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月18日,華興證券(香港)研究部集體推出了2021年度展望報告《在復蘇和改革中繼續聚焦新經濟》,概括了對宏觀經濟、市場策略及重點行業的基本觀點。
1月18日,華興證券(香港)研究部集體推出了2021年度展望報告《在復蘇和改革中繼續聚焦新經濟》,概括了對宏觀經濟、市場策略及重點行業的基本觀點。
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主要預測值:
——GDP同比增長8.4%;
——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利率(MLF)、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存款準備金率(RRR)在年內不作調整;
——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約10%-11%(2020:13.3%);
——預算赤字率與擴增赤字率分別為3%和5.7%(2020年預測值:3.7%和8.4%);
——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務限額為3萬億元人民幣;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從2020年底的6.53溫和升值到2021年底的6.40。
中國股票策略預測:
2020年,受新冠疫情、上市公司整體盈利下滑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影響,新經濟板塊帶動的估值擴張被部分抵消,市場情緒不時受到地緣政治不確定性與負面消息擾動。
展望2021年,華興證券(香港)認為中國股票有望同時受益于中國經濟率先企穩反彈、全球經濟基本面漸次向好、強勁的盈利增長、有利的資金流入條件、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雙循環”主題下科技和消費主題的強化等利好因素疊加影響。預計2021年市場整體收益率有望達到兩位數增長,其中上半年可能優于下半年。
預計MSCI中國指數有約15%的潛在上行空間,主要受2021年每股盈利一致性預期約18%的同比增長以及2019年至2022年間約11.2%的預期年均復合增長率驅動。在盈利增長因素對市場表現貢獻有望提升的同時,考慮到前期高位和流動性邊際收緊,預計市場估值水平與乘數將較為穩定。
研究表明,主要中國股票指數的盈利增速可解釋其超過80%的前瞻市盈率,因此具有較佳成長潛力的行業、板塊和股票在中長期來看有望享有較高的估值水平;與高峰期水平相比,目前主要中國股票指數市盈率的平均值與中位數均有較為顯著的下行,估值中樞更趨合理,因此市場整體從成長與估值的匹配來看風險可控,建議投資者從關注市場情緒逐步轉到更多關注盈利修復以及盈利長期的、有機的增長潛力上來。
基于其增長潛力、有利的匯率走勢、全球投資者的資產配置需求,中長期依然看好中國股票。華興預計資本市場結構性改革不斷加速,有助于重塑中國股票的投資格局,有助市場情緒進一步復蘇。
投資主題:
2021年三大投資主題:
——具有較強定價能力、盈利能力和行業整合能力的龍頭企業;
——在后疫情時代、經濟修復周期中財務狀況良好、科研實力較強、能受益于行業整合或消費者習慣變遷迎合趨勢、占有先機的公司;
——會受益于十四五規劃、政策支持與改革措施強調的“內循環”、國產替代、科技創新、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綠色發展等側重點以及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公司。
市場風格預測:
基于下列原因,我們認為成長股和新經濟板塊有望繼續跑贏:
——成長型股票前景穩健、預期盈利增長潛力更大;
——低息環境對成長性股票估值有支持作用;
——疫苗突破對目前疫情更嚴重的歐美地區來說正面積極作用更大,而對中國和科技板塊占比較高的其他東亞市場等防控形勢及經濟發展前景相對更好的地區來說反彈助力更小;
——考慮到中國的政策刺激力度將漸趨邊際收緊,市場有可能從基建相關板塊和周期股再次輪換到成長股與科技大盤股;
——“十四五”規劃是歷史性投資機遇和2021年最主要的的主題投資機會之一,疊加疫情后的經濟反彈、盈利的修復和市場情緒的企穩,科技與消費的中長期投資主線有望得到支持和強化;
——從經濟增長和社會轉型的角度看,國家會繼續堅定不移地靠科技促進經濟轉型、拉動內需的雙輪驅動來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保持宏觀經濟平穩增長,所以從長期看,科技、消費等成長股仍會是具有較大投資價值的投資主線和投資領域;
——科技升級以及消費升級已經滲透到了各個領域,而消費和科技相結合的電商等板塊更是強強聯合,互相促進。建議戰術配置上關注順周期行業,戰略配置上保持對科技、消費等行業的關注;
——從盈利增長、資金配置、行業發展趨勢來說,互聯網行業龍頭估值水平暫時受到的擾動有望得到修復。
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目前約占中國GDP的16.3%左右,其2019年按現價計算的增速為9.3%,比同期GDP現價增速高1.5個百分點。因此,越來越多的新經濟企業在資本市場獲得了應有的認同,MSCI中國指數成分股中的新經濟股在過去十年中增長了1598%。
重點板塊:
2021年盈利增長因素對市場表現的貢獻會有所提升,而成長型股票前景穩健、預期盈利增長潛力更大。同時估值因素的貢獻會相對較弱,市場有可能從基建相關板塊和周期股再次輪換到成長股與科技大盤股。
新經濟板塊龍頭的估值溢價和跑贏大市態勢有望持續,而以銀行股為代表的低估值、高股息行業或估值水平合理的周期股則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和較好的配置價值。建議關注銀行、保險、工業等低估值板塊和周期板塊,同時繼續看好互聯網、信息技術、汽車、消費和醫藥等新經濟板塊,建議精選細分行業龍頭,避免估值過高標的。
對于新經濟,建議繼續關注電商、在線游戲、O2O、教育、軟件服務、醫藥、金融科技、酒店、家居、消費信貸、個人用品和物流板塊。
對于MSCI中國指數各板塊,建議關注可選消費品、醫藥、金融和工業板塊;建議低配地產和材料板塊。
提醒投資者注意下列風險因素:疫情反復;刺激性政策和寬松政策過快結束;內外需疲軟;供應鏈擾動;就業壓力;地緣政治風險再次升級。
港股市場結構性變革:
受益于海外流動性寬松和中國宏觀經濟恢復,并且港股在2020年全球市場中表現相對落后,2021年港股的配置性價比較高。
縱向來看,目前恒生指數和國企指數的前瞻性市盈率分別高于其5年平均值約1個標準差和2.3個標準差,考慮到近年來恒生指數和國企指數的優化調整方案加大了對成長股的覆蓋和表征,目前的估值仍屬合理。
橫向來看,港股市場以市盈率和市凈率衡量的估值水平相比全球其他主要股票市場和新興市場,仍處于較低水平。
動態來看,越來越多代表中國經濟新方向的互聯網、科技、醫藥龍頭公司選擇在香港上市,估值水平有進一步向上修復的潛力。
對于不少新興經濟公司而言,考慮到境外融資需要、VIE結構上市便利度等多方面因素,現階段優先考慮的上市地仍將是港股。按照華興估算,新經濟公司在香港市場的市值占比在過去三年內已經由33%上升至45%;預計這一比例有望在未來3年至5年間繼續穩步上升到55%甚至更高。在這一過程中,資金有望持續追捧新經濟成分股票,港股市場整體也有望獲得更高的估值水平、流動性、交易量和代表性。
考慮到其盈利增長潛力和低息環境對估值的支持,可以說,港股市場依然具備較高的投資吸引力和配置價值。
自滬深港通開通以來,北向資金始終都處于領先地位,金額遙遙領先于南向資金,而這一現象在2020年已發生了逆轉。從南向資金規模來看,2020年南向資金加速流入港股市場,其凈流入規模相比2019年已翻番,并創下滬深港通開通以來歷年之最。
從南向資金流向來看,消費、醫藥、科技、通訊等行業在內的新經濟板塊以及A股市場稀缺的板塊是投資者青睞和加大配置的主要方向。在這方面港股市場的特點比較明顯,所以南向資金的流入規模和速度較為穩定。
研究顯示,目前港股通投資者交易量已進一步提升至香港市場總交易量的20%左右。來自內地投資者已成為香港股票現貨市場除本地投資者外最重要的交投力量。
假設在未來的五年內,內地居民超過人民幣90萬億元的存款總額中有1%用于增持港股,那么港股市場有望在未來五年內每年錄得人民幣1500億元至2500億元的資金流入規模,內地投資者通過南向港股通、QFII、基金互認等方式投資港股的持股總額有望達到港股市場市值總額的15%以上,內地投資者交易額有望占香港股票現貨市場成交總額的25%以上。
預計2022年香港股票現貨市場成交總額將達到41.9萬億港元(2019年:21.4萬億港元),2019年至2022年的復合增長率約為25%,香港股票現貨市場成交金額中的17%將來自內地投資者,相比2018年將提高5.3個百分點,內地投資者交易額2019年至2022年的復合增長率約為40%。
A股市場結構性變革:
近年來,內地資本市場大力推動注冊制改革和其他領域的資本市場改革進程。在科創版優秀增量改革經驗和創業版增量、存量改革經驗的基礎上,預計資本市場其他領域的一系列資本市場改革措施將進一步加速,如:在主板實行注冊制、對指數實行有利于新經濟成分的優化調整、推動衍生品與債券市場改革、進一步對境外投資者開放、推動跨境合作等。
我們發現,從市場參與者組成來看,近年來A股機構投資者和境外投資者占比持續上升,機構投資者占A股流通股市值比例已在過去十年間大幅提升一倍至75%以上;投資者更為偏好中小盤股票、成長股以及新經濟板塊股票;公募基金與陽光私募基金都更為偏好高增長股票,并能接受其相對較高的估值水平。
中國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進一步完善,與國際金融市場規則進一步接軌,各大類人民幣資產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投資價值更高,投資渠道和過程更便捷,同時中國資本市場的股票和債券標的陸續被納入全球主要指數中,這是資金持續流入中國市場的制度前提和信心來源。中國不斷推進全方位的改革開放措施,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和投資環境,人民幣資產的避險屬性、投資回報率和配置價值更受全球投資者的重視,促進和吸引了跨境資本加速流入,增加對中國股票和債券的配置需求,也助力了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推升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價格,并將進一步吸引外資流入。
截至2020年9月末,境外投資者持倉占A股市場自由流通市值的8.9個百分點,這一比例在過去半年上升了0.4個百分點。考慮到全球投資者的資產配置需求和A股市場利好新經濟領域的各種改革舉措,相信外資將進一步提高A股倉位。
相較中國GDP占全球比例(16.4%)以及股票市值占全球比例(9.6%)而言,中國股票尤其是A股在全球主要股票指數中的比重仍明顯偏低。例如,截至2020年12月,新興市場在MSCI全球指數中的權重由30年前的不足1%快速增長到12%,而中國在新興市場指數里的權重已經超過40%;但這意味著中國股票在MSCI全球指數中的權重僅約占5%,A股目前的納入因子更是僅為20%。可以說,中國股票在全球投資者股票組合中的比重有望繼續提高,且在主動管理、因子投資和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投資等方面有望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
預計伴隨著各類利好新經濟成分的資本市場改革舉措進一步落地、更多新經濟公司上市融資集資、主要股票指數的不斷優化調整以及新經濟成分板塊和股票相對更佳的長期表現,未來主要股票指數產品中的A股權重將繼續上升,且將穩步納入更多的新經濟成分。
在陸股通北向資金之外,各監管機構此前聯合發布的關于QFII和RQFII的新管理規定,將進一步增加進入A股市場的境外投資者數量和擴大其對內地金融資產的投資范圍。
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穩步推進,有助于跨境資本均衡、穩定流動,交易行為理性、有序進行,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外資大概率會加速流入并加大增持A股。這有利于推動A股市場境外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和占比持續上升,有利于促進價值發現策略和價值投資理念成為市場的共識與常態。
據悉,北京市藥品重點保供平臺叮當快藥最新到貨5萬盒速福達,在北京叮當智慧藥房多家門店上架發售,為用戶...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