行央企使命的戰略選擇,又是雙方為更好回應金融及其他重點行業自主、安全的數字化轉型需求,而進行的業務協同和路徑優化。
B深耕金融IT咨詢服務,尤其是在銀行業最復雜、難度系數最大的核心業務和國家重大工程頂層設計方面經驗豐富,可以說是業內“隱形冠軍”。目前,該企業已累計服務數十家金融機構,并成功幫助近20家銀行完成新一代核心系統投產。
而A承載央企使命,參與國家重大工程,致力于形成從核心應用到技術和業務中臺,到軟硬件基礎設施的全國產化解決方案和系統能力,為金融及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及安全發展賦能。最新數據顯示,該企業已連續多年持續領跑中國銀行業IT解決方案市場。
“打個形象的比方,有了B來‘組成頭部’,A得以強化在金融IT領域業務的布局,深化從管理咨詢到IT實施的一站式金融服務,在開展重大工程、核心技術攻關方面就可以更好的‘開大招’了。”匯豐利華聯合創始人龔艷說。
“全生命周期”咨詢的N種打開方式
站在B企業每一次資本動作背后,2020年以來,匯豐利華見證了B包括A在內的三場“相親”。
“第一個意向并購方其實是B‘自由戀愛’來的,是同行,門當戶對,但時機不對。”龔艷說,當時對方正在準備A股科創板上市,評估下來發現,“此時選擇并購,B的業務/資產將占較高,會導致上市申報延期,這對任何準備好股改上市的企業或和時間賽跑的擬上市公司,都是不能接受的,時機不對,暫停。”
第一場相親無疾而終后,B遇到了第二個意向并購方,“但二者氣場不符、三觀不合,一個市盈率穩健,一個市夢率高企,就好比西餐和中餐組合出現在一張餐桌上,強行混搭等于不搭。”
“命中注定”的緣分,也就是A,在2021年初登場。“可以說,二者三觀相合、優勢互補,業務協同和匹配度非常高。”龔艷詳細解釋道,一方面,《“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明確指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為金融機構提供系統性國產化的數字化轉型、升級、重構方案,加大國產芯片在金融機構替換轉型,這是包含A、B兩家企業在內的這個行業的使命和責任。
另一方面,具體到產業鏈上,兩者優勢互補,作為收購方的A,雖然是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排頭兵”,但對商業銀行高層的影響力弱,而B卻具備天然優勢,畢竟是給銀行換“心臟”的。
“有如此‘般配’的業務前景為基礎,才有了后面的節節高的談判。”龔艷如是說,最終,A以符合B原股東預期的合理估值完成了對B的并購。
在這三場“相親”中,匯豐利華集“規劃師”“并購顧問”“談判專家”等多種角色于一身——派出一站式專家團隊幫助B企業尋找、評估潛在并購對象,提供包括審計合規、法律服務、稅務服務、評估估值等在內的綜合服務,協助其進行并購談判并將并購中的風險降到最低,爭取到理想估值。
專業賦能:企業價值放大器
其實,從2018年B第一次有資本動作時,匯豐利華就深度陪伴左右。
當時,某上市公司C欲以全現金方式收購B企業100%的股權,同時要求收購后B股東需再以大部分的股權價款回購上市公司股份。“這個收購方案的部分條款對于B股東來說相對苛刻,且對B的估值偏低,不符合B企業的價值實現。”龔艷回憶說。
于是匯豐利華扮演了“絆腳石”和“防火墻”的角色:“我們強烈建議B選擇被投資而不是被并購,這更符合B的長期戰略發展及規劃,”她補充說。
B股東最終采納了匯豐利華的建議,即希望C公司以增資方式進行股權投資,而不是100%現金收購。經過與C公司多次談判,B企業股東在掌握公司控制權的情況下,拿到了關鍵的資金支持。
從注冊資本1000萬,到2018年的股權融資估值翻十多倍再到2021年被央企100%股權收購,4年時間的發展,公司已經增值數十倍,匯豐利華“全生命周期”陪伴了B企業4年。“這就是匯豐利華價值觀的‘底色’:我們要做深度陪伴高成長性企業全生命周期‘最靠譜的專業伙伴’。”龔艷說。
截至目前,匯豐利華已經協助包括B公司在內的12家企業實現上市或并購,另外還有3家已經正在申報上市的路上。在“匯豐利華和她的甲方們”的故事里,出現最多的詞是“深度”。
D公司是智能制造企業軟、硬件定制方案提供商,主要從事PCBA相關核心電子元器件的失效性分析、定制開發與銷售業務。2016年夏天,匯豐利華第一次接觸這個企業時,后者正因供應商訴訟面臨融資難的問題,“我們第一時間協助公司申請到過橋貸款以解決短期現金流問題,又用1個月的時間,助力公司順利拿到A輪6,000萬人民幣的融資。”龔艷回憶說。
針對該企業歷史財稅處理不當的問題,匯豐利華協助其解決歷史不合規問題,在國家鼓勵的基金小鎮注冊公司,享受到當地的優惠稅率以及稅額返還,也成為了利稅大戶;在這家“行業獨角獸”因市場動蕩放棄第一次并購后,匯豐利華在一年半內協助其重整旗鼓,以15億的估值二次并購成功。
歷時2年時間,D企業估值從2億翻了6倍增長到12億,經歷了短期調整后,股價穩步張揚,并在2019年9月創下最高股價,受益翻倍,目前走勢平穩向好。
“這就是專業咨詢‘賦能’,幫助高成長性企業行穩致遠的‘魔力’。”龔艷說。
連接企業和外腦的HOME鍵
過去幾年,創投熱潮推動我國創新成長類企業爆發式增長。資本為創業公司加足馬力、一路狂奔之后,也暴露出很多問題,主要集中在“財務、稅務、法務、人力資源及組織結構”這四個非經營性事項及相關基礎性制度設施方面。
比如,某食品公司E有沖擊資本市場的實力和愿望,但卻因內部管理和財務核算體系“羸弱”夠不到上市“門檻”。一年半的服務期內,匯豐利華樹立的財務資料與報告電子版就占了3.5G的內存,打印成冊的總結性資料就有600多頁......
指導客戶業財融合,清理歷史舊賬,實現社保和公積金合規化......在幫助企業有效規避財稅風險的基礎上,指導客戶重新搭建集團框架和財務核算和分析體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僅是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的智囊團,還是企業內跨部門溝通和利益協調的橋梁。”龔艷說。
而且很多創業者不太具備對接資本的綜合專業能力,不太了解公司股權設計、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偏好,很容易“踩坑”。龔艷舉例說,有某頭部美妝電商股權結構兄弟兩“五五開”,看似一團和氣,卻是“定時炸彈”——企業實控人無法掌握公司的絕對控制權,直接掣肘企業融資進程。“我們給出了解決方案,也使得企業增值數倍,但卻也付出了兄弟傷和氣的代價。錢賺了,情份淡了。”
傳統咨詢機構慣常提供的專業服務因“單一”而顯“單薄”或者效率偏低——因為企業與資本對接時,呈現的往往是多個問題的“集合體”,很難清晰拆分成財務審計、稅務核查、法律合規、企業估值等若干單項。企業需要分別“面診”多家咨詢團隊,再把各家“診斷書”梳理匯總,這個過程耗時耗力,且因專業及甲乙方立場限制很難取得良好成效。
這恰恰就是匯豐利華的“創新點”:找準企業家“痛點”,以財稅法人綜合性服務為企業“會診”,在全方位、系統性、綜合性校正和規范的基礎上賦能,助力企業騰飛。
從這個角度說,匯豐利華對企業而言就像只有一個HOME鍵的手機頁面,極簡卻有“硬核”實力。
方太推出的「全球新一代高端全嵌冰箱」斬獲2025iF設計金獎,以全球僅0.7%的獲獎率從一眾老牌頂級...
2025年4月10日,歐瑞澤宣布旗下中小型企業并購基金與Ekoscan Integrity Grou...
《指南》以“數據資產化到資本化躍遷”為核心,從數據盤點、合規、確權、定價入表到多元資本化路徑(交易、...
2025年4月17日,益盛藥業(002566.SZ)發布2024年財務報告,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6....
4月17日晚,深耕精密互連領域的創益通(300991.SZ)披露了2024年業績報告,公司業績表現良...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