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京東發布了Q2財報,凈收入2011億元,單季收入突破2000億,增速達33.8%。時隔十個季度之后,京東重新回歸30%的增速。讓人非常京喜。
京東發布了Q2財報,凈收入 2011億元,單季收入突破2000億,增速達33.8%。時隔十個季度之后,京東重新回歸30%的增速。讓人非常京喜。
怎么看京東這份財報?先從亞馬遜說起。
我參加工作后第一個月的兩張如處男般純潔的paycheck,全買了亞馬遜股票,之后就再未增減過一股。從MOIC (Multiple of Investment Cost) 投資倍數的角度來說,這是我人生最成功的的一筆投資,尚未有之一,目力所及也難有來者。長期持股優秀公司,確實威力無窮;于我而言,亞馬遜真的是一朵時間的大玫瑰。
亞馬遜的睥睨世界,我已經寫過很多了,行業顛覆者,全球第一家巨型平臺型科技公司,溢美之詞噼里啪啦,結果導致人送綽號西門吹股,實至名歸。
一直以來行內都有一個亞馬遜飛輪(flywheel)的說法(如下圖),其實就是一個從“多元選擇”到“用戶體驗”,再到“超高流量”再到”吸引商家瘋狂安營扎寨“的正向反饋循環,而循環里的核心發動機,是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極難的三件套——無遠弗屆的選擇,無低弗折的價格,無微弗至的服務。
復讀一下:無遠弗屆的選擇,無低弗折的價格,無微弗至的服務。
電子商務業務坐了亞馬遜飛輪三件套,走的是”得屌絲者得天下“的路子。然后又意外懷孕、無心柳成地做大了AWS,于是亞馬遜的市值也踩上了風火輪,曾經看亞馬遜如怪物的那些保守的投資家們,看到亞馬遜10年25倍的股價悔斷了腸子,他們只怪自己,一點思想的彈性都沒有。
飛輪到了后來,進一步衍生出三個輪子理論,分別是—— 用戶的飛輪效應、供應商的飛輪效應以及技術輸出下的網絡效應。用戶飛輪帶來流量,供應商飛輪帶來選擇,網絡效應飛輪帶來指數增長。
古來大事,大多起于青萍之末。薩拉熱窩事件,不過是司機打錯方向盤;阿拉伯之春,不過是惡霸城管欺侮絕望的小販;亞馬遜長成利維坦,也不過是嗜書如命的貝佐斯想在網上賣書而已。最后巨獸養成,碾壓一切,毫無憐憫?!昂敛涣羟椤币辉~英文叫relentless,如果你在瀏覽器里輸入網頁鏈接,頁面就會自動轉到亞馬遜的網站。
而飛輪這個隱喻之所以好,是因為一開始推這個碩大無比沉重的輪子雖然投入巨大,但一旦推動,之后的正反饋如洪峰決堤、一瀉千里,所謂的momentum就起來了,自己就會動了(污…)。亞馬遜即是如此,前期capex巨大,燒錢燒了四分之一個世紀,才讓momentum自己動。
我們見過太多公司,有一個好產品,或有一個好模式,有的甚至有一個拯救地球的大使命,但他們沒有形成飛輪,沒有形成正反饋,就在宛如病毒自限一般的突圍中,在世代的嘲諷里灰飛湮滅。國內如ofo,國外如Netscape。
初出茅廬就因為狗屎運而踩準了亞馬遜,就讓我產生了極大的尋找第二個亞馬遜的沖動。這也是我在2014年京東上市后就買入持有至今的原因之一。六年老京吹,說的正是在下。當然京東也是我的老東家,情分也在那里。
一直我都認為京東是國內與亞馬遜商業模式最接近的公司,許多人說阿里才是亞馬遜,因為平臺型可比平臺型,云可比云,等等。我認為這只是業務表面,而從亞馬遜的內核發動機——無遠弗屆的選擇,無低弗折的價格,無微弗至的服務——仔細想來,亞馬遜更接近于京東,而非淘寶天貓。
亞馬遜也是自建物流體系,并且還比京東更落后一些(亞馬遜還僅僅在做中心倉的時候,京東已經開始細分出區域倉、中心倉、前置倉、前置站這四級)。
而這一季的財報,最驚喜的是,我們重新看到了一個高速增長的京東。
2020年二季度,京東凈收入達到2011億元,單季收入突破2000億,這也是目前為止,國內零售以及互聯網行業的最高記錄;縱向上來看,京東Q2凈收入增速達到了33.8%,時隔十個季度之后,重新回歸30%的增速。
而我認為京東的增長靠的也正是亞馬遜睥睨世界的這三個飛輪——用戶的飛輪效應、供應商的飛輪效應,以及,技術輸出下的網絡效應。
a. 用戶的飛輪效應
從用戶的飛輪效應看,京東的起點是3C產品,因為3C有“功能的剛需”與“娛樂性可選”的雙重消費屬性,也有范圍廣、受歡迎、迭代快的特點,是讓這個巨大飛輪轉起來的最優解的第一腳。以至于時至今日,京東還在對所有3C retailer有“圖謀不軌”的染指行為,比如要接盤五星電器。而且京東正在做的是徹底打通3C產品的供應鏈能力——我認為最后會被證明是護城河里的護城河——過去一年多來,京東先后和國美、五星電器、迪信通等一批3C零售商進行戰略合作。
以電器、3C為起點,將飛輪以最快速度推動到網上百貨和網上萬貨,如亞馬遜從書店到everything store的邏輯一樣。京東從3C到所有的貨品再到“3宮6院”——有商城,有物流,有金融數科;有o2o,有下沉,有社群電商、微商裂變,有垂直奢侈品,有智聯云,有物聯網。
用戶飛輪效應,從選擇到服務的優化體驗,持續吸引有不同細分需求的用戶的差異化運營,如以會員計劃服務高凈,以京喜覆蓋下沉市場,最終在用戶端實現了飛輪良性運轉。
京東的增長與下沉新興市場有著直接關系,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用戶數的增長——京東的年度活躍用戶數增速分別為9.6%、18.6%、24.8%和29.9%。隨著基數越大增速反而越快,而京東目前新增的用戶中,絕大多數都來自于下沉市場。
我們拉長周期看,從2019年Q1到現在,京東實現了獲客數量增加,獲客成本降低,規模效應一直都在。其實對DAU 5000萬以上的平臺,獲客重要性早已不如關心如何服務好客戶。許多APP只有獲客,沒有留存,長期來看無法創造積極價值。
b. 供應商飛輪效應與技術飛輪效應
從供應商的飛輪效應來看,當有了頂級流量與頂級交付能力后,為了更多元化的客戶體驗,自營的京東也做起了開放平臺的生意,引入第三方商家。
用戶數量的增長——諸如京喜對中長尾商家的覆蓋,是吸引供應商持續真香的基礎。今年618期間,第三方商家成交額增速是去年同期的2.2倍。供應商飛輪的轉動,可以說明京東向自營+平臺轉型取得不錯的成果,這也會提高京東的盈利能力,進而帶來更多利潤,以支撐它下一個飛輪的轉動。
從技術的飛輪效應看,一方面京東通過技術持續自身優化成本,提高效率(比如下文說到的存貨周轉天數)。另一方面,京東通過技術外放,實現了第二增長曲線。
關于京東技術的核心與壁壘,有一個邏輯我很贊同。京東不需要跟阿里與騰訊比肩,也不用跟字節與百度死磕,更不必須去跟華為拼芯片和智能制造,京東有自己的優勢。阿里有阿里云,百度強調人工智能,騰訊主打科技生態平臺化的連接力,但京東的科技雄心在于智能供應鏈和開放物流平臺。田忌賽馬,以己之長,攻彼之短??萍寄敲创蟮牡案?,完全夠分著吃。
技術加持下的供應鏈,直接的結果就是效率提升——京東的庫存周轉天數也已經降至34.8天(也就是需要多少時間將存貨銷售掉,這個數字越小效率越高),這是京東最近5年來的最低值,也是首次降至35天以下。作為對比,亞馬遜庫存周轉天數大約是39天左右,而全球供應鏈老大沃爾瑪,大約是41天左右。
京東618二次上市所募集的300億港幣資金,用途也很清晰,全部投入以供應鏈為基礎的關鍵技術。因為說到底你不能僅僅作為一家供應商或一家渠道去搶市場——而是以技術整合供應鏈,長期來看才是stakeholder的粘性所在,才會體現出技術服務的價值。
腳踩三個飛輪,我們會發現京東正在走向自我推動的無邊際擴張之路。還是那句話,如果你做好做透以下三點——無遠弗屆的選擇,無低弗折的價格,無微弗至的服務——那么我認為你在零售市場,基本就是無敵的存在。我也相信我持有京東的時間,一定不會短于持有亞馬遜的那么多年。
從吃穿住行到情緒陪伴,寵物早已不再僅僅是陪伴者,而是 “家人”、“朋友”、“搭子”,我們會照顧TA們...
近日,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心相印、維達、植護、德佑、可心柔、漫花等品牌聯合發布《2025清潔...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