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以來,新能源車行業持續火爆,被全球資本市場熱捧。瘋狂之外,也有不同觀點。
2020 年以來,新能源車行業持續火爆,被全球資本市場熱捧。瘋狂之外,也有不同觀點。
7 月 15 日,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劉科就表示,電網 67% 是煤電,電動車不是在減少而是在增加碳排放 ....
但乘聯會公布銷量數據顯示,今年 6 月全國新能源車銷量達到 22.3 萬輛,同比暴漲 169.9%,創出今年單月銷量新高。
一邊是高歌猛進的資本,一邊是專家的質疑,電動車技術是否符合碳中和大趨勢,解決爭議的關鍵又是什么?
壹
近年來,全球頻現極端天氣,比如今年美國高溫,好幾個城市氣溫干到 50 攝氏度,德國則遭遇百年一遇的洪災,造成千人失蹤。
氣候反常和人類活動有密切聯系,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報告,因為人類活動和糧食生產,過去 50 年間全球動植物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 68%,相當于三分之二的動植物被干掉了,可見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的毀滅性打擊。
各國早就意識到氣候危機,再這么任性下去當然不行。2015 年,中、美、英、德等大國相聚紐約,經過漫長扯皮最終為人類未來商量出個決定—《巴黎氣候協定》。
協定規定,2020 年后全球范圍要打響氣候保衛戰,長期目標要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幅度控制在 2 攝氏度以內,并努力限制在 1.5 攝氏度以內。
大概內容就是大力扶持綠色能源、低碳經濟、環境治理等新產業,降低對石化、煤炭等傳統能源的依賴。
這幾年全球資本市場就是照這邏輯投的,所以新能源車、光伏等行業一路飆漲。尤其是電動車行業,誕生了特斯拉、寧德時代等新巨頭。
隨著中美不斷加大對新能源車的扶持力度、歐盟將禁售燃油車時間提前到 2035 年,資本市場對新能源車的關注度又空前高漲。
萬眾瘋狂時,其實有很多專家對電動車技術提出質疑。比如劉科院士認為,鉛酸電池發明 100 多年了,人類花了大概數千億美元搞研發,但電池儲能只從每立方米 90 千瓦時增加到每立方米 260 千瓦時,并沒提升太多。電動車一直沒有競爭過燃油車,就和儲能密度有關。
第二,現在的電池要用太多金屬,一輛車要用銅 53 公斤,鋰 8.9 公斤、鎳 39 公斤,錳 24 公斤,鈷 13 公斤。
一輛比亞迪車上大約有 600 公斤左右電池,這些電池沒幾年就得更換,那廢棄電池怎么辦?如果處理不當,將來會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相當于繞了一大圈最后還是污染環境 .....
第三也是最嚴重的問題—發電。隨著電池續航提高,電動車的用電需求越來越大,但當前我國 67% 的發電量是煤電。
所以,如果能源結構不改變,那電動車就是在增加碳排放,而不是節能減排。只有能源結構和電網大部分是可再生能源構成時,電動車才能清潔能源。
很明顯,解決電動車爭議的關鍵在于 " 改變發電結構 "。
貳
工業革命后人類生產力空前提升,而且電力貢獻巨大,有了電人類才真正進入現代文明。
但發電方式是個巨坑,目前全球有火力、水力、核電、風力、太陽能等幾大發電方式,主力輸出還是火電。
2018 年全球發電量達 26.672 萬億千萬時(1 千瓦時等于 1 度電),火電獨占 64%,水電占比約 16%,核電占比約 10%,風電占比約 5%、太陽能發電約 2%。
問題在于,火電不是用煤炭、石油等可燃物做原料嘛,本身是不可持續的。所以《巴黎氣候協定》提到要縮減火電發電量,大力發展風力、太陽能發電。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 2019 年發布的《新能源市場長期展望》分析,由于風電、太陽能和儲能技術成本大幅下降,到 2050 年全球風力、太陽能發電量占比將從 7% 提升到 48%,煤炭發電量占比將下降到 12%,石油發電則完全消失。
煤炭、石油主導的工業時代,中國一直是能源進口大國,石油對外依賴度高達 70%。現在全球大搞清潔能源,中國擺脫能源依賴的歷史機遇就在眼前,我們當然不能放過。
于是中國光伏發電崛起了,還誕生了全球光伏巨頭、市值 4700 多億的隆基股份。而中國光伏的創業歷程,也是一場不亞于新能源車的史詩巨變。
2004 — 2011 年中國光伏業造富無數,曾誕生了尚德電力施正榮、賽維彭小峰等多個首富。最瘋狂的施正榮,5 年便創造了 186 億元身家,問鼎中國首富。
后來中國光伏產業因為技術創新不足,遭到西方雙反調查(反補貼、反傾銷)的滅頂之災。神話破滅后,首富們或銷聲匿跡,或逃亡海外,徒留一地雞毛。
2013 年后,中國在廢墟上重建光伏產業,從硅料、硅片,到電池、組件,產業鏈上下游的每個環節都做到完全自主可控。到 2017 年,中國光伏產業已占據全球 70% 以上的份額,光伏發電裝機量多年蟬聯世界第一。
最近,海南、內蒙古、河北、山東、江蘇、寧夏、浙江、江西、西藏、四川、黑龍江等 21 省又公布了十四五能源規劃。其中,16 個省份明確了超 258GW 以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目標。
從規模上看,十四五期間僅海南、內蒙古兩省光伏新增規劃就占到總量 39.5%;河北、山東、云南三省新增裝機規劃均超 25GW。
所以,專家擔心的發電結構問題,國家也在全力改變。只不過發電是民生大事,沒那么快就徹底轉變為清潔發電了,凡事都需要個過程。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設計的 " 光伏(發電)—特高壓(送電)—電動車(用電)" 這套清潔能源閉環肯定是符合碳中和大趨勢的。未來只要發電結構一步步改變,廢棄電池處理技術跟進了,電動車行業的爭議也就迎刃而解了。
今年 3 月,國家能源對 2021 年風電和光伏行業的發展給出明確思路:2021 年風電、光伏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 11% 左右,到 2025 年要達到 16.5% 左右。
再結合 2050 年全球風力、太陽能發電量占比從 7% 提升到 48%,煤電占比將下降到 12% 的目標來看,光伏、電動車行業的空間仍然巨大!
2024年11月22日,中國上海——近日,以研發為基石的意大利國際制藥公司凱西集團(Chiesi G...
作為五糧液集團所屬子公司的川紅集團,如何培養出兩名在全國大賽中獲獎的制茶匠人,榮光的背后又有哪些動人...
近日,全網關注的全國首家民營國家級森林公園——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陷入了一場“資質撤銷風波”,引發...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