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時間只不過是考驗,種在心中信念絲毫未減…
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時間只不過是考驗,種在心中信念絲毫未減…
用這首《少年》形容目前狀態的李想,再適合不過了!
理想汽車是李想的第三次創業,而這一次的創業,39歲的李想賭上了自己的名字——Li Auto;
幸運的是,他再一次成功了,他終于收獲了自己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美東時間7月30日,理想汽車(LI.US)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上市首日的理想汽車股價大漲43.13%,市值達到139億美元,也是繼蔚來汽車之后第二家成功在美上市的國內造車新勢力。
5年前,他辭去汽車之家總裁一職,帶著明星創業者的光環,投入到造車大部隊之中;
讓人詫異的是這個曾被熱議的“高中退學CEO”要做“電動車界的本田”,更豪言要創造一家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
如今看來,李想只不過是邁出了實現夢想的第一步可能…
壹
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Create It!
一百多年前,當亨利·福特(Henry Ford)開始生產普通消費者都能負擔得起的汽車時,希望全世界的街道最終都跑滿汽車;
如今,人類的出行方式和城市設計得到了徹底的改變。
十年前,喬布斯帶領蘋果發布了劃時代的iPhone 4,它不僅僅是一款全新的通訊工具,而且徹底改變了人類的交互方式。
科技的發展永無止境,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卻可以現在努力去實現夢想,從而擁抱未來!
當互聯網行業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互聯網行業的發展之后,需要一個與產業深度融合的過程,而不僅僅只是做平臺、投資,還有資訊。
而李想的創業軌跡恰恰反映了這樣一種發展脈絡,所以,對于很多的創業者而言,李想是所有人的理想。
理想汽車成立于2015年7月,正值當年股災,市場情緒一片悲觀,投資者們都捂緊了口袋;
而正是李想對“理想”的堅持,才有了今天理想上市夢圓,掌舵千億美元公司李想夢的開端。
跟其他造車新勢力類似,理想汽車也曾遇到過骨感的現實:
SEV項目終止、產品交付后多次出現失誤和故障、因被收購方力帆的債務問題而導致理想汽車多次成為被執行人……與此同時,國產Model 3進一步降價,特斯拉的強勢來襲也讓中國的造車新勢力感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理想夢圓,未來李想。
貳
美東時間7月30日,理想汽車納斯達克上市,每股定價11.5美元,總募資規模接近11億美元,發行總市值為97億美元;
開盤價15.5美元 ,較發行價上漲34.7%。隨后股價繼續上揚,盤中市值一度超越蔚來,并短暫站上150億美元高點。截止收盤,上市首日的理想汽車股價大漲43.13%,市值達到139億美元。
這是自2018年3月愛奇藝以來中國公司在美國最大的IPO,也是繼蔚來汽車之后第二家成功在美上市的國內造車新勢力;
同樣更是理想汽車創始人兼CEO李想收獲的人生第二家上市公司,而李想的身家也將超過200億元。
理想汽車剛度過五周年就立刻上市讓行業感到意外。在一眾新勢力中,理想汽車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
低調、摳門、罕見的增程式技術路線、奶爸車的定位,在轟轟烈烈的造車運動中,理想汽車身上的標簽與造車新勢力的新貴身份顯得格格不入,也讓很多業內人士和消費者感到看不懂。
不得不說,看不懂理想汽車,很大原因是看不懂李想本人。
李想高中畢業下海,曾與茅侃侃、戴志康、高燃等一起被媒體打上“80后創業代表”的標簽。而現在,卻只剩他仍站在創業一線,20年過去,其犀利和棱角似乎并無太大變化。
李想推崇杰克·韋爾奇,準確講是推崇后者“贏”的理念及行動。他并不大喜歡面對媒體,慣于通過博客和微博記錄個人工作與生活、傳遞觀點和態度。你從中約略能看到一個小憤青李想、個性鮮明李想,還有自稱走了狗屎運李想。
叁
不忘來路,方知去路。
“我已操盤過百億美元級公司,我希望再操盤一家千億美元級公司?!?/span>李想曾言,如今他離這個目標邁出了第一步。
《亮劍》里李云龍有過一個經典的總結,一支部隊的特質是由這支部隊的首任指揮官決定的。一家企業的特質,往往也會打上其創始人的烙印。
回顧李想的創業歷程,我們可以看出他與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有著一脈相承的關聯。
出生于1981的李想18歲便高中輟學全心創業,一年后因所創辦的泡泡網成為“80后青年創業者的典范”被央視報道,和戴志康、茅侃侃、高燃三人曾一起登上雜志封面——“京城IT四少”。
18歲,大部分人都在按部就班的旋轉命運之輪,李想卻選擇了劍走偏鋒。
他不后悔輟學,并認為那是最好的選擇,但他不喜歡“80后創業Icon”的頭銜。
李想在創辦的泡泡網被盛拓傳媒收購之后,繼續開始尋找在互聯網行業的新的突破口。
汽車之家算是李想的第二個作品。從2004年的籌備,到2005年的上線,李想都親自參與其中。
要知道,汽車之家誕生之際已經是各大網站如雨后春筍般開始出現的時候,想要做一家網站很容易,但是,想要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環境下脫穎而出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李想還是做成了。
世事難料,造化弄人!二次創業,汽車之家還是沒能成為李想最終的歸屬。
2007年,李想在薛蠻子等人建議下請來哈佛畢業、有麥肯錫背景的秦致擔當CEO,自己則讓出管理權,向秦致匯報;2008年金融危機,汽車之家融資困難,將55%的股權賣給澳洲電訊,李想失去控制權;2016年,平安16億美元入主汽車之家,管理層再次易主。
在利益的爭奪過程中,李想對人性不斷有新的認知,一次又一次地放下,內心卻滿是遺憾。
肆
這些對李想來說都算不上最深的羈絆,2015年第三次創業,這一次他停掉包含股票、天使等全部投資,全力押注新能源汽車。
與大多新造車公司不同的是,理想汽車為了解決里程焦慮,采用了增程式技術路線,但市場當時對于這種技術路線的判斷存在比較大的分歧,讓理想汽車的融資屢屢碰壁。
而且在融資能力上,李想可能只能排在第二梯隊,“他不會故意去說投資人愛聽的故事”。
拿李想經常說的一句話講,“我做的車不是給投資人做的,是給用戶做的?!?/span>
雖然沒能獲得更多機構的青睞,但理想汽車卻獲得了美團點評、字節跳動等互聯網新晉巨頭的投資。
2019年8月,理想汽車完成5.3億美元C輪融資,由美團創始人王興領投,字節跳動等跟投,投后估值為29.3億美元。
據投資界不完全統計,理想上市前獲得過至少7輪融資,背后站著明勢資本、藍馳創投、華興新經濟基金、源碼資本、梅花創投、經緯中國、元璟資本、中金資本、山行資本、Star VC等知名創投機構。
然而,造車是一條比他以往創業更加艱難的征程,“燒錢”更是繞不過去的坎。
理想汽車在招股書中坦言,“自成立以來,我們一直沒有盈利。在2018年和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三個月中,我們分別發生了人民幣15億元,人民幣24億元(3.444億美元)和人民幣7,710萬元(1,090萬美元)的凈虧損。”
不過,在車市恢復之后的第二季度,理想汽車的季度交付量達到6,604輛,相比一季度增長128%。銷量大幅增長之后,毛利潤率也將提升,據稱Q2毛利潤率已經達到13%,經營現金流扭虧為盈。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9年12月啟動交付以來,截至目前理想ONE累計交付超過10000輛,是新造車中單一車型交付最快破萬的企業。
7月5日,理想汽車CEO李想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理想汽車運營5年,目前經營現金流為正,賬上現金超過10億美元。
伍
上市,也只不過是新的開始。
正如王興在飯否上所說的那樣,那些認為李想的理想是操盤一個千億美元的理想汽車的朋友們,你們開始低估了一個數量級。
如果真如王興所說,那么李想,就真的是所有人的理想。
回顧過去五年,李想從只身一人謀劃出行的理想藍圖開始,到他的身邊聚集起最早的幾位聯合創始人Kevin、老馬、李鐵、皓宇……在他的帶領下,上千人的團隊把早期的構想從一張張草圖,變成一座座油泥模型,一臺臺EP1、EP2、EP3的樣車,直至今天,他的團隊讓理想ONE奔向了中國的天南地北。
我們見證了一個對出行行業有深刻洞見、非同凡“想”的創始人,一步步地把他自己的理想變成了團隊、合作伙伴、投資人和其他頂級企業家們共同相信的理想,來和他一起實現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未來,李想一定會召喚更多的人來和他一起實現理想。
新能源汽車這場馬拉松,才剛起步。對于中國造車新勢力來說,特斯拉領先優勢依然跟明顯。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經過十數年的強力補貼,零部件產業鏈已經強大完備,但“整車制造”領域始終是短板,特斯拉以天才的技術,先發的經驗,廣泛的品牌認可度始終壓其他公司一頭。
在燃油車時代,跨國車企以40%的資本,占據中國汽車市場50%的份額,攫取著70%的利潤。
中國想要彎道超車,要寄希望于新能源汽車賽道。
其實,也并沒有什么彎道超車,無數造車新勢力的崩塌證明:“富貴寧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span>
造車新勢力們的追趕值得肯定,但修行仍將繼續。
參考資料:
藍鯨財經《李想,是所有人的理想》、
商業人物《三次創業的李想:那個走了狗屎運的電動汽車廠廠長?》、
每日汽車觀察《成功赴美上市,李想的“理想”就真的實現了嗎?》、
騰訊深網《三次創業,今市值趕超蔚來,李想最大的理想:再造一個豐田》、
中國企業家雜志《李想的理想與現實:不講投資人愛聽的故事,為何能得到王興的投資?》
3月13日是第20個世界腎臟日,旨在提高公眾對腎臟健康的重視,減少全球范圍內腎臟疾病的發生率及其對健...
近日,虹口區2025年“3·5”學雷鋒文明實踐日主題活動在虹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公園魯迅公園內隆重舉行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