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靠譜的阿星
摘要: “中視頻”的靈魂之問:如何吸引人?如何留住人?
經常會有朋友問我“某某行業值得不值得做?”我不好直接回答,但我會這樣給出參考:“判斷一個領域或行業行不行、只需要看優秀人才是流入還是流出,如果優秀人才流進并能夠待下來,這個行業一定會火;如果優秀人才吸引不過來,來了很快就走了,那么這行會空心化、事情也就越來越難做、錢也會越來越難賺。”
以短視頻為核心內容板塊的信息流平臺,吸引了越來越多優秀的人才甚至各個領域內有一定話語權的高知人士甚至專家學者參與進來,他們以超過1分鐘的視頻內容分享資訊,傳遞價值,能過作為一個相當典型的例子說明,短視頻依然大有可為。
筆者是西瓜視頻的深度用戶,對于西瓜視頻內容生態不斷成熟較有體會。幾年前我看短視頻主要是“圖快”,以社會熱點新聞或者影視劇剪輯為主;去年看西瓜視頻主要是“圖新”,迷上了一些國際文化內容創作者尤其是留學生的Vlog;今年我發現西瓜視頻除了在清晰度上有進步外,在內容調性上有兩大改觀:
(1)很多品類比如科技、財經、人文等品類視頻制作內容已經開始比較專業了,有些是直接出境比如@維辰財經、@靈敏時評,有些是作者不出鏡、配聲和字幕和一些GIF表情包、網絡圖片、影視素材等構成的原創視頻內容,其中應該有不少是B站作者遷徙過來的,結尾處作者還不忘記說,“感謝大家三連”,而從制作分工上看有些是MCN團隊運營的賬戶。
(2)一些有著持續、穩定專業內容生產能力的專家型IP,主要是一些高校老師、退休教授、知名媒體人、名人名嘴等在西瓜視頻開講,甚至打賞了“西瓜視頻獨家”的標志,比如@邱毅頭條圈視頻每次打招呼直接是“頭條的網友們大家好”,代入感特別強。
甚至可以說,在自媒體內容原創度、用戶關注量以及內容影響力等綜合指標上看,西瓜視頻已經獨樹一幟。今年西瓜視頻Play大會主打“中視頻”后,在短視頻內容圈打下“強心針”。而在中視頻領域,西瓜視頻為什么能夠吸引到越來越多的內容創作者?又將如何與內容創作者一起成長?畢竟作為一個文字自媒體我也很想逐漸轉型為中視頻創作者,我認為這兩個問題至關重要。
(一)
?
目前活躍在新媒體一線的內容創作者大體分為文字自媒體、視頻自媒體以及聲音自媒體,分別對應以往的報紙雜志、電視以及廣播等傳統媒體人,當所有的媒介形式都混合融入到手機形態之中,文字自媒體、聲音等自媒體形式也將逐步向視頻化表達融合。
阿星最近了解,很多以前專門寫公眾號的作者也在努力做視頻,有的鏡頭感強一些直接邊錄邊講,有的對著文案錄聲音。今年微信推出的視頻號正在努力扭轉了過度重圖文的內容生態,算得上是文字傳媒人更新表達工具的末班車了,但是主打短視頻內容創作和分享的主陣地主要是在今日頭條&西瓜視頻,并且西瓜視頻以敢于砸補貼扶持視頻創作者知名。
10月20日,西瓜視頻總裁任利鋒詳細闡述了“中視頻”的概念,即時長在1分鐘至30分鐘的視頻內容,與抖音以UGC豎屏為主的“短視頻”進行了區分,中視頻絕大多數是橫屏、PGC(專業生產內容)為主。
當然,在字節跳動內部,抖音和西瓜視頻一直分屬兩種不同的視頻類型而獨立運營,同時交集也很大,抖音(火山版)與西瓜視頻都可以在今日頭條App上搜索到,而西瓜視頻的內容也能夠在抖音之中搜索到,此前在抖音中用戶不能點擊中視頻進行評論互動。而抖音在今年8月logo之中去掉了“短視頻”,看來已經為融入更多中視頻寬屏內容做足了準備。
西瓜視頻主打的“中視頻”模式,為什么能吸引越來越多優秀內容創作者涌入?
其實,去年7月份白巖松老師在接受財新采訪在談論“5G將給媒體帶來什么沖擊”時回答的非常清楚:
「5G將帶來“中視頻”的流行,短視頻是由于在4G時代流量等各種因素,在4G時代你想要看到3到5分鐘左右,或者3到8分鐘左右視頻的時候,他付出的代價更大,而5G清晰度更高,甚至聲音將更好,然后不卡頓,費用將變低,那你認為人還會滿足于30秒的視頻嗎?中視頻就意味著更優質的內容。」
如白巖松所說,中視頻代表著視頻內容演變的大趨勢,在一些用戶擁有充足的4G的流量包及家庭WiFi套餐時,中視頻很容易成為他們的主要閱讀媒介形式。
從內容創作門檻和質量上講,白巖松對中視頻的評價是高于短視頻的,他認為中視頻本身更有利于更密集信息量、更帶有創作者思維表達的優質內容產出。
情況也的確如此,截至2020年8月,西瓜視頻月活創作人數量達320萬,距年初增長175%,今年以來,平均每天有超過8000人加入西瓜視頻創作人行列。
即使在抖音上,知識創作者們方向已自覺向“中視頻”靠攏了,中視頻觀看時長占抖音總時長的比例已經超過20%。
隨著原抖音產品負責人任利鋒負責西瓜視頻,將有助于二者之間的流量、產品功能、創作者補貼等方面的打通。
盡管宣稱在中視頻領域發力的互聯網內容平臺有很多,但是移動互聯網上中視頻以西瓜視頻和bilibili的頭部地位已經基本確立,而與B站作為二次元平臺相比,西瓜視頻的品類更為全面;另外在內容創作者本身的收入上,西瓜視頻在解決作者“恰飯”問題積極提供了解決方案。因此,從綜合實力而言,西瓜視頻大幅領先于bilibili。
“中視頻”在中文互聯網內容生態之中異軍突起,與長視頻平臺不太適合移動互聯網碎片化傳播環境同樣直接相關。由于網絡視頻平臺很多精品內容是版權內容,而非是自媒體原創內容,需要網絡視頻平臺花巨額費用購買,抵消這種成本就不得不推出VIP會員獲取相應的觀看權限,而即使是免費內容也必須強制觀看在片頭插播近60秒的廣告,這樣商業模式對渴望沉浸式觀影的用戶來說簡直是“反人類”。而西瓜視頻、B站的UP主作品就基本沒有強制廣告,即使放廣告也是在片尾播放,尊重了用戶體驗,由于西瓜視頻不需要用戶充值會員,平臺本身帶寬、運營、補貼等成本加起來是一件很燒錢的事情。
與其他創業或者上市公司的視頻內容平臺相比,西瓜視頻具備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無需為盈利模式而煩惱,張一鳴對任利鋒說過,“西瓜視頻不需要擔心錢的事情,可以專注做更深度、更專業化、知識面更廣的內容。”
(二)
平臺如何留住中視頻內容創作人呢?無非是粉絲、流量和收入。
西瓜視頻依托字節跳動的流量,已形成了相對穩固、規模較大的中視頻創作者“基本盤”,這主要包括以下四大類型:
(1)已靠中視頻流量內容摸清楚平臺運營規則的MCN,大多已經賺得盤滿缽滿。
據了解,在一些高流量板塊之中,頭部大V也從西瓜視頻獲利巨豐,有近400位西瓜視頻創作人都已經年入百萬。
(2)主打大眾影響力的專家學者逐漸以頭條為新媒體主場,比如我關注的觀察網旗下的觀視頻作為MCN與眾多意見領袖合作制作短視頻節目@眉山劍客陳平、@科技猿人(袁嵐峰)、維為道來(@張維為)、政經啟曜(@翟東升)、政委點金(金燦榮)、南山見解(@寧南山)等知名賬戶,相當受頭條網友歡迎。
我身邊也有一些朋友做西瓜視頻確實賺了不少錢。他們告訴我,字節跳動喜歡把錢分給一些有名氣專家或者高校老師,由運營與主講老師打造專欄形式每個月直接劃撥預算,往往也會簽一大批。類似@頭條錫評、@溫言鐵語等賬戶運營的相當出色,另外還有流量分成。
(3)抖音短視頻作者逐漸嘗試和制作中視頻為主,這些人在抖音有流量,他們的中視頻內容實際上也可以發布在西瓜視頻上,抖音、今日頭條的賬戶是打通的,尤其是在大文娛、美食、旅游、Vlog、知識等領域流量巨大。
(4)此外,懂車帝背后的關注汽車用戶、車評人等基本與西瓜視頻進行了流量打通,粘性也很強。
當然,僅僅上述視頻內容創作人和讀者是不夠的,中視頻本身還有更大的潛力需要挖掘,當優質內容在平臺上聚集時,西瓜視頻將會成為抖音之后的又一互聯網流量重鎮和高地,而要吸引創作者人的最好辦法就是鼓勵優質、精品內容,以及一些垂直、專業的內容創作者,因此,西瓜視頻已經開始了對于中視頻的重磅補貼。
“未來一年,西瓜視頻將拿出20億元,扶持優質中視頻創作人”,西瓜視頻總裁任利鋒在西瓜Play好奇心大會上宣布。并且西瓜視頻的20億元是直接發送到賬戶運營人的定額收益,并且20億是上不封頂,并且在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的商單、直播、電商等收入并不計算在內。一旦中視頻創作者積累了足夠粉絲、以內容得到了流量推薦之后,通過直播帶貨、小程序開店等模式均能夠獲得豐沛的收入。
除了字節跳動系的流量生態支持與向廣大優秀作者砸錢扶持的措施外,西瓜視頻在產品功能上對于內容創作者還是相當友好的,并將根據中視頻的創作需求進行升級迭代,比如向內容創作者免費開放的視頻和字體素材,免去版權后顧之憂;字節跳動旗下的剪映App支持一鍵上傳西瓜視頻、電腦端剪輯與云存儲等使用功能,以進一步降低視頻創作門檻,深度服務內容創作者。
結語:
在資本寒冬階段,西瓜視頻在“中視頻”的強勢補貼,是為了進一步鞏固其在中視頻領域的領先位置,同時也是為了吸引更多優秀視頻內容創作者和自媒體進駐西瓜視頻,并且在平臺上持續創造優秀的內容。在西瓜視頻再造“中視頻”風口時候,錯過抖音的朋友不能再錯過西瓜視頻了!
▼作者簡介
靠譜的阿星(李星),公眾號:靠譜的阿星,知名科技自媒體&媒體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