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譚仲萱律師:心有丘壑,做個一往無前的好律師
【人物簡介】
譚仲萱,廣東君言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刑事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日前,剛剛被評選為第十一屆廣東省律師協會經濟犯罪辯護專業委員會優秀委員和第十屆深圳市律師協會刑事訴訟法律專業委員會優秀委員。
文/彭川
“世界上有兩件東西最能震撼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和許多法律工作者一樣,譚仲萱律師也非常喜歡康德的這句名言。
有人說,中國的刑事辯護就像是走鋼絲,驚險,甚或有幾分悲壯。然而,作為一名專業從事刑事辯護的律師,譚仲萱卻從心底里熱愛刑辯。在每一起個案中尋求公平正義,將個人的生命投入到社會進步的滾滾洪流,即便前行的路上悲喜交織、跌宕起伏,但他的內心也時常感受著滿足和幸福。
“挫折,艱辛,徘徊,無力感,和最令人沮喪的種種不理解,該經歷的都經歷過了,但我還是愛著刑辯事業。”譚仲萱說,無論遭遇如何,凡事自己都會盡力而為,就像那句老話說的,“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于心”。
司法是理性的,但法律人不是冰冷的
日前,廣東省律師協會公布了“2019年度廣東律師典型案例”名單,譚仲萱同時有兩個案例入選。其中一個案例涉及的“善心匯”特大傳銷案,還被最高人民法院列入了“2019年度十大典型刑事案件”。
據統計,當時參與該組織傳銷活動的人員已超過598萬,涉案金額達1046億余元,轟動一時。
接手案件伊始,譚仲萱便清楚這將是一場硬仗。他的當事人張某2017年6月4日到案,8月24日被批捕,10月10日被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一開始在該案中被列為排名第9的主犯。起初,由于特殊的原因,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譚仲萱甚至連該案由哪家單位辦理都無法知道,會見當事人的過程更是一波三折。即便如此,譚仲萱沒有退縮。他深知擺在自己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窮盡一切辦法與時間賽跑。
后來,通過多方努力,他成為了該案中第一個成功會見當事人的辯護律師。
2017年10月31日,譚仲萱拿到了卷宗材料,共307卷。為力爭早日為當事人張某解除強制措施,他加班加點連續奮戰,以最快的速度,將辯護意見和200多頁的羈押必要性審查申請書及相關材料,提交給了檢察院。11月30日,張某被取保候審。
在案件的后續審理中,譚仲萱又通過詳實、直觀的證據和論證,證實了張某在該案中的作用極其微小,應當不予起訴。他的辯護意見,最終被檢察院采納。2019年1月18日,因張某出行不便,檢察院專門派人到廣東君言律師事務所宣讀了對他的《不起訴決定書》。檢察官還表示,剛接手這個案子時,他們也沒想到后來能夠做出不起訴決定,譚律師提交的辯護意見非常及時,也很有價值。據其介紹,譚仲萱提交的辯護意見及相關材料裝訂了厚厚的三大本,在檢察系統內部被廣為傳閱,后來在向領導匯報工作時,也是重點參考了這些辯護意見。
接到《不起訴決定書》的那一刻,張某的眼眶是濕潤的,一顆懸了近兩年的心終于放了下來。事后,望著自己當事人漸漸遠去的背影,譚仲萱則深切地感受到了“辯護人”三個字的分量,和律師肩頭的責任。
回顧整個案件的審理過程,張某兩度被羈押,又兩次取保候審,案情發展可謂跌宕起伏。而為了辦好該案,譚仲萱先后13次由深圳北上奔赴永州,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他表示,每個案件背后都有一個故事,每個故事都是一段人生,每段人生都聯結著一個家庭。“司法是理性的,但法律人不是冰冷的。我們應當帶著感情去辦案,深入到案件的事實和證據中去,依照法律規定嚴謹細致地工作,不忘初衷,將人性融入法律的理解當中,存一份了解之同情,努力追求每一個案件的盡可能最好的結果。”他說。
開完一個庭,我全身都是濕透的
譚仲萱的執業風格,其中一個特點是細心,注重并善于從細節處尋求突破。
他曾接手這樣一個案子。2013年底,當事人張某租了一家店鋪,賣家將店內剩余的貨品免費留給了他。后來,警察到店內檢查,發現了疑似未經許可銷售的“假藥”,隨后將張某刑事拘留。雖然張某堅稱“假藥”是前任店主留下的,卻無法證實,案件由此陷入僵局。不過,譚仲萱通過反復閱卷終于找到了一個“漏洞”:在證言中,房東表示在收租時曾看到過貨架上擺放的涉案假藥,這成為了證實張某存在銷售假藥行為的關鍵證言之一,房東還說自己每次都是站在店鋪進出口處收取的租金,然而,看到店鋪平面圖的那一刻,譚仲萱知道,這份證言存在“瑕疵”——事實上,站在店鋪進出口處,根本不可能看到貨架上的涉案物品。隨后,譚仲萱經實地勘察證實了情況確實如此。最終,譚仲萱通過這一細節,推翻了房東的證言,為張某贏得了一份不起訴決定書,并申請了國家賠償。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在案件事實中,往往潛藏著一些細節,這些細節不起眼且難以挖掘,但在案件事實中處于關鍵位置。在辦案過程中,可能經過數次閱卷都無法形成有效的辯護思路,但一旦挖掘出這些細節,便會幫助你破除迷霧、鑿開頑石。”譚仲萱說。
像這類從細節中尋找到關鍵突破的案例,譚仲萱還有不少。
每次庭辯,譚仲萱都全情投入。開完庭下來,他經常已經是渾身濕透的狀態。這種投入,也是一種責任心使然。“每一起冤假錯案的發生,都有可能毀掉一個人的一生和他的整個家庭。并且,還會損害到黨和政府的形象,削弱和動搖社會民眾對法律的敬畏,對法治的信仰。”他說。
也正因此,即便是辦理當事人已經認罪認罰的案件,他也會緊緊把握對抗的“武器”與協商的“機會”,充分發揮律師的主動性,爭取盡可能更理想的結果。在他看來,辦理案件須先有對抗,才有可能獲得協商的機會。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從一位不知名的律師,變身為深圳市律師協會刑事訴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背后是超越常人的努力付出。“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這句古詩多次出現在譚仲萱的微博中,這是他經常出差且來去匆匆的真實寫照。
譚仲萱曾如是感嘆自己的忙碌:“所有的生活美學,旨在抵抗一個字:忙。這兩天,遷安-天津-深圳;汽車-飛機-地鐵。如是,多數人的生活,只有忙,沒有美學。”
他2019年最后一天是這樣度過的:“凌晨4點多,我自覺醒來,拖上案卷和行李,下樓開車,目標是5個小時車程之外的粵西小城……23時59分,我走在出差回來的路上,彼時正開車經過深圳南坪快線,我在路上成功跨年。這一刻的經歷,正好為我2019年的工作標記了最恰當的注腳——2019,我一直在路上。”
為生活,為健康,譚仲萱也想偶爾放慢腳步,可是,面對堆積如山的卷宗、不期而至的深夜電話、無時無刻的短信微信、日復一日地開庭和接待……不得已,他只能一次又一次向熬夜妥協。
而相比身體上的辛苦,更令他感到無奈的是各種誤解。
不過,與其抱怨,譚仲萱更愿意相信:心若有光,不懼風霜,暖心的人終會抵達。
他的汗水,最終澆灌出了鮮艷的“花朵”。從業至今,他成功辦理了18個無罪釋放的案例,完成了他自定的“每年辦理一個以上無罪釋放案件”的目標。以2018-2019年度為例,他成功代理了6個不起訴準無罪案件,1個免予刑事處罰案件,4個宣告緩刑案件,2個二審階段介入減輕處罰的改判案件,6個罪輕辯護成功案件。
這些花朵,開在人生旅途的路旁,無疑是給譚仲萱最好的回報,在未來的時光里也將散發出無盡的芬芳。
送你一身戰袍,去做個眾人仰望的好律師
做律師的人知道,真正的律師尤其是訴訟律師很難通過法學院批量生產,年輕律師的成長需要師傅們的言傳身教,律師行業需要薪火相傳。
執業的年頭久了,譚仲萱很自然地擔當起了師傅的角色。2017年11月,他被聘為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法律碩士校外導師后,持續義務指導學生并提供實踐機會。在律所,他也愿意關心年輕后學,為他們護航。有時間的話,他還經常受邀演講,為后輩及其他需要法律知識的人答疑解惑。
或許是因為自己上學路上曾遭遇坎坷,對年輕學生,譚仲萱一直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他說:“對勤學上進的后輩,我打心眼兒里支持和喜歡。90、00后是幸運的,求學之路相對平坦而自由,少有被迫放棄學業的。想起30年前那個冬天里的抗爭,我至今難以釋懷。”
譚仲萱曾有這樣一個學生,名叫王浩宇,他們相識于一次校外導師見面會。王浩宇還記得初見譚仲萱時的心情,“那時我尚未通過法考,每念及未來不免彷徨,知何處來,不知往何處去。”當時,譚仲萱叮囑他,好好準備考試,至于其他,將來再作打算。后來,王浩宇順利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2018年12月,王浩宇走進廣東君言律師事務所,“此番再見譚老師心境卻是不同,懵懵懂懂、暈暈乎乎,小心又緊張,但卻有一腔對未來的興奮。”他說。
之后,王浩宇在律所實習了1年零6個月,一年半的并肩戰斗,讓他對自己的這位老師有了更深的認識。他說,“譚老師是一個符合任何人想象的律師,冷靜、專業、思維縝密,對客戶而言,這是委托事務的不二人選。不過對我來說,這就是痛并快樂了,專業意味著背后的持續付出,冷靜、思維縝密代表神經的高度緊繃。”
譚仲萱給他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開完一個庭,我全身都是濕的,全程都是繃著的。”
“為了這份專業,痛苦在所難免,但如果要我重新做出選擇,結果不會有任何改變,我會把這兩年的路重新走上一遍,這種魔力不好形容,但我想這就是那份快樂了。至于中間過程,譚老師言傳身教自不必說。”王浩宇說。
實習結束,離開深圳前,譚仲萱送給王浩宇一身律師袍,并對他說:“你將來準備做律師,我也希望你做律師,送你一身戰袍,去做個眾人仰望的好律師。”拿著律師袍,王浩宇直覺得它比自己第一天來到深圳時帶的行李還要重。
對譚仲萱而言,“去做個眾人仰望的好律師”何嘗不是一種自勉。
在譚仲萱眼中,自己的這位學生是位“誠懇踏實的拍檔,是訥言敏行的智者,是前程遠大的法律人,也是個重感情的孩子”。后來他在一段文字中寫到,“他返鄉執業,我舍不得,我們祝福他。”
譚仲萱曾說過,很多人總愿意相信,業余的人也可以干職業的事情。事實上,無論新興行業也好,傳統行業也罷,要想成功,都逃不過一步一個腳印。每一個行業,從來就沒有好走的路。唯一的捷徑,就是踏踏實實地把自己變專業,只有在變專業的過程中,才有機會辨識優秀的人和自己的差距,進而鞭策自己進步。
他希望自己的學生,未來的同事,都能夠踏踏實實地做事。
從心底里熱愛刑辯,但求無愧于心
除了盡力做好律師的本職工作,譚仲萱一直都在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2020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他第一時間編纂了《律師事務所新冠肺炎預防工作管理制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法律匯編》、《新冠疫情相關法律問答匯編》等文本,得到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的推廣。他還主動公布自己的法律咨詢熱線電話,提供了150余人次的法律咨詢。
掃黑除惡、送法進企等專項行動,譚仲萱也是積極參加,盡己所能。
工作之余,他還參與編寫出版了《刑事辯護規范化》、《建筑房地產企業刑事高頻風險防控實務》、《民營企業合規與法律風險防控讀本》等專業著作,積極分享經驗,助力行業發展。
2017-2020年,擔任廣東省律協經濟犯罪辯護專業委員會委員、深圳市律師協會刑事訴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期間,他認真履職,在法院、檢察院、公安局等法律職業共同體組織的法規修訂、政策制訂研討會議中,積極建言獻策。
在一系列的法律援助活動中,也能看到譚仲萱活躍的身影。2017年,他被聘為“南山區法律援助資深刑事律師”。2019年,入選最高檢察民事、行政咨詢專家庫律師,積極針對所分配案件提供法律咨詢意見和建議。2017年,獲聘最高院第一巡回法庭第二期律師志愿服務團成員,積極提供志愿服務至今。
總有歲月可回首,愿以深情度年華。
在中國,做一名刑辯律師很難。但是,再貧瘠的土地,只要用心耕耘、澆灌,總會長出莊稼,甚至會有驚喜。人世間,并不存在“纖塵不染”的司法凈土,東西方都一樣。中國法治環境的進步也許比期待中要慢,但總體上畢竟是在向前進步。對中國律師而言,這就是他們前行路上最動人的“曙光”。
回顧自己過去十幾年的職業生涯,譚仲萱形容自己是一顆釘子,一位工匠,一個戰士。他還在自己的“日志”中深情地寫到:“匆匆的總是時光,記憶仍會在歲月的角落里沉漲。道路一直延伸到遠方的遠方,到底要走怎樣的路,才不會變得如此慌張。在忙于追求所謂的成功來滿足欲望的日子里,不妨空出一點時間去檢視過往。若真要對過去的工作做一個自我評價,‘不負我心'四個字是最恰當不過的表達。作為一個專業從事刑事辯護的律師,我從心底里熱愛刑辯,我盡力了,無愧于心。”
無限風光在險峰。這應該是對中國像譚仲萱一樣的刑辯律師和中國未來的法治事業,最真實的“畫像”。
當前,國內新一輪科技、產業和消費變革持續深化,中國經濟正在經歷從 “要素驅動” 向 “創新驅動”“內...
作為高端現制酸奶領域的創新標桿,Blueglass再度突破行業邊界,正式推出全新升級的植物GLP·1...
作為高端現制酸奶領域的開拓者,Blueglass始終以「科學營養+極致體驗」為核心,持續引領功能性飲...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