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醫藥投資,不僅要把目光放在未來最有潛力的創新品種身上,也要適時關注當前的現金奶牛產品。
醫藥投資,不僅要把目光放在未來最有潛力的創新品種身上,也要適時關注當前的現金奶牛產品。促紅素便是這樣一款產品。
作為治療貧血的剛需產品,雖然已經上市30余年,但促紅素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不少藥企也依靠促紅素,獲得了不錯的業績增長,例如科興制藥、三生制藥等。不過,隨著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看似穩定的促紅素市場風云再起。
例如,近幾年,科興制藥便通過開拓下沉市場,使得促紅素依普定市占率穩步上升。2月8日,依普定36000IU獲批上市,適應癥為治療非骨髓惡性腫瘤患者應用化療引起的貧血。
這也意味著,科興制藥依普定還將基于獲批的新適應癥,提高自己的市場地位。
接下來,促紅素市場格局將會如何演變?誰又能成為促紅素百億市場的大贏家?讓我們拭目以待。
貧血患者的剛需產品
目前,常規的貧血治療方式包括輸血、促紅素和口服藥。其中,已獲批30余年的促紅素,依然是優先選擇。
輸血通過直接補充紅細胞的方式,可以快速糾正貧血,但可能會增加乙肝等疾病感染的幾率,還可能產生諸多副作用。更重要的是,血液資源主要靠無償獻血,極其有限。
促紅素則通過促進人體分泌更多的紅細胞,達到治療貧血的目的。促紅素是人體內一種調節紅細胞生成的細胞因子,可以促進骨髓中紅系造血祖細胞分化。重組促紅素是利用DNA重組技術合成的人工促紅素,用于替代天然促紅素。
重組促紅素不僅安全性更高,并且供給還非常充分。因此,自上市以來,促紅素便成為全球治療貧血的主要藥物,累計銷售額超過千億美金。
雖然專利已經到期,銷售額有所下滑,但促紅素的全球市場規模依然不容小覷。2021年,全球促紅素龍頭安進銷售額達20億美金。
促紅素之后,全球首款口服藥已經獲批上市。目前,在腎性貧血領域,口服藥羅沙司他在國內以及歐盟都已經獲批。通常情況下,口服藥具有依從性優勢,會對注射制劑產生威脅。但對腎性貧血患者來說,注射制劑可以隨著透析液一起給藥,并不需要二次注射,所以口服藥在依從性上優勢并不突出;在價格方面,根據當前兩類產品國內定價,一個體重45kg患者,羅沙司他周治療費用在870元左右,而重組促紅素周治療費用僅需200元左右。由于腎性貧血患者需要長期服藥,所以促紅素對于患者來說性價比更高;在安全性方面,促紅素的應用也已十分成熟。
綜合來看,在其它更有優勢的口服藥面世之前,促紅素依然是貧血治療領域的優先選擇。
持續增長的需求
貧血一般不會單獨發生,而是由其它疾病誘發。所以,貧血的治療也會與其它疾病同步。目前,主要集中在腎性貧血、腫瘤相關性貧血、圍手術期紅細胞動員三大場景。
從發病趨勢來看,上述三大嚴重貧血領域對于促紅素的需求,都將持續增長。
首先來看腎性貧血。
正常情況下,腎臟會分泌促紅素。但腎臟出現問題的患者來說,往往不能產生足夠的促紅素來刺激產生紅細胞,貧血隨之而來,尤其是嚴重腎病患者。根據 《腎性貧血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需要透析的腎病患者,98.2%都患有貧血。
在生活水平日漸富足的當下,腎病發生率提高是確定性事件。因為慢性腎病主要由糖尿病、高血壓等引發,現代人高鹽、高油的飲食習慣,使得高血壓、糖尿病變得很常見,腎病的發生率自然也會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腎病當前無法治愈,且只會越來越嚴重。發達國家腎衰患者比例就非常高,比如美國腎病患者中,慢性腎衰3期及以上患者比例接近10%。未來,國內大概率也會朝著這個趨勢發展。這說明,腎性貧血領域對于促紅素的需求比較確定。
再來看腫瘤貧血。
腫瘤細胞本身的增長,以及化療都會造成患者貧血現象。因此,腫瘤患者也是貧血高發人群。
根據2019年《中國腫瘤相關性貧血發生率及治療現狀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腫瘤相關貧血總體發生率高達49.24%,其中重度貧血3.66%,極重度貧血0.83%。
雖然重度發生率看似不高,但架不住腫瘤患者規模龐大。2020年,中國新發腫瘤患者便達到457萬例,加上存量患者數量只會更加龐大。
未來,腫瘤患者數量還會繼續增長。因為腫瘤是由基因突變引發,隨著年齡增長,免疫力下降,腫瘤發生的概率也會提高。而在老齡化問題愈發嚴峻的當下,隨著腫瘤發病率的提高,腫瘤貧血患者也會增長,帶來促紅素的需求增長。
最后來看圍手術期紅細胞動員。
所謂圍手術期,是指從做手術之前到術后康復這段時間。這期間發生貧血并不奇怪,因為做手術難免會發生大量失血的情況。拿骨科手術來說,根據衛健委2016年進行的一項關節置換術研究,在進行骨科大型手術后,患者發生貧血的概率高達85%。
為了預防嚴重貧血的發生,醫生通常會評估患者情況,提前進行干預。也就是圍手術期紅細胞動員,提前注射重組促紅素,以減少手術期間和術后的貧血傾向。
這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貧血治療場景。因為隨著我國醫療環境的完善,外科手術數量還有較大增長空間。根據《2020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19年,這一數字達6930萬人次,較2018年增長12%。而在2013年,這一數字僅有3982萬次。由此不難推測,手術帶來的促紅素需求也會逐年增加。
綜合來看,因為我國人口發展的客觀因素,不管是腎性貧血,還是腫瘤貧血,或者圍手術期紅細胞動員,對于促紅素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大。未來,促紅素的市場規模也會持續增長。
適應癥之爭
有投資者或許會感到疑惑,雖然促紅素市場規模不小、且還會持續增長,但市場入局者較多,早已是一片紅海,還值得關注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促紅素真正的較量圍繞適應癥展開。
首先,產品覆蓋全部三個適應癥的藥企,目前看只有科興制藥和三生制藥。而腫瘤化療貧血對于促紅素的需求較大,預計到2025年,僅在腫瘤相關性貧血方面,國內促紅素市場容量將達到25億元。
其次,在腫瘤化療貧血市場的主流品種為10000IU的促紅素產品,通常是一周注射三次,患者依從性較低。而科興制藥依普定36000IU產品的獲批上市,有望實現降維打擊。36000IU的大規格產品,可以將腫瘤貧血患者的治療頻次,降低到每周一次,有效減輕患者注射痛苦,節省醫患時間。而目前國內促紅素腫瘤貧血領域,僅有兩款36000IU產品獲批,分別為科興制藥的依普定和三生制藥的益比奧。
可見,即使入局者眾多,但這場起于適應癥的真正較量,科興制藥已經搶占先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促紅素非常“古老”,但仍有空間可挖。近年來,有研究發現,促紅素可以用于免疫調節作用。其作為一種神經保護分子,在神經退行性疾中,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也有一定的治療潛力。
未來,包括科興制藥等先知先覺的企業,依然有可能通過促紅素新適應癥的擴充,不斷收獲新的市場增量。
不可或缺的商業化能力
不管是紅海還是藍海,決定一款產品競爭力的不僅是臨床數據,更離不開企業的商業化能力。即便是當前內卷到極致的PD-1市場,由于商業化能力的不同,各家藥企的銷售額也天差地別。
這一點,也在促紅素市場上演。過去幾年,科興制藥促紅素市場份額快速上漲,到2020年已增長至13.19%。
科興制藥的促紅素市占率之所以能夠持續增長,主要得益于其抓住了診療分級帶來的下沉市場需求爆發的機會。
分級診療指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逐步實現從全科到專業化的醫療過程。同時也能將此前集中在三級醫院的醫藥市場,逐漸分流滲透到一二級醫院。
科興制藥正是看準這一機會,加速渠道下沉,搶占先機。
2017年到2021年,公司產品覆蓋渠道也不斷從三級醫院加速下沉到各縣級醫療機構,終端數量也從7000余家快速增長至18000余家。渠道下沉帶來銷售額增長,這也已經反饋到其市占率上。
不少藥企雖然都知道下沉市場重要,但并不意味著它們能吃到這塊蛋糕。
畢竟下沉市場的開拓并不容易。基層醫院分布廣、數量多,醫生對產品的理解需要反復多頻次教育,這也是拓展的最大難點。科興制藥高質量開拓下沉市場的打法和取得的成果頗有“重組蛋白藥物領域阿斯利康”的潛力。
此外,科興制藥在海外市場做得同樣不錯,促紅素已經出口到巴西、菲律賓、印度尼西亞30多個國家。2020年,科興制藥促紅素出口量占同類產品的60%,出口額連續十年位居第一。
實際上,加上海外市場,科興制藥促紅素收入規模已經躍居國內第二。
不難想象,隨著大規格產品的獲批,加上突出的商業化能力,科興制藥在全球促紅素市場的地位,將會愈發凸顯。
1月20日晚間,博邁科(603727.SH)披露2024年年度業績預告,博邁科預計2024年度歸母凈...
2025年1月18日,金陵華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002453,以下簡稱“華軟科技”)發布了...
1月17日,由全球霧化科技龍頭企業思摩爾旗下MOYAL嵐至主辦的“跨界視野下未來給藥技術趨勢研討會”...
1月17日晚間的消息,寧德時代又雙叒叕訴中創新航了,索賠6000萬。訴訟地依然沒有出福建,選在了泉州...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