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疫情時代,更多跟風玩家在加入到“移動辦公”的風口里,這里越來越熱鬧。
文 | 李永華
來源 | 智能相對論(ID:aixdlun)
后疫情時代,更多跟風玩家在加入到“移動辦公”的風口里,這里越來越熱鬧。
但行業領頭羊釘釘,卻有了新的想法。
在最近的2020阿里云峰會上(線上),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給阿里云的“再生長”定了個調:“做深基礎”、 “做厚中臺”以及“做強生態”。
其中,釘釘也算被官宣“合并”進了阿里云,被認為是與阿里云進行深度融合、實現“云釘一體”的“新型操作系統”,這也是阿里云“做厚中臺”的主體部分。
毫無疑問,釘釘的定位需要被重新看待了,說它是移動辦公、社交等已經顯得險隘,這個雄踞移動辦公榜首的平臺需要新的定位,究竟是什么,可能要從“阿里云更大的棋局”中去尋找答案。
借此,我們也一窺阿里云下一步的走向,以及釘釘逐漸顯露的更大野心。
數字經濟時代的Windows,成為釘釘的最終身份
先說結論:
釘釘或許一開始是奔著移動辦公去的,也帶有一些別樣的社交理想,但“時過境遷”,一邊是自身平臺發展不斷外溢,另一邊是與阿里云的關系日漸密切,最終它脫離了單純的“移動辦公平臺”定位,開始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Windows,成為阿里云面向外界的操作系統的一部分,不再只是Office型的“應用產品”。
所以,盡管阿里云官宣釘釘是操作系統的一部分,但我們仍然不認為這是釘釘最初的理想,它應該是一系列“因緣際遇”的結果。
這主要包括三個部分:
1、釘釘的“服務對象”逐步脫離移動辦公、社交的范疇
從最初盯住企業內部管理開始,釘釘的業務圈不斷擴大,產品內容也從溝通工具不斷擴展,從企業到政務的跳躍,使得釘釘成為打通上下、多方連接、集中解決業務問題的平臺。
在浙江,100多萬政府工作人員在釘釘上辦公,并在平臺上開發了1000多個應用,各類事務處理都在釘釘上完成。
解決移動化后,釘釘的作用早已不局限于企業辦公、人際溝通,而成為多元化業務處理平臺,任何可以通過手機解決的政務、企業事務,都可以在釘釘上完成。
這其中,釘釘逐步替用戶解決了一些基礎的、通用的事情(如通訊錄、電子流審批等),讓服務對象可以在上面開發更多想做的事(如浙江政務的1000多個應用),而這,其實就是一種“操作系統”的體現。
2、阿里云與釘釘的關系從橫向“并聯”到上下“層級”
和阿里云“搭售”一度被認為是釘釘發跡的主要市場手段之一,作為最開始的獨立移動辦公產品,釘釘雖然基于阿里云,推測可能也只是內部合作的關系,二者是橫向“并聯”的,除了基礎云計算資源,關系不太深,只不過在客戶那里容易被同時需要,因而一起銷售。
但是,可以明顯看出,隨著多數客戶對業務需求的加深,釘釘作為獨立的產品開始反過來向它的根基阿里云“索求”更多,這既包括基礎計算資源,更包括大數據、智能化甚至IoT等一系列能力。
這時候,釘釘與阿里云的關系變成上下層級,釘釘合并到阿里云成為一種現實的必要,而非僅僅是戰略選擇。
由此,釘釘則剛好處在了“承上啟下”的位置上:往下對接阿里云的基礎云計算、大數據、AI、物聯網等一系列能力,往上則面對零售、工業、政務等領域的客戶需求。
釘釘成了阿里云晦澀、艱深技術能力和市場應用需求中間的承接面,把技術和能力以更便捷的方式普惠化,把“無法計算的價值”以普通人能看懂的方式呈現給客戶。
是不是很眼熟?這已經十分類似于計算機科學里關于“操作系統”的核心闡述——釘釘成了阿里云這個“PC”的操作系統,開發者在上邊開發各種應用,用戶使用這些應用,操作系統把底層硬件資源轉化成簡單高效可利用的能力。
釘釘上現在有1500萬的組織,用戶超過3億,這些實體通過釘釘這個操作系統,深入觸及阿里云的底層計算資源和能力,這已經超出通常的“移動辦公”或者“社交”概念。
3、疫情讓阿里云捏在手里的牌打了出來
操作系統之所以成為操作系統,最核心是要形成共識,Windows帝國的成立無非在于大家都在用,這是最強大的力量。
疫情中釘釘大爆發,成為國民釘釘,是它正式以“操作系統”定位出現的最后環節。
疫情期間,超過600萬家企業組織在疫情期間調用釘釘的網上辦公產品,其中視頻會議是主需求;僅2月中旬,就有30多個省區市、300多個城市的學校加入阿里釘釘“在家上課”計劃,通過釘釘在線課堂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覆蓋全國5000萬學生……
急速膨脹的市場和逐步沉淀的使用習慣,讓阿里云得到打出這張牌的機會,亮出釘釘的操作系統能力。
在此期間,釘釘還得到一個重要機會,秀出了自己大大降低信息化、數字化門檻的“操作系統”能力——一些“被動”用上釘釘的中小企業,發現在這個新型平臺上,可以輕易開發出通用的應用,甚至不用自己開發,只需要組合現成的應用即可。
食髓知味,越來越多的加入者,讓釘釘的操作系統印記更深,定位坐得更實。
操作系統定位后還有“云釘一體”,阿里云到底在謀劃什么樣的棋局?
阿里云明確了做深基礎、做厚中臺、做強生態的“再生長”計劃,而釘釘也被認為是“中臺”的基礎,“云釘一體”已經由客觀現實變成了戰略表述。
毫無疑問,從數字經濟時代的操作系統這個定位看,釘釘是阿里云大棋局的樞紐,看透了它的演變和當下的定位,我們對阿里云的下一步“再生長”或許會有更清晰的認識。
1、做深基礎:越深的底層,才有越通用的表層
Intel與Windows的綁定,推動了計算機時代基礎硬件和操作系統兩大體系的繁榮。Intel強大而兼容的硬件能力,讓Windows不斷探索更多、更深度的服務和應用,做到了更多元的適應能力,讓整個社會幾乎都可以運行在計算機上。
類似地,對阿里云而言,只有越深的底層,才會有越通用的表層。如果以釘釘作為交互樞紐的話,就可以讓釘釘獲得真正通用、開放的能力體系,去對接更復雜的社會需求。
阿里云已經擁有飛天這樣的自研云操作系統,在芯片、服務器、交換機、網絡等領域的自研力度不斷加大,張建峰稱“做深基礎”要將飛天云操作系統向下延伸定義硬件,構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基礎設施。
由此,“云釘一體”才能更從容地應對1500萬組織的復雜、龐大需求,不用擔心資源或者能力上的不足。
最典型的是,疫情期間面對高峰流量,不少在線辦公、教育平臺持續崩潰,而釘釘幾乎成為使用最頻繁最流暢的平臺。此外還例如,在智能化時代,阿里云的AI芯片開發,也為包括釘釘客戶在內的AI需求實現提供了更高的效率。
2、做厚中臺:深厚的能力、資源調配才能實現服務的無感化
在計算機科學中,操作系統的“職責”是響應用戶需求,最優化調配各種資源和能力。
對用戶而言,越是感受不到“調配”的過程,越能證明操作系統和底層軟硬件資源的協作越好(即所謂流暢、不卡),這也是一個操作系統成熟、好用、有價值的關鍵特征。
“云釘一體”下,阿里云要“做厚中臺”,責任首先壓在了釘釘身上。類比起來,“做厚”的意義,無非是建設更扎實的能力,實現更好的云、釘協同,讓用戶/客戶無感化享受阿里云的技術紅利,如此,才能形成潛移默化的使用習慣,讓“云釘一體”真正打入萬千實體,如同我們習慣了Windows、不用刻意感知它的存在一樣。
按張建峰的說法,中臺“做厚”包括AI功能、大數據處理、IOT能力、移動能力等的構建。從釘釘上看,一些能力已經在幫助操作系統的功能更強大,例如AI方面,“AI實時翻譯”已經成為隨手可調配的能力,幫助不同語言背景的組織成員更好地溝通。
一個典型案例是,釘釘的一個客戶“東方希望”通過釘釘實現了24小時持續監控,釘釘可以實時同步子公司的數千張數據報表和工藝圖像到總部,通過算法模型分析生產情況,輔助決策并第一時間推送預警,這其中融合了IoT、大數據、AI的一系列能力,由釘釘進行了協同和調配,呈現給使用者最簡單有效的結果。
3、做強生態:不僅要技術普惠,更在推進一種數字化生存方式的共識
在“中臺”提供的能力基礎之上,開發者還可以繼續構建自己的系統,以滿足零售、工業、政務等不同行業的需求。
按釘釘CEO陳航的說法,立白、東方希望、太平洋保險、廣東農信等企業基于“云釘一體”的基礎設施,開發了數十萬種企業應用,“在基礎設施之上,更是長出了一個繁榮的開發者生態,目前有超過20萬企業應用開發者在釘釘開發平臺上幫助企業定制屬于自己的應用。”
而事實上,在做深基礎、做厚中臺之上,“云釘一體”的生態不僅僅在實現數字時代操作系統必然帶來的技術普惠,更在嘗試推進一種數字化生存方式的共識。
畢竟,推進傳統信息化手段變成數字化手段,本身也需要對管理者、經營者思路進行重塑,重建產品、重構組織、重構業務,按張建峰的說法,是“全速重構”,如同讓習慣了DOS操作的人去適應Windows一樣,不只有PC上的系統改變,日常生活、工作也要對應調整。
舉例來看,教育系統使用釘釘后,原來教育局-學校-老師-家長-學生一層一層的消息鏈條被信息環路所代替,教育局可以直接聯系到家長和學生了解現實情況(例如,直接的問卷遞送,快速分析教育當中的改進點),效率大大提升,這已經變成一種多方都認可的數字化教育工作方式。
在舊有體系中的優化總會面臨殘酷的競爭,哪怕你是領先者;而如果你創造了一個新的體系并取得共識,那么你將是絕對的領導者。
從釘釘到阿里云到阿里經濟體,都需要新的看待方式
釘釘不再只是移動辦公,它更像是一個數字經濟時代的操作系統,順便在移動辦公領域獲得了更積極的成就,某種程度上,“云釘一體”后,拿釘釘與那些競品相比較,可能已經喪失了意義。
而更進一步看,釘釘底下的阿里云,可能也不能以通常的云計算競爭來看待。
阿里云拋出“再出發”,梳理了基礎、中臺、生態的規劃,厘清了王牌產品與云計算平臺的關系,云不再只是替代前一代信息基礎架構的產物,而成了面向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體系結構,變得更為“廣義”,按張建峰的說法,是“既有云基座,也有中臺,也有上面的服務”。
這可能是獨屬于阿里云的一套體系,畢竟不是誰都有釘釘這樣的構建中臺的核心產品,阿里云+釘釘,形成了屬于這個時代的PC+Windows范式。
可以說,營收突破400億、增速仍然維持在60%以上只是阿里云的A面,這固然給它帶來傲視市場的競爭優勢,但云基座+中臺+服務的廣義內涵所呈現的B面,才是阿里云根本的競爭優勢所在。
放大到阿里經濟體,如同SARS驅動電子商務時代,此次疫情后數字化已經變成中國經濟重要驅動力,政府、企業、學校、大眾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數字化帶來的改變,線上的工作、生活,包括電子商務等已經成為常態,數字經濟高度共識形成。
阿里云的“云釘一體”承接了這個趨勢,在數字經濟操作系統視野下,阿里云推動阿里經濟體擁抱了中國數字化快速擴大的基本盤,這是一個比電商更大的未來。
深挖智能這口井,同好添加vx:zhinengxiaoyan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日前,隨著美國大選結果的最終揭曉,特朗普再次當選并領導共和黨執政,這一重大的政治變動無疑為當前錯綜復...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