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證監會發布消息,將對科創板《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作出修訂,完善科創板“硬科技”的界定標準。此次修訂后,科創屬性評價指標將由原來的“3+5”變為“4+5”。
同時,證監會將對科創板企業按照支持類、限制類、禁止類進行分類處理,對于金融科技、模式創新等類型的企業,將根據企業科創屬性情況從嚴把關,限制在科創板上市;對房地產和主要從事金融投資類業務的企業,將禁止在科創板上市。

對此,中科創星創始人李浩表示:“此次科創板對科創屬性評價指引的修訂,最引起大家關注的就是完善了科創板上市企業‘硬科技’的界定標準。‘硬科技’標準的明確是非常正確的,同時也給予擬上市企業更清晰的指引標準。科創板自設立以來,定位就是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服務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在這個背景下,證監會完善了上市企業‘硬科技’的界定標準。同時,4月9日,上交所也召開了保薦機構座談會,提出‘提高保薦業務質量,建設高質量的科創板市場’,堅定‘硬科技’特色,明確‘硬科技’的五個方向。”由于科創板成立時間不久,注冊制實施也在起步階段,實際執行難免會有規則設置的不完善之處。李浩認為,這次《指引》明確限制了金融科技、模式創新類企業上市,拒絕房地產、金融投資企業,給市場傳遞了強有力的聲音。想要披著“高科技”的外衣來科創板渾水摸魚的情況將被拒之門外,這次《指引》新增的“硬科技”標準,正是在完善之前的規則漏洞。不是所有帶“科技”字眼的公司都符合科創板,科創板上市的科技公司必須要在某一領域具備“硬科技”特色,而不是靠所謂技術之外的東西打擦邊球。因此,此次監管堅決終止金融科技、模式創新類公司在科創板上市的意義非常重大,此舉不僅有助于保護投資人,同時也更有助于培育一批真正的硬科技企業,有利于科創板長遠健康的發展,更加圍繞國家的戰略方向,幫助國家解決重大問題,讓中國經濟更具活力。中科創星成立之初就致力于成就硬科技冠軍,大力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助力國家硬科技的發展,為國家解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難題,為中國重返世界之巔貢獻自己的力量。如今,“硬科技”的內涵隨著時間不斷完善,也被科創板不斷明確硬科技屬性,對此我們感到非常地振奮,相信科創板會培育出越來越多的硬科技冠軍企業,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做出更大的貢獻。附:證監會發布修訂《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說明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以來,證監會會同上交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始終堅守“硬科技”定位,扎實推進試點注冊制和關鍵制度創新,改革取得了預期效果,市場總體反應正面積極。2020年3月,證監會在總結前期審核注冊實踐的基礎上,會同有關部委認真研究論證,出臺了《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從一年來制度運行的效果看,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的推出,增強了審核注冊標準的客觀性、透明度和可操作性,為科創板集聚優質科創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科創板上市公司已超過250家,涵蓋了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高端制造等領域。據2019年報顯示,平均研發投入占比12%、平均研發投入金額1.17億元,平均發明專利75項,均顯著高于其他市場板塊,未盈利企業、紅籌企業、特殊股權結構企業等先后實現上市,科創板“硬科技”的成色和市場包容性逐步顯現。但申報和在審企業中也出現了少數企業缺乏核心技術、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市場認可度不高等問題,需要結合科技創新和注冊制改革實踐,進一步研究完善。科創板各項制度設計,必須緊緊圍繞培育出更多具有“硬科技”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創新企業,這是檢驗科創板是否成功的首要標準。這次完善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總的思路是:聚焦支持“硬科技”的核心目標,突出實質重于形式,實行分類處理和負面清單管理,進一步豐富科創屬性評價指標并強化綜合研判。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強化制度規則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從源頭上提高科創板上市公司質量。此次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修改,是科創板一項重要制度調整,涉及對《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以及交易所相關審核規則的修改。具體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新增研發人員占比超過10%的常規指標,以充分體現科技人才在創新中的核心作用。修改后將形成“4+5”的科創屬性評價指標。二是按照支持類、限制類、禁止類分類界定科創板行業領域,建立負面清單制度。三是在咨詢委工作規則中,完善專家庫和征求意見制度,形成監管合力。四是交易所在發行上市審核中,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重點關注發行人的自我評估是否客觀,保薦機構對科創屬性的核查把關是否充分,并做出綜合判斷。辦好科創板、做好注冊制改革試點關乎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全局。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是堅守科創板“硬科技”定位的具體體現,將有利于保障科創板持續健康發展,有利于更好服務國家科技創新戰略,有利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