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可能都很難找到比“金融界茅臺”平安更好的核心資產了。
你可能都很難找到比“金融界茅臺”平安更好的核心資產了。
巴菲特曾經講過一句話,“當一家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它在未來能夠解決的危機時,那一個投資機會就悄悄出現了。”這句話套用在目前中國平安的處境上頗為合適。
受疫情影響,疊加壽險改革,平安今年保費收入增長不及預期,二級市場表現低迷。其背后并非公司基本面發生了變化,更多是市場悲觀預期導致。
實際上,平安的優質屬性不會因為疫情影響便偃旗息鼓,其復蘇勢頭已經十分明顯。
最新披露的三季報顯示,平安前三季度營收達9171億,同比增長2.7%,運營利潤穩中有升,同比增長4.5%至1086.92億元。相比之下,凈利潤表現更為亮眼,三季度單季實現凈利潤343.4億元,同比增長約8%。
當然,財報更多只是業務數字的展示,更重要的是,透過數字看到歷史的進程和事物的本質。從這個角度上說,當前平安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平安每一輪的壽險轉型均領先于行業。考慮壽險轉型勢在必行,短期調整無需擔憂,蹲下也是為了更好地躍起;
其二,與同行相比,平安綜合金融體系優勢明顯。對外筑造穩固的護城河,對內打通各業務鏈交叉銷售,共同協作推動客戶綜合價值的提升;
其三,平安的科技生態布局更是處于行業絕對領先地位,海量數據和流量的積累,正在讓平安科技業務的價值凸顯。
拉長周期看,盡管平安總資產超9萬億,但過去5年的ROE增長率達46%,成長性不亞于中小公司;過去5年股價漲幅超300%,累計分紅超千億,為股東創造豐厚回報,稱之為“金融屆茅臺”也不為過。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對公司來說,優秀是一種習慣。過去優秀的公司,未來也大概率會同樣優秀。
/01/
改革先行者,
平安走在正確道路上
疫情對保險業的影響尚未完全消除,這一點,從已披露三季報的保險公司報表便能看出一二。而在這種背景下,平安交出了一份穩健增長的三季報,尤其運營利潤穩中有升,同比增長4.5%至1086.92億元。
究其原因,平安的綜合金融模式區別于其他單一的金融公司,核心壽險業務,財產險、資產管理板塊,甚至科技業務持續貢獻利潤,整體利潤來源多元化,利潤增長相對更加穩健。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平安最核心的運營利潤來源,也是市場最為關心的壽險業務,正重回增長。
保費收入逐季增速提升,其中,前七月保費收入增長0.85%,前八月保費收入增長1.36%,前9月保費收入增長1.88%。隨著疫情影響消除,平安全年的保費收入大概率還會保持不錯的增長。
本質上,保費收入只是業務運營結果。要真正理解平安保險業務的價值,還得從平安的改革說起。本次改革的重點集中在渠道、產品和科技三方面。
首先是渠道改革,主要聚焦在代理人隊伍改革上,從“規模”向“規模+質量”轉型,以提高代理人素質、收入,優化代理人數量。
基于此,平安推出“優才計劃”,主要招聘學歷在大專以上、且具有一定經營意識和管理潛能的優秀人才。相比同行,平安壽險改革的決心更為堅定。截至2020年9月末,公司代理人規模為104.8萬,較年初減少了10.2%,環比減少8.4%,但“優才”人力占比不斷提升。
截至2020年6月末,平安“優才”規模為10萬人,同比提升1.9%,占總人力比重達8.7%,三季度優才人力占繼續提升,對公司核心價值貢獻穩步增長。
平安的新一輪改革也調整了產品策略,圍繞客戶需求出發。平安綜合金融“一個客戶、一個賬戶、多個產品、一站式服務”可以讓客戶享受到豐富、便捷的一站式金融生活服務。
平安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既是平安改革的抓手,也是其與同行相比的核心優勢之一。比如,三季度最新上市了費率可調整的長期醫療保險產品,為客戶提供長期醫療保障和“e生RUN”健康服務,通過“產品+服務”滿足客戶健康管理、住院費用、住院服務等全方位需求。如此一來,在提高客戶黏性的同時,也能提高單客戶的價值。
科技加持,則是此次平安改革的重頭戲,也是拉開公司與其他保險公司差距的核心。平安能夠通過科技賦能金融主業,降低經營成本,加強風險管控,提高客均利潤與客戶轉換率。
比如,代理人有專屬的智能助理機器人AskBob,可以提供全流程保單服務;金管家APP構建代理人與客戶之間溝通的線上橋梁,今年前三季度,累計用戶互動頻次超8.8億次。
在營銷拓客方面,利用內外部流量平臺獲取銷售線索,線上促成客戶轉化和銷售;在客戶服務方面,平安通過科技全面實現對金融業務流程的優化改造,提升作業效率,優化客戶體驗。
平安改革初見成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平安管理層前瞻的戰略眼光和理念。
從過去看,在行業每一輪關鍵轉型上,平安都是改革的先行者。尤其疫情期間,相比同行,平安的許多科技服務讓大家眼前一亮,刷新了大家對平安科技的認知。后疫情時代,平安依靠其強大的代理人渠道、優秀的產品體系以及科技實力,壽險價值將持續發力。
如果說,壽險業務是平安的價值基礎。那么,平安通過科技投入構建的各生態圈則是價值深化的催化劑。
/02/
平安何以場景生態破局
一般的金融機構,大多專注金融本業。但平安卻不這么認為。在平安看來,要想把金融做好,就必須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只有形成生態圈,才有競爭力。這也是為什么平安在科技、生態圈建設方面不遺余力,投入遠超同行的核心原因。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平安仍是一家保險公司。這話沒錯,平安以保險業務起家,時至今日,保險仍是平安極為重要的業務版塊。
但某種程度上說,這一印象卻又“一葉障目”。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平安早已從一家地方性保險公司成長為全國性的綜合金融集團,并通過集團軍生態作戰,向科技型個人金融生活服務集團邁進。
當然,在前進的路上,平安不可避免地要面對互聯網巨頭的挑戰。
進入產業互聯網時代,公司間的競爭將更加立體化,人口紅利消失后,實現單個用戶價值最大化,成為下半場競爭的核心。在這種背景下,利用多場景打造生態閉環成為決勝的關鍵。
BAT的生態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詳,螞蟻集團正是通過阿里系的豐富場景,形成高頻支付優勢,進而帶動用戶使用信貸、理財和保險等低頻的金融服務。騰訊也是如此。
在不少人看來,未來金融科技的場景最終絕大部分掌握在螞蟻或騰訊等互聯網巨頭手中,類比電信、銀行業受到的沖擊,保險行業也會出現類似情況。由此產生對平安的種種憂慮。
實際上,這種憂慮大可不必。原因是,平安已經構建起獨特且強大的場景生態。
平安以個人客戶為中心,圍繞個人客戶的風險保障、財富管理、醫療等場景,構建起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智慧城市等生態圈,通過各子公司的產品及服務打造集合型的服務平臺,打造互聯網流量入口,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和一站式服務。
更重要的是,平安各生態圈的流量來源于廣泛覆蓋的金融和生活場景,具有很強的廣度和深度。
簡單來說,當用戶進入生態圈,平安可憑借優質的服務和多樣化的產品,實現從用戶到客戶的轉化,進而帶來客戶粘度(客均合同數)和客戶價值(客均利潤)的提升,實現金融主業與生態圈的良好協同。
從這個角度上說,如今的平安不僅有著遠超金融同行的展業優勢,更能很好地抵御互聯網巨頭的入侵。平安的醫療生態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相對完整的觀察切口。
基于平安好醫生,平安打造了醫療生態圈的互聯網流量入口,通過高頻次健康管理業務帶動低頻次醫療業務和金融業務,實現了流量、產品和服務層面的協同。
具體來看,醫療客戶可以轉化為金融客戶,金融客戶具有很高黏性,這是流量協同;平安重疾險加“就醫360”服務,利用豐富的線上線下資源,為客戶提供保險服務,這是產品和服務的協同。前文提及的平安壽險產品策略調整,正是基于其壽險業務與醫療生態,在“保險+服務”方面的協同探索。
而圍繞健康管理、醫療服務、慢病管理、重疾管理、養老管理這五個方面,未來平安的“產品+”會越來越豐富,進而充分經營客戶價值,推動客戶價值邊際效應的逐步提升。
在今年的開放日上,平安公布了醫療生態圈的協同效應的相關數據。截至目前,平安醫療生態圈覆蓋了370個城市、1.7萬家醫療機構、3.46億用戶。平安15%-20%的新增金融客戶來自醫療生態圈。使用醫療生態圈服務的金融客戶AUM約10000元,而不使用醫療服務的客戶AUM只有5600元。可見,醫療服務場景與金融服務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能實現良好的協同。
目前,平安在幾個生態圈中已經擁有陸金所、平安好醫生、汽車之家、金融壹賬通等獨角獸,互聯網用戶總數在2020年9月末已達5.79億,較年初增長12.3%。考慮到目前平安個人客戶數只有2.14億,意味著其中仍有巨大的轉化空間。
隨著平安生態圈的滲透越發深入,平安也將構建起更深的護城河。
/03/
“金融屆茅臺”,
平安未來可期
戴花要戴大紅花,騎馬要騎千里馬,買股要買大牛股。盡管今年以來平安股價表現低迷,但平安的優質屬性不會因為疫情影響便偃旗息鼓。
拉長周期看,平安堪稱“金融屆茅臺”。其總資產超9萬億,過去5年的ROE增長率達46%,成長性不亞于中小公司;過去5年股價漲幅超300%,累計分紅超千億,為股東創造豐厚回報。
正如巴菲特所說,做投資需要像滾雪球一樣,需要厚厚的雪,長長的坡。只有坡道夠長,雪夠厚,才能夠把雪球越滾越大。而真正具備厚厚的雪,長長的坡這樣的企業不多。平安絕對要算一個。
平安“科技”布局的金融主業不用贅述,選擇的其他幾個垂直行業也都是足夠長的“坡”。
2019年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超2000億,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8.9%,整個醫療健康產業產值超過10萬億,并仍保持著兩位數增長;整個汽車生態圈,到2020年預計會是10萬億的市場。
此前有券商測算,平安的各生態圈總潛在市場達60-100萬億美元,而現在市場需求還尚未完全激活,發展痛點較為突出。
例如,在金融服務上60%個人融資需求尚未滿足、80%中小企業無法獲取貸款,醫療服務上病人平均需排隊3個小時以上、醫生日均工作12小時以上等。
基于此,平安針對個人、企業以及政府用戶,有的放矢提供產品及服務,通過各生態圈的十多家子公司,打造場景切入賽道、積累客戶獲取流量、規模增長實現營收,最終到利潤的體現。
善謀者行遠,實干者乃成。從投入數百億巨資進行科技研發布局,構建生態圈,充分體現了平安這家企業的戰略格局與戰略進取心。而在醫療健康生態、金融科技生態等領域的深耕,讓我們見識了平安在戰術執行上的高度務實。
目前,平安孵化的企業中,陸金所、汽車之家已跨越第三步,朝向第四步昂首挺進;其它的如金融壹賬通、平安好醫生等仍處于積累流量、收入厚積的階段。今年前三季度,平安的科技業務總收入650.28億元,同比增長8.3%。
接下來,平安仍將在科技與生態布局繼續投入。原因很簡單,一方面,各生態圈均可為金融產品、服務創造需求,為核心金融業務導流,金融業務客戶也可以遷徙至生態形成閉環。
另一方面,運用科技能夠提升轉化與遷徙的效率,降低成本。隨著時間價值的積累,海量的客戶畫像與行為數據都將成為優質的稀缺資源,進而深化平安的護城河。金融、科技與生態相輔相成,隨著規模進一步積累,競爭力不斷提升,將為平安注入源源不斷的成長動能。
這種戰略上的進取與戰術上的務實,是平安能夠實現當前成就的根源,也是其未來的最大看點。
而從投資角度來看,不正是要與有成長確定的優質公司長期為伍。放眼保險行業甚至整個A股,你可能都很難找到比“金融屆茅臺”平安更好的核心資產了。
2024年12月23日,中國宏橋(01378.HK)與其附屬公司宏創控股(002379.SZ)共同公...
近日,美克生能源完成D+輪融資,該輪融資由北京市綠色能源和低碳產業投資基金領投,昌發展集團通過管理的...
近日,國內工業級3D打印(增材制造)頭部廠商杭州易加三維增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易加三維”)完成...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