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5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發布2021財年第二季度業績。
文 | 魏啟揚
來源 | 智能相對論(ID:aixdlun)
11月5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發布2021財年第二季度業績。
財報顯示,阿里巴巴集團Q2收入1550.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其中云計算季度營收149億元,同比增幅達到60%。在全球云計算3A陣營中,阿里云增長為亞馬遜云29%增速的2倍,并大幅領先微軟Azure的48%。
我們注意到,阿里云持續高歌猛進的背后,并不光光是云計算行業贏家通吃的特性,更大的原因在于該季度內,阿里云在9月份的云棲大會上宣布升級至2.0時代,通過“云釘一體”和“云端一體”戰略改變云計算形態形成的差異化優勢所顯現出的效果。
亮眼財報是阿里云 形態進化的結果
市場數據顯示,過去一年間,阿里云在亞太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份額大幅上漲,接近亞馬遜和微軟總和。此外,在中國市場上,阿里云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連續多季度同比上漲,體現出高于市場的強勁增長。
此次財報披露的信息顯示,阿里云在經過從1.0時代到2.0時代的進化之后,其競爭優勢還在進一步強化。
我們知道不光是1.0時代的阿里云,就是現在,很多云計算服務的云計算產品的使用都是很復雜的,云更像是一個“DOS系統的計算機”,需要掌握一套復雜的代碼指令才能運行。
雖然過去的10年時間,幾乎所有的超級App都誕生在云上,人工智能、移動協同等技術在云上得到了極大普及,云也成為時代載體和數字化發展的標志,然而這對于云計算所擁有的能力和云計算巨頭們的目標來說,還遠遠不夠,特別是在用戶側,企業不僅要解決IT資源的問題,而且還要解決應用智能化、數據化和移動化的問題。
技術門檻高、適用范圍窄的云服務已經成為云計算發展路上的絆腳石,而云計算巨頭要想完成二次突破就需要一個更完整、更易用的平臺。
對此,阿里云的解決方案是為飛天云這個“超級計算機”,裝上數字原生操作系統,就像Windows讓電腦走進千家萬戶一樣,升級后的云讓人類和云計算的交互更加容易,讓云能夠普及到更多企業、更多人。
同時,阿里巴巴發布了第一臺云電腦無影和第一款物流機器人“小蠻驢”,將云的變革帶入終端。
張建鋒認為,云端一體和云釘一體是數字原生操作系統的重要組成。這兩大戰略將改變人們使用云的方式、改變應用開發的方式,開創了一種全新的云計算形態。
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在這種形態之下,云的基礎設施與數字原生操作系統相互協同,云正在演變成一個“Windows系統的計算機”,大大降低了企業及用戶的用云門檻。
從阿里云在Q2季度的市場表現來看,阿里云2.0時代的升級起到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走出差異化的阿里云 正在建立一個“具象化”云計算形態
云計算虛無縹緲,對于很多普通人來說,很難理解,但阿里云通過長時間潛移默化的“教育”,已經在用戶心中形成“釘釘就是云計算”的認知,現在又通過云釘一體和云端一體戰略,將云服務封裝在App應用和智能終端中,以具象化的形式讓云無處不在,讓云人人能用,人人會用,這也構成了阿里云有別于友商的差異化優勢。
那么,阿里云是如何完成“具象化”云計算形態進化的呢?
1、基礎深點,再深點:越深的底層,才會有更強的應用表層
云計算的形態無論怎么變化,與用戶體驗相關的技術能力始終都是首位。
就好比建房子,基礎越深,地表之上的建筑才會越穩固,對應到云計算,則包括數據中心這樣的硬件基礎設施,也包括操作系統、AI技術突破在內的“軟實力”。
像阿里云就擁有飛天這樣的自研云操作系統,在芯片、服務器、交換機、網絡等領域的自研力度還在不斷加大,為了將飛天云操作系統繼續向下延伸從而達到定義硬件的目的,阿里巴巴在今年9月成立了云原生技術委員會,從頂層設計上來推動阿里經濟體的全面云原生化,賦能企業進行云原生改造。
無論是杭州數據中心這個全球最大規模液冷數據中心的投入使用,還是阿里語音AI登頂中國市場份額第一,以及數學規劃求解器打破世界紀錄這些今年取得的成績,都是阿里云埋頭深耕基礎結出的果實。
2、門檻低點,再低點:易用易開發是技術普惠的前置條件
做深基礎之后,云計算能夠做的事情會更多,但如何讓用戶能夠基于自身需求快速獲取相對應的云服務,或者告訴用戶,”我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成為云計算廠商需要直面的問題。
我們應該達成的共識是,技術普惠的核心不只是提供一個現成的產品,而是要求這個產品能夠快速擴展,各項功能可以個性配置,隨意組合。
我們來看看阿里云數字原生操作系統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云釘一體。
釘釘作為一個智能移動辦公超級應用,大家都很熟悉,其基本功能用起來也得心應手,但為了滿足不同企業在內部管理、業務流程等方面的不同訴求,云釘一體讓企業通過“拖拉拽”的方式就能建立自己的企業應用,當所有企業都創新提速,更加敏捷之后,社會大協同的效率也獲得了提升。
比如中國一汽集團基于云釘一體打造的“一汽Easy”數字化平臺,將遠程辦公、培訓、會議、任務管理、生產規劃、設備改造等工作及業務流程全部實現了數字化,有超過7000名一汽員工在平臺上辦公。
再比如越秀地產在云釘一體支持下,完成企業員工、業務系統、內部應用等數字化改造之后,構建了統一的能力中臺,實現了數據驅動下的流程串聯。
云服務的門檻被大幅拉低之后,以釘釘為載體,云服務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完成了技術普惠,同時也在用戶心中形成了“釘釘就是云”的認知。
3、場景多點,再多點:場景滲透的深入是以云服務價值的體現
阿里云數字原生操作系統另外一個組成部分云端一體,是以云計算的能力來反推終端的變革,讓萬物都擁有云的能力。
從阿里云發布云電腦“無影”和物流機器人小蠻驢的試水來看,云端一體背后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云計算滲透場景的探索,在這個過程中,用戶心中將各種智能終端與云劃上了等號。
那么場景滲透的核心要義是什么呢?
從阿里云的探索來看,解決問題,產生價值是第一原則。
像阿里云在成都繞城高速的試點項目中,開發出視頻智能分析平臺“智慧眼”,通過智慧高速數字化引擎,讓成都繞城高速每年平均擁堵率下降了15%,運營工作量下降了20%;山東港口“智慧港口”項目中,幫助港口實現集卡實時調度、集卡自動駕駛、龍門吊自動循跡行駛、大宗貨物溯源、區塊鏈金融、以及多式聯運物流服務等,將作業效率提升30%。
此外,在工業互聯網領域,阿里云幫助飛鶴集團、瀘州老窖、美孚等企業進行數智化升級,其最終結果都是實實在在提升了企業的運營效率。
“具象化”改變的不僅僅是云計算的形態, 還有看待阿里云的方式
整體來看,阿里云通過云釘一體和云端一體,大幅降低用云門檻,使云的形態進行“具象化”的進化,在其背后更是一個全新生態的重構。
因而我們可以看到,浙江省有超過100萬公務員在釘釘上辦公,搭建了1000多個應用,每天產生超千萬條電子流,而這些電子流原本是通過電話、郵件的形式在公共服務的流程中運轉。阿里巴巴每天也有超千萬條信息在釘釘上流動,點一下手機里的釘釘應用中心,成為管理一個企業、管理一座城市的新方式。
在此之外,釘釘上的企業應用已經快速上漲至60萬個,有超過20萬企業應用開發者在釘釘開發平臺上幫助企業定制屬于自己的應用。目前,釘釘用戶數已突破3億,企業組織數突破1500萬家,這些實體通過釘釘這個“操作系統”便捷的使用阿里云的服務,這已經超出通常的“移動辦公”或者“社交”概念。
此次財報顯示出的高額營收,是阿里云作為阿里經濟體中的一項業務所表現出來的商業價值,可以視為阿里云的A面,這也是阿里云引以為傲的資本。
可是通過數字原生操作系統,在云釘一體和云端一體兩方面同時發力,在云計算行業中表現出差異化的云計算形態構成的B面,由此成為阿里云競爭優勢的核心,這才是阿里云完整形態的拼合。
站在產業數字化變革的歷史洪流中,阿里云以“具象化”的形態打開了更大的市場空間,而這對于阿里經濟體而言,則是一個比電商更大的想象空間和未來。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在論壇上,2025年中國數字化治理領域最新評估結果揭曉,阿里云成為首批通過信通院“企業用云治理能力成...
在巴厘島舉辦的2024年阿里云全球合作伙伴峰會上,泰國廣告行業先鋒Yell Group宣布與阿里巴巴...
9月20日,阿里云棲大會期間,亞信科技、阿里云在杭州隆重舉辦“零門檻·大未來——讓大模型應用觸手可及...
在全球GLP-1研發與市場持續火熱的背景下,中國生物制藥企業通化東寶(600867)近日交出了一份優...
最新發布的2025年2月17日-2月23日周銷量榜單顯示,問界M9和問界M7分別蟬聯豪華SUV車型細...
辦公用品作為企業日常經營的“剛需”,同時辦公用品采購作為難度系數大、采購品類最為繁雜的一大采購任務,...
年繳稅超過1000萬元,年免收門票超過1000萬元,累計捐款超過1000萬元;近年來,每一場大型相親...
今年2月,圣基茨和尼維斯投資移民局理事會主席Calvin St. Juste先生開啟了其在中國多個城...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