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為實現“雙碳”目標的不斷推進,新能源車是當前實現碳中和過程中最緊迫的行業,在汽車產業轉入存量博弈時代的關鍵節點,出行領域的變革蓄勢待發。
對于車企而言,向出行服務商轉型已是大勢所趨。隨著智能化、網聯化等技術日臻完善,B端市場開發才剛剛開始,未來世界范圍內必將出現一家專為B端賽道打造出行工具的整車企業,且基于B端賽道對市場體量和國家經濟環境的要求,綜合人口、經濟和互聯網發展普及度多方面條件,中國和美國將是滿足條件的唯二國家。伴隨著中、美兩國巨大的市場需求,那么搶占B端市場是眾多車企的必備課題。為此盒子汽車應運而生,借此機會打入B端出行市場,搶占這塊尚待開發的“處女地”。
盒子汽車為什么會選擇2B出行市場?B端出行是否能促成盒子汽車“世界級品牌”戰略目標達成?
盒子汽車為何瞄準B端出行領域
從商業邏輯上來講,盒子汽車做2B出行具備可行性。
首先,從行業大趨勢來講,盒子汽車可以說是順勢而為,據2018年國務院提出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顯示,要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出租車使用新能源汽車的速度,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等重點區域使用比例要達到80%;2020年,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提出,2021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新用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落實到地方政府上,2018-2020年間,包括北京、上海、廣東、深圳、海南等城市在內,皆宣布新增或更新的巡游出租車和新增的網約車需要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
據CATARC(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基于出租車合理容量、更新速度等預測,2020年-2025年,B端出行領域新能源汽車需求約400萬-450萬輛,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比還有30%-40%的提升空間。另外我國規定運營車使用6~8年后需強制報廢,一般來說,營運車最多使用5年就會進行更新換代,而規定下的新增營運車也只能是純電動車型。由此可見,面對市場龐大的用戶需求,B端出行市場仍存在巨大的供給缺口。
其次,B端市場需求較為旺盛,但租賃或出行公司等在采購產品時,出于成本考慮,大多會選擇10萬元以下的電動汽車,且其中多為C端產品減配。而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越來越多消費者對現有運營車輛的乘車體驗感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市場匹配度非常低。由此,更多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就需要入局,主動為B端市場客戶打造定制化產品。
盒子汽車以什么姿勢進入
現階段,B端出行市場還需改善和提升,主要有車內環境和空間體驗較差、行李、寵物安置不便、缺乏娛樂體驗和多樣化服務、特殊人群出行障礙等問題。因此市場上需要提供一種專為B端市場客戶打造的定制化產品,能夠確保品質且滿足乘客不斷提升的出行要求的同時還可以解決目前市場存在的諸多困擾和痛點。
從官方披露消息來看,盒子汽車正是瞄準了市場的痛點需求,憑借在汽車行業深耕多年,整車開發各專業配置齊全以及獨立開發整車的能力,以整車研發設計著手,聚焦乘客出行需求與現存痛點,以極具創新和科技的理念專注于打造適應于B端出行市場的產品。屆時,盒子汽車將從空間體驗、娛樂體驗、服務體驗等多維度解決現存核心問題,為乘客個性化、多樣性的出行需求打造出行工具。
目前,B端出行市場定制車輛也只有為數不多的車型。隨著盒子汽車加入B端出行市場,勢必會有更多車型來填補各個細分領域的空白,屆時將又會出現群雄逐鹿的場面,而受益的,將是每一位乘坐車輛的消費者。
正所謂“欲速則不達”,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造車勢力,目前布局B端業務或許是一種對未來的正確投資,但這需要建立在企業戰略規劃與經營決策基礎之上。在產品為王的時代,盒子汽車想要證明自己還是需要用產品力說話。尤其是新能源車市場,只有足夠優秀的產品,才能最終獲得用戶和市場的認可。
盒子汽車最終能走多遠?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