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斯拉之后,吉利也翻車了?
特斯拉之后,吉利也翻車了?
在如日中天的電動車領域,巨頭特斯拉被維權已經是家常便飯了。令人意外的是,吉利旗下新能源品牌 " 極氪汽車 " 也被維權了,而且車還沒量產 ...
6 月 15 日,火熱預售中的極氪汽車高調宣布:因為市場需求過盛,超出今年產能承受臨界點,不得不停止接受預定。
正當市場對吉利這個全新電動車品牌報以厚望時,它卻翻車了。
極氪停止接受定金后,之前交了定金的車主發現,自己預定的極氪 001 竟然變相漲價了,而且之前宣傳的 800V 快充技術也沒了,竟然只有 400V...
種種變臉操作,讓大量車主選擇維權,有的對配置不滿,有的對價格不滿,甚至有的想轉讓訂單。從火速成立到預售爆單,再到口碑崩塌,極氪只用了不到 100 天。
極氪為何突然翻車,吉利等傳統車企又能否把握轟轟烈烈的電動狂潮?
壹
今年 3 月,吉利推出全新電動品牌—極氪汽車,這已是幾何、楓葉、極星后,吉利第四個電動品牌。
這個極氪由吉利汽車和吉利控股集團共同投資,李書福親任董事長,安聰慧任 CEO。集團兩位大佬親自下場,可見吉利對極氪品牌的重視,頗有全面轉型殺向電動車的意味。
4 月 15 日,極氪正式發布首款量產車型 " 極氪 001"。新車定位于豪華獵裝轎跑,共有 WE 版、YOU 版等三款車型,價格 28.1 — 36 萬元。
當時極氪為了吸引用戶給出多重優惠,包括 7 月 31 日前鎖單的用戶,可享受 0.5 萬元抵 2 萬元的活動,讓入門價降低到 26.6 — 34.5 萬元。
性能方面也很誘人,包括綜合續航 712 km、充電 5 分鐘續航 120km、百公里加速 3.8 s、標配全自動空氣懸架、感應式自動門、座椅按摩 ....
吉利的品牌知名度,拉風的外觀,再加上如此多的豪華配置,讓極氪 001 未售先火,最終逼得官方停止接單。
近 30 萬的電動車,沒有試駕、沒有體驗,完全是盲定,可見吉利品牌的含金量 ....
尷尬的是,極氪成名快崩塌也快。6 月 15 日后不少用戶發現被 " 坑了 ":首訂優惠政策出現變動,之前承諾的 0.5 萬抵 2 萬活動沒了;發布會上宣傳的 800V 電壓系統也變成 400V;原來的入門款車型標準配置也變成了選裝。
以入門款 WE 版為例,這款車用 0.5 萬抵 2 萬優惠后價格為 26.6 萬元,現在變成 28.4 萬元,直接貴出 1.8 萬,換誰也無法接受如此落差。
對于漲價,官方解釋是無法確定 2022 年國家補貼金額,這是沒有扣除補貼的產品價格。但 2022 年的政策補貼早已公開,按照國家規定是在 2021 年基礎上縮減 30%。
已經板上釘釘的事,卻被說成無法確定,明顯站不住腳。
很有可能是極氪發布時,為了營銷造勢才使出抵 2 萬大招,沒想到預定火爆完全超出預期,為了減少損失只得違背契約精神,變相漲價讓消費者承擔。
再比如快充這事,當時發布會上宣稱 SEA 平臺支持 800V 電壓系統,充電 5 分鐘續航 120km,25 分鐘可將電量從 30% 充至 80%,比其它品牌直流快充都要快。
那車主理所當然會認為這是極氪 001 的配置,沒想到現在變成 400V,與宣傳嚴重不符,造成用戶誤解。
極氪自身定位高遠,強調技術、用戶兩大優勢,試圖在吉利 30 多年建立的產業基礎上,構建出全新的智能汽車生態。
其首款車型能夠未售先火,除了背靠吉利品牌,主要就是發布會宣傳的那些強大配置。如今優惠沒了,配置打了折扣,自動駕駛等智能化技術也避而不提,可見極氪離高質量量產還有很長距離。
那么,吉利為何要冒著翻車風險,匆忙推出極氪品牌?
貳
我們說過,2015 年以來全球完成 3G 向 4G 產業推進的過程,自此之后技術創新陷入停滯。
時至今日,下一輪科技革命已然清晰。當前我們身處 4G 向 5G 產業推進的歷史進程,物聯網、VR/AR、智能家居、智能汽車、AI、智慧城市等是明確的發展趨勢。
其中,智能汽車尤為重要。
過去 10 年,全球電動車產業重點解決了汽車動力來源的轉變,并催生寧德時代、LG 化學這些世界級動力電池巨頭。
如今新能源車行業已步入正規,2020 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 11.3%,達 124.7 萬輛,到 2025 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數萬億元。
高增長下,電動車大規模推進指日可待。
規?;?,新能源車的看點就不止于車了。因為智能化加持,車可以演變為智能手機一樣的終端設備。
彼時,汽車行業的估值體系將發生深層巨變,從單純的制造利潤轉向軟件、服務等生態層面的盈利,就像軟硬兼具的蘋果帝國。
殺向智能汽車的華為就曾說過,未來每一輛汽車都將是一個裝在車輪上的移動數據中心。
蘋果、小米、百度等一眾跨界巨頭正是看到此趨勢,相繼下場造車,包括大眾、寶馬、長城、吉利等國內外傳統車企也在全力發展智能汽車。
巨變前夜,汽車界內外都在搶先布局。
但智能汽車技術路線非常復雜,除了電池、電機、電控三大部分,還包括主控芯片、AI 芯片、操作系統、算法、激光雷達等軟硬件,和傳統汽車的設計、制造完全不是一回事。
以智能化中最具看點的自動駕駛為例,目前全球也就特斯拉、華為技術較強,但一個頻繁發生事故,一個激光雷達價格居高不下。
所以,智能汽車空間雖然巨大,但在當前技術下,對于廠家宣傳的智能化能力,還是要辯證看待。
比如極氪之前,吉利推出的幾何、楓葉等電動車品牌均已慘敗。如今匆忙推出的新品牌,電池、電機、電控三大部分自研能力不強,智能化能力也未見明顯提升。
若只以外觀和營銷手段打天下,翻車在所難免 ....
結語:
隨著 2020 年以來中國進入新一輪造車狂潮,新能源行業搶人大戰也開始了。
據說目前國內相關人才已然不夠,車企都殺到硅谷搶人,年薪 500 萬起步,轟烈程度堪比當年的房地產狂潮。
當然,狂熱背后必然帶有泡沫。如今無數車企在吹噓智能汽車概念,但最后真正能留下的不過寥寥數家。
寧德時代掌門人曾毓群曾預測:若純粹按照市場化競爭,未來 10 年全球可能只會剩下不超 10 家整車廠,出現和智能手機類似的市場格局,其中 70% 會來自中國。
希望比亞迪、長城、吉利等自主品牌能保持清醒,潛心技術創新,完成如此壯舉!
杭州九源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九源基因”),股票代碼2566.HK,于2024年11月20日至...
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狀況和遇到的挑戰是當下很多企業家、學者、投資人等關心的話題,2024年11月16日下...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