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18日,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北京城市實驗室聯合騰訊研究院、騰訊云共同推出的研究報告——《WeSpace·未來城市空間》(中英文版)正式發布。
6月18日,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北京城市實驗室聯合騰訊研究院、騰訊云共同推出的研究報告——《WeSpace·未來城市空間》(中英文版)正式發布,通過對科技與城市空間關系的深入研究,依托豐富的前沿實踐案例,展望“新基建”下未來城市空間場景的建設。
本報告以新城市科學為理論指導,以“WeCity·未來城市”等行業實踐為依托,重點關注新興技術對城市空間的影響,總結城市空間的發展趨勢,分析近未來城市空間可能的場景及相應的創造展望,旨在引起學界和業界的關注和重視,引發針對未來城市更多的思考及更深入的討論和研究。
在上海舉行的“2020第十四屆規劃和自然資源信息化實務論壇”上,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城市實驗室創建人龍瀛代表聯合研究院團隊做了主題分享。
新技術下的未來城市空間
“WeSpace·未來城市空間”報告梳理近未來技術發展趨勢,從而推演近未來 “新城市”的場景,分別從未來城市空間的變革背景、技術驅動、發展展望、創造展望、未來趨勢及議題等方面進行系統研究。
報告全文超過150頁,系統梳理了工業革命以來各種科技發展對城市空間的宏中微觀影響,進而得出城市發展的周期性規律特征,在此基礎上討論新興技術對城市空間的重構與轉型趨勢,并較全面地總結出各種可能的未來空間場景。
報告內容涵蓋對區域尺度的空間等級結構、規模、聯系的思考,對城市尺度居住、就業、游憩、交通、服務等活動場景與數字基礎設施的設想,以及對未來城市空間創造的主體力量和實現路徑的判斷。
在對“人、技術、空間”相互關系的研究中,報告注重以人為本與技術支撐對城市空間的發展支持,從技術供給和人類需求角度探索未來城市空間變化的驅動力,整理新興技術在不同層級對空間的影響,并提出新興技術作用于城市空間的兩條路徑——“技術-人生活方式及需求-空間”與“技術-空間”。報告最終總結未來城市空間十大趨勢和有潛力研究的八大議題,旨在激發更多關于未來城市空間的思考和研究。
龍瀛認為,將空間趨勢探討與數字創新手法結合,通過豐富的案例積累和系統的整理,充分展示不同參與者針對未來城市空間場景的數字創新設計與實踐,為了解目前多學科對未來城市空間研究的最新進展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以激發更多元的深入研究與思考。
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認為,數字技術的發展,讓城市的連接和空間的重構具備了更多可能性,一個更富有彈性、高流動性、綠色智能的城市空間體系正在成為現實。如何讓技術更好地服務于城市,不斷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和居住體驗,是騰訊研究院未來持續探索的方向。
自去年發布“WeCity未來城市”以來,該理念已先后在長沙、江門等城市落地。騰訊云副總裁羅朝亮認為,未來城市空間蘊含著對于科技的深度理解,對于城市功能、城市治理思路、城市多元主體的人文思考與全新認知。在“新基建”大環境下,智慧城市的建設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新型技術與城市空間相互融合,正在迸發出更多的創新服務場景。我們希望與城市建設的各方一起,以人為本,共建一個讓居民更具有獲得感的未來城市。
規劃師和工程師共同探索
對于此次“WeSpace·未來城市空間”報告的發布,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智慧城市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柴彥威認為,這是整體透視新技術與未來城市空間發展的最新研究。這里包含了技術與城市之關系的歷史性回顧、全局性認識與前瞻性展望,從空間、功能、創新創造、生活方式等方面論述新技術影響下未來城市空間的發展圖景。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毛其智認為,城市是宜居宜業之地,人類將繼續向各種類型的城市集聚。未來城市依托科技創新和生產力進步,為年輕一代提供了縱橫馳騁的廣闊發展空間。
此次報告撰寫,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北京城市實驗室和騰訊研究院、騰訊云組成聯合課題組,首次組建了由規劃師和工程師組成的多元化研究團隊。中國城市規劃協會會長唐凱認為,規劃師與工程師共同探索未來城市空間,開闊專業視野,拓展從業手段,造福市民生活。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王德指出,對未來城市空間的研究是一項挑戰研究者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想象力的工作。嚴謹的思維和豐富的想象才能對眼花繚亂的技術與空間發展歷程進行清晰的梳理、對城市空間未來演繹進行精彩的展望。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長楊俊宴則認為,在這個全球互聯的世界中,城市將相互融合并在空間和時間上跨越遙遠的距離相互聯系,演變成一個可計算的復雜巨系統。城市發展的智慧體現在多種數字工具理性和方法理性趨于形成整體的穩定共識,在高度復雜的巨系統中,找到創造未來城市的破解之道,“WeSpace·未來城市空間”報告開啟了極好的探索。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尹稚指出,每一項技術進步都深刻改變著人們的行為模式,也深刻影響著空間形態的演替。這種影響既是全球的,也是地方的;既是非場所的,也是場所的。人類創造未來時從來與技術共舞,但人類的命運始終把握在自己手中,世界永遠因價值而美好或丑陋。以人民為中心去創造未來,則未來可期。
開啟數字化時代的城市大門
未來城市空間的規劃和建設離不開多元主體的參與,報告研究團隊在“創造展望”章節中分別對政府、科技公司、運營商、零售商、設計公司、開發商等多元主體進行分析和展望。以對設計行業的分析為例,研究團隊抽取了國際排名前100的設計公司在未來城市空間方面的創新案例并對其探索經驗和所蘊含的趨勢進行了歸納和提煉。這些多元力量的融合才能推動未來更宜居、智能、高效的城市空間營造。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城市設計》主編朱文一認為,該報告對世界上已有的對未來城市空間的相關理論和技術以及預測做了全面細致的分析和總結,為了解目前多學科對未來城市空間研究的最新進展提供很好的平臺。
在日本工程院院士、日本國立金澤大學教授沈振江看來,城市是人類歷史長河的時空見證,從引水排水的溝渠遺跡到電力發明后的工業時代,人類創造了夜明珠和新的生活。水電基礎設施經歷了相當漫長的歷史時期,而信息技術令人驚異迅猛發展,互聯網與物聯網使人與物跨越空間相連,大數據與AI創造新的生活方式,WeSpace未來城市空間帶給我們無限的想象和憧憬。
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UABB)學術委員會主任、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研究員張宇星則認為,1923年和1933年,勒.柯布西耶分別發表了《走向新建筑》與《光輝城市》兩本影響百年周期的重要著作,開啟了現代主義城市的大門。一百年后的今天,我們即將要開啟數字化時代的城市大門。從“WeSpace.未來城市空間”的研究中,我們似乎已經隱隱約約聽到了未來城市開門的號角聲。
作為此次報告的聯合牽頭人、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劉金松認為,對于“新基建”背景下的未來城市建設建設而言,不僅要用前沿的技術解決當下的痛點,還要探索未來居住、就業、游憩、交通、服務等多元場景的協同。而此次針對未來城市空間的研究,充分發揮了多元化團隊的優勢,從多學科背景、多元視角對未來城市的空間問題進行了系統性、前瞻性的研究和展望,為未來城市的空間建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創造屬于所有人的未來城市空間
科技在城市場景的應用,一方面受益于技術進步的推動,另一方面也是來自城市提升運營效率的客觀需求。而隨著5G技術的逐漸普及、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新一輪的科技與城市相互融合、推動的浪潮正在全球上演。
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Michael Batty認為,本報告為現有的城市認知增加了新技術的視角并提出一個重大問題加以探討,即城市科學如何能夠一方面將社會經濟問題和新的組織形式結合起來,另一方面則隨著新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出一個實用和經濟上可行的城市未來。這些廣泛的想法將擴展和豐富現有的城市科學。
在Michael Batty看來,《WeSpace·未來城市空間》描繪了一幅如此完整的城市未來圖景并提出了我們需要開發的工具,以便我們能夠理解它并在理想和理想化的技術啟發下對未來城市進行規劃。
國際計算機在城市規劃和管理中的應用學會(CUPUM)主席、新南威爾士大學建成環境學院教授Chris Pettit認為,對于那些想要塑造我們未來城市的人,強烈推薦這份報告。在他看來,我們正在目睹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曙光,這是一個數字、物理和生物技術與系統融合的時代。與此同時,我們的地球持續快速城市化,也面臨著氣候變化和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帶來的重大挑戰。在此背景下,本報告為共同創造可持續及有韌性的利用新技術和數字化力量的未來城市提供了藍圖。
首爾國立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專業教授李榮城(Young Sung Lee)認為,該報告細致地回顧了歷史的發展趨勢并對顛覆性技術帶來的未來變化提出深刻展望。報告也非常關注如何組織我們的“新城市空間”,通過偉大的愿景給人以深刻沉思并對某些嚴峻議題進行了很好地觸及。
AECOM亞太區高級副總裁劉泓志則表示,跨行業的運營模式,跨專業的技術路徑,跨時間的空間思維,是面向未來的城市空間的新焦點也是新行動。期待與WeSpace共同探索,創造屬于所有人的未來城市空間。
騰訊研究院副秘書長劉瓊認為,在數字基建的加持下,城市物理空間和網絡空間彼此交融,正在推動我們對城市空間的再理解。WeSpace報告是一個起點,隨著數字技術的深入應用,我們對未來城市空間的理解也會更加清晰而全面。
此活動在全國范圍內迅速掀起了一股強勁的法律知識普及浪潮,同時也開啟了智能法律服務體驗的全新風尚,讓民...
2024年12月2日,由白求恩公益基金發起的“佑心動·公眾心肺復蘇技能普及項目”啟動儀式在中國民主建...
在安康禮的眼中,那棵象征未來的“大樹”已經在中國這片沃土深深扎根,已然枝繁葉茂。持續灌注之下,它將結...
2024年12月,信聯商會與Doo Financial信托基金在香港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兩大機構...
12月9日晚8點,京東12.12即將重磅開啟,京東圖書攜經管勵志、文學動漫、人文社科、科技、生活藝術...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