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醫療三維成像設備制造商「一影醫療」對外宣布,其已于今年8月完成3500萬元的A輪融資,由復興醫藥領投,老股東藍灣資本持續加持,另有廈門賽欣跟投。
近日,醫療三維成像設備制造商「一影醫療」對外宣布,其已于今年8月完成3500萬元的A輪融資,由復興醫藥領投,老股東藍灣資本持續加持,另有廈門賽欣跟投。此前投資方還包括中科創星。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公司新產品的研發及市場開拓。
談及醫療影像,最早可追溯到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侖琴在實驗中首次發現X光可穿透人體并在化學紙屏上感光,由此開啟了醫療影像的紀元。之后伴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及電腦速度的提升,電腦斷層掃描、磁振造影、超音波技術等快速崛起,醫療影像技術也不斷迭代更新。經過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其已從早期的一維訊號到二維成像,現今正快速向即時3D(即三維的英文縮寫)的大趨勢演變。而「一影醫療」正是這一浪潮下,對3D影像技術篤定的踐行者。
「一影醫療」全稱江蘇一影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公司創始人兼CEO奚巖博士本科及博士期間就讀于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后赴美國倫斯勒理工大學進行博士后研究。2018年回國后,在專業領域的學術背景和前瞻性思維的推動下,正式成立了該公司,并以“+3D”、“+機器人”和“+AI”為發展戰略,專注于醫療三維成像設備的研發及制造,并先后立項了術中3D成像設備,機器人3D設備等。
在2020第二季度,針對骨科手術成像領域操作要求高、測量精度低的痛點,「一影醫療」正式推出了公司首款上市產品——3D C-arm,應用于骨科微創手術服務領域。
一影醫療術中3D C-arm成像設備
該設備對標西門子的高端3D C-arm產品,可實現三軸聯動,為手術提供精準的三維影像導航,相比傳統骨科手術的2D成像更加直觀和精準,降低了高難度手術的醫療門檻,有利于醫師做出快速正確的診斷,更可以輔助骨科手術機器人,為其提供空間定位和手術規劃的依據。
據悉,該款3D C-arm產品是目前國內唯一用于骨科的3D平板小C產品,已獲得醫療器械注冊證,現正與國內外主流的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導航設備連調,并在國內部分三甲醫院裝機。預計今年國內市場銷售體量約達4000臺。
同時,以3D C-arm產品為核心,「一影醫療」圍繞著骨科的術前、術中和術后對影像產品的需求,還推出了機器人影像平臺,覆蓋整個骨科診療過程。
一影醫療機器人影像平臺
機器人影像平臺基于公司自主研發的醫療影像設備,引入靈活的機械手臂,把傳統的二維DR設備升級三維成像功能,提升了現有醫療影像設備的靈活性和易用性,將傳統“人適應設備”的使用模式,變為智能化的“設備適應人”。相比同類企業采用工業機械臂直接整合到醫療影像設備中,能完成更好的人機交互、更優的功能實現和更安全的產品使用。
該產品現已進入注冊檢測環節,預計將于明年上市。在同類產品賽道上,現只有德國西門子一家有產品上市,且其推出的Multitom Rax產品主打的二維DR成像設備上實現三維類CT成像功能,與一影醫療機器人智能化3D成像相比,在成像精度、智能水平上都稍遜一籌。
另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新冠疫情期間,「一影醫療」還與武漢中南醫院合作,以該產品技術優勢聯合疫情需求,進行了移動式機器人3D成像設備的開發。
當下,骨科成像市場國外已有西門子醫療早早布局領先,國內廠商也暗暗發力,一影醫療也積極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奚巖博士表示:“一影醫療的優勢在于立足3D成像技術,上游向核心部件機器人手臂延伸,采用開放的、廣泛的產業聯合協作,下游專注于產品性能和用戶體驗,以此建立起深入的行業應用壁壘。”
此外,在產品設備應用基礎上,一影醫療正在通過AI技術打造“云上一影”平臺,以整合行業資源,助力醫療影像領域智能化升級。
市場業務方面,「一影醫療」實行B端C端同步拓展策略。面向B端,與多家醫療器械廠商達成深度合作,進行核心算法、整機方案、核心組件等的技術開發;面向C端,選擇傳統醫療影像設備代理銷售模式,與復星旗下的美中互利銷售平臺達成戰略合作。
隨著3D影像正成為醫療影像發展的新趨勢,相關技術和設備也將迎來重大機遇。對此,奚巖博士表示:“3D影像在臨床實時成像、復雜醫療診斷方面有著較為突出的優勢。未來一影醫療將憑借先發優勢和產業布局,繼續深耕3D影像領域,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協作,豐富C-arm產品線及機器人成像平臺應用場景,普惠臨床醫療。”
海王生物深耕醫藥行業三十余年,已經形成了以醫藥流通為核心,包含醫藥研發、醫藥工業在內的三大核心業務板...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