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繼去年阿里巴巴港股回歸后,電商領域的另一極,京東于今天登陸港股。
繼去年阿里巴巴港股回歸后,電商領域的另一極,京東于今天登陸港股。
過去幾年,京東在營收規模、用戶數量、經營效率、盈利能力等方面實現了全面增長。這是京東下沉、發力技術、向平臺轉型等一系列戰略決策起到的結果。隨著京東戰略的持續推進,類似的增長大概率仍將持續。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在招股書批露的募資計劃顯示,擬將募集資金主要投向以供應鏈為基礎的關鍵技術創新。
具體包括:運營系統(智能定價、存貨管理系統、智能客戶服務解決方案及全管道智能零售平臺)、物流技術(倉庫自動化系統、優先路線規劃系統及智能硬件、動態分揀系統及無人倉庫)、供應鏈數字化產業平臺等技術領域。
這至少對京東有兩點影響。首先,進一步拓寬了公司的護城河,技術對零售和物流的賦能,既能提高用戶體驗,又能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其次,拓展業務邊界,技術服務本身也能夠帶來一定的財務回報。
01各項業務全面增長,協同效應顯現
2017年-2019年,京東營收從3623億增長到5769億,期間CAGR為26.2%。高速增長背后是業務的多點開花。
京東的業務基本可以分為兩類,自營業務和服務業務。其中自營收入主要包含電器收入和百貨收入。服務收入主要包含平臺收入和物流收入。
(數據來源:京東招股說明書)
過去三年,京東自營收入的CAGR為24.1%。增長主要由用戶數量增長和單個用戶年度購買支出增加驅動。
在用戶增長上,京東的活躍買家數量由2017年的2.93億增長到2019年的3.62億。單個用戶在自營商品中的年度購買支出則由1132.4元增加到1410.8元。
歸根到底,自營收入增長得益于京東向全品類擴張。電器雖然客單價高,但消費頻次低。而百貨商品,購買頻次高,增加用戶黏性的同時,也可以提高用戶購買頻次,從而帶動用戶購買支出的增加。
平臺收入是京東為第三方商家提供數字營銷獲取的廣告費用、提供物流等供應鏈服務的履約費用,以及交易中的傭金費用組成。過去三年,該收入的CAGR為29.7%,超過自營收入增速。按照Morkrting數據,2019年京東的廣告收入在互聯網公司中僅次于BAT,位居第四。
從客戶結構看,京東能在廣告市場取得不俗成績,主要歸功于公司第三方商家以頭部品牌商居多,廣告主有較強的支付能力。
物流業務2017年-2019年CAGR為114%,增速遠超其它業務,有成為京東增長最重要的引擎。增長的原因是,得益于京東物流的對外開放,為電商領域之外的企業提供綜合供應鏈和物流服務。
京東各項業務全面增長背后,說明了京東過去的打法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一方面,業務全面開花,可以使公司的業務觸角延伸至電商服務的各個環節,實現每一個環節的變現,提高收入的天花板。
另一方面,不同的業務場景又可以相互賦能,實現協同效應,比如物流在時效性和體驗性上提升用戶購物體驗,從而構建了京東的護城河,保證了自營收入的穩定性。
在營收高速增長的同時,同樣可喜的是,此前一度困擾京東的獲客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02 下沉市場破局,用戶重回高增長
2014-2019年,公司的年度購買用戶數量從3800萬增長到3.62億(2020年Q1已達3.8億),增幅將近10倍。
盡管2018年Q3京東用戶曾短暫出現負增長,但隨著獲客效率提升和產品創新,京東重新找回了用戶增長。
在用戶數量增長上,京東2019年全年用戶數達到3.62億,同比增長18.7%。從單季的增長趨勢看,公司的用戶增長也保持不錯的上升勢頭,單季度用戶增速由2019年Q1的2.9%上升至2020年Q1的24.8%。
(數據來源:京東招股說明書)
用戶高速增長的同時,獲客成本也大幅降低。由2019年Q1的757.8元/人下降到2020年Q1的175.6元/人。
(數據來源:京東招股說明書)
京東的用戶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下沉策略取得成功。2019年Q4電話會議上,京東管理層表示,當季度新增用戶有七成來自三至六線城市。而下沉的主陣地正是京喜APP。
過去,京東主站的定位與下沉市場存在一定程度的錯位。京喜在商家端進行獨立招商,解決了商品高客單價的弊端,滿足了下沉市場的性價比需求。此外,京喜采取“拼團”等社交營銷的方式,也讓它更容易找到下沉市場的用戶。京東用過去一年的表現證明了自己在下沉市場的競爭力。
不僅如此,京喜對京東在商戶端的拓展有著更大的意義。京喜的獨立招商,帶來了大量的長尾商家,商家數量也由2018年的21萬上漲至2019年的27萬。這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京東向平臺轉型。
從這個角度看,京東在下沉市場的破局,不僅帶來了增量用戶,也加速了公司向平臺轉型,進而帶來盈利能力提升。并且,隨著京東下沉的持續推進,這種趨勢還將延續。
03營收結構優化+運營效率改善,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這兩年,京東的盈利能力有了肉眼可見的提升,徹底擺脫了之前的虧損泥潭。2017-2019年,京東的營業利潤率從-0.2%上升到1.6%。過去5個季度,更是連續實現盈利。
盈利能力的增強,主要由于營收結構優化和運營效率改善
營收結構方面,日用百貨商品收入在自營商品收入中占比提升,比重由2017年的26.4%提高到2019年的31.5%,上升5.1個百分點;服務收入的占比也提升了3.1個百分點。
百貨收入占比提升,說明京東由電器向全品類的擴張較為順利。參考零售企業,百貨品類的超市毛利率普遍在20%以上,而目前京東為15.41%,不考慮平臺業務的增長,僅自營業務中的品類轉型,京東就有可能實現將近5個點的毛利提升。而京東服務收入占比提升,得益于商家端數量的不斷增加。
從結構看,京東的毛利率較2017年提升了1.08個百分點。隨著京東轉型的持續性深入,相信京東的的毛利率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同時,京東的運營效率也有了改善。公司的期間費用率由2017年的14.3%下降到2019年的13.7%。主要原因是物流效率提高、規模效帶來履約費用率下降,以及營銷費用ROI提升。
物流效率提高使得京東的庫存周轉天數較2017年減少了3.1天。這得益于供應鏈技術對物流的賦能。比如,公司的供應鏈系統能夠通過補貨模型做出補貨建議,幫助公司提升補貨精準度,進而使庫存使用效率得到提升。
此外,在訂單的規模效應上,既可以攤薄倉儲、運輸工具等固定成本,又可以通過訂單密度提升員工工作效率。
因此,結合物流效率提高和訂單的規模效應,京東的履約費用率較2017年下降了0.7個百分點。
京東營銷費用ROI提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京東通過在下沉市場的“拼團”等社交營銷的打法實現了低成本獲客。
另一方面,隨著智能化營銷工具的使用,可以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情況下,使營銷費用ROI提升。
營銷費用ROI提高也使京東的營銷費用率,較2017年下降了0.2個百分點。
綜合來看,京東營收結構優化還能帶來很大的毛利提升空間,以及隨著規模效應持續增加和技術對物流的持續性賦能,公司的期間費用率還有下降空間。一升一降,京東的盈利能力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總結
京東的增長不局限在某一個環節,而是實現了營收規模、用戶數量、運營效率、盈利能力等指標的全方位增長。
這背后是京東堅持提升用戶體驗、行業效率以及社會效益的戰略定力,同時也是京東下沉、技術賦能、平臺轉型等一系列戰略推進取得的成果。
下沉戰略讓京東找到了用戶數量新的增長點;技術對零售的持續性賦能使得供應鏈、物流等運營環節效率持續提升,進而實現成本的降低;向平臺轉型則促使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隨著京東戰略的持續推進,這種高質量的增長還將持續。
而京東在技術上的投入,將推動京東成為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和服務公司,為行業、生態賦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從吃穿住行到情緒陪伴,寵物早已不再僅僅是陪伴者,而是 “家人”、“朋友”、“搭子”,我們會照顧TA們...
近日,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心相印、維達、植護、德佑、可心柔、漫花等品牌聯合發布《2025清潔...
4月2日,中建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信息”)正式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