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股市是疫情防控的晴雨表,不過顯然股市目前給出相對悲觀的反饋,美股再三熔斷、美聯儲降息至0%,2020年可能將迎來一次供給面斷裂帶來的經濟危機。這對很多計劃之中準備上市公司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沖擊。
撰文 / 靠譜的阿星
全球股市是疫情防控的晴雨表,不過顯然股市目前給出相對悲觀的反饋,美股再三熔斷、美聯儲降息至0%,2020年可能將迎來一次供給面斷裂帶來的經濟危機。這對很多計劃之中準備上市公司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沖擊。
在疫情期間,也有一些上市和計劃上市的公司,現在線下的慶會不讓組織,滬深交易所也取消了上市儀式現場環節,疫情防控期間各家公司的上市敲鐘儀式被按下暫停鍵,這對于很多計劃上市的準IPO公司的上市進程是否會帶來沖擊,也引發人們的關注。
幸運的是,A股由于自成體系,并且隨著中國防控逐漸成為全球最有力的地方,甚至有可能成為一個國際資本的“避風港”,“云敲鐘”將成為2020年上半年的常態。截止2月底,A股首創云敲鐘上市,上交所161家公司、深交所中小板79家公司、創業板188家公司的IPO審核狀態正在有序地進行,其中有大量科技公司準備上市。
對比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時國家4萬億投資計劃不僅消化和轉移了過剩的產能,還改善了我國很多地區的基礎建設,阿星的農村老家的公路就是那個時候修起來的。現在2020年面對疫情沖擊,這一國家投資計劃直接升級了10倍,40萬億“新基建”瞄準的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車及充電樁、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中心,這其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車及充電樁等帶有實體城市基建升級的特征;5G基建、云計算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實際上都是數字世界的基礎設施,這其中人工智能是核心。
不難做出對比,美股救市依然沿用舊招,而國內A股市場一眾科技型企業帶動科創板步步攀高,互聯網巨頭以及科技巨頭穩穩地承受了股市的沖擊,國家一系列強勁舉措則是為經濟復蘇提供新技術動能的。我相信但凡是有投資眼光的,應該看到國運的“分水嶺”,公司如何在避害之中還能夠趨利,考慮生存能力和眼光的時候到了!
01
科技股概念板塊活躍,5G領跑、巨頭紛紛發力“新基建”
疫情之下國內的互聯網公司只要是非廣告盈利模式,沖擊面相對較小,由于之前A股上市審核機制的原因比如要求三年盈利等導致很多公司在美股上市,受到美股泡沫擠出的影響,很多公司也是綠油油的一片,這讓不少一個多月之前準備抄底美股的兄弟很受傷。
目前在A股上比較搶眼的是比較有“硬實力”的,甚至有一種為中國智能科技產業進行把脈和遴選的意味,越來越多的AI智能科技企業從默默耕耘到進入大眾視野,這不是偶然現象,這說明中國正加速起跑進入AI智能化時代。
一開始進入投資者視野就是目前生產醫療物資的廠商,比如為生產口罩提供聚乙烯是中國石化提供的,中國石化實際上市值并受影響,反而有所上升;而在智能安防板塊之中通過AI紅外測溫技術生產設備的廠商比如海康威視、高德紅外、華大等幫助各地政府在大規模人群中進行疫情篩查監測等方面排上用場,預計在全球范圍內迎來了爆發期。
AI在疫情抗擊之中實際上起到了很多良性輔助作用,比如遠程醫療、無人機巡查、云計算提供企業數字化轉型、企業SaaS業務等等都實際上處于利好狀態,資本本身對于風險和機會的嗅覺是極為敏感的,只要具備流動性就一定有人獲利有人虧損。
(▲三支過去一個月有上升拋物線曲線的股票)
目前國內的科技界在中美貿易戰之后,一直低調布局的基礎建設開始受到外界極大關注,這包括5G技術與應用、操作系統、芯片等自主IT生態體系建立,這其中華為的崛起最讓人欣慰。
雖然任正非對外早就宣布“華為永不上市”,但是這并不妨礙華為概念股和“5G概念股”紛紛上漲或跟漲,例如股價翻了15倍的誠邁科技,還包括東旭光電、華平股份、廣東鴻圖、賽為智能、天奧電子、杰賽科技、晶方科技、威派格、TCL、海康威視、武漢凡谷等。
疫情本身也是試金石,關鍵時刻最靠得住實際上還是科技企業以及國企,這意味著國企本身將會在新基建過程中加速向數字化新基建以及城建升級的領域進軍,畢竟少了很多市場認知上的阻力,這將對于國企發展迎來相對良好的市場環境。
02
AI + IoT賦能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概念股曠視科技蓄勢待發
人工智能在資本市場炙手可熱,目前專門深耕人工智能技術的公司里,登陸資本市場的僅科大訊飛一家;而國內在人工智能領域具有較深沉淀金融科技公司還有中國平安,從過去一個月股市反饋上看實際上依然是整體上升的。
在一眾準IPO公司中,“AI四小龍”之一的曠視科技,正在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以2018年收入計算,曠視科技是中國最大的云端人臉識別身份驗證解決方案供應商,占市場份額超60%。如果上市成功,將成為第一家登陸資本市場的AI視覺公司,也是港股第一家AI上市企業。但曠視科技的上市之路一波三折,從聆訊通過到IPO信息實效,曠視科技上市相關流言頻頻傳出,近日曠視科技官方回應,明確了IPO工作的推進依然在正常進行中,按照港交所要求補充資源即可,對上市進程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更不等于上市失敗。
據中國信通院測算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為代表的數字經濟規模預計達35萬億元,對GDP的貢獻高達35.4%,2025年數字經濟有望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AI在不同領域落地生根,其中人工智能企業曠視科技就以AI + IoT解決方案加速人工智能在各個場景的落地。曠視科技的主要業務為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主要客戶為智能城市解決方案系統集成商、智能物流解決方案集成商、電信服務提供商,其核心客戶包含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華為、聯想等行業級頭部企業。
個人物聯網業務指為智能手機廠商提供身份認證、優化攝影等功能,以及金融領域的身份驗證服務,收入來自于其Face ID解決方案及Face++平臺,即通常所說的技術服務費。城市物聯網業務指在機場、地鐵站、樓宇園區等場景中提供軟硬一體化解決方案(主要以攝像頭、計算單元等傳感器硬件為承載),這部分收入是從城市物聯網項目中收取基于項目的費用。供應鏈物聯網指物流場景中提供旨在提高效率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即以機器人等協同控制硬件為承載,賦予機器人自動處理揀選、搬運、分類及裝貨的能力。
(▲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出席MEET2020智能未來大會)
資本市場為什么如此看好曠視科技?
首先,曠視科技具備強大的AI + IoT基因,三位創始人印奇、楊沐、唐文斌均畢業于清華大學“姚班”,“姚班”創立者姚期智院士也加入曠視科技,擔任曠視學術委員會的首席顧問。
其次,龐大的股東群體為曠視科技持續助力,包括阿里巴巴、國新控股旗下公司、SK、中銀集團等大名鼎鼎的機構。
最重要的是,曠視在人工智能領域核心技術,曠視科技依托自研的視覺感知算法引擎,打造出能夠在多個領域里適用的AI + IoT操作系統,而且在該系統基礎上構建齊了能夠連接百億規模物聯網設備能力的生態體系,盈利的增長也表明曠視科技目前的商業模式接受住了市場考驗。在5G商用時代即將進入大發展階段的當下,AI + IoT體系無疑將在社會經濟的未來發展中扮演至關重要的核心角色。
AIoT是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深度結合的必經之路,5G帶來了連接方式的革命,硬件產業鏈的日趨成熟和人工智能技術取得的突破性進展是 AIoT被反復提及的三個條件。曠視科技在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三大應用場景中不斷發力,已實現應用層三大IoT場景城市大腦、供應鏈大腦、個人設備大腦的規模化商業落地。2018年在中國制造生產的配備身份驗證功能的安卓手機中,已有超過70%使用了曠視的設備解鎖方案,多個國際巨頭以及超過100多個城市,成為曠視科技智慧供應鏈、智慧城市體系的合作伙伴。
(▲曠視 AI 測溫系統應用界面)
03
最有可能率先引爆的人工智能概念股,將在3個領域涌現
上述曠視科技之類的人工智能公司或將掀起一個“AI股”上市熱潮,這些公司本身實際上是人工智能基礎技術公司,就像互聯網行業之中底層技術服務商那樣,更重要的是在人工智能上的生態。
實際上過去3年以來,人工智能一直都是科技圈和創業圈之中最大的風口,從智能技術以及芯片產業到智能硬件推陳出新,再到各個場景之中智能化升級方案的出現,可以說,智慧交通、智慧制造、智慧醫療、智能教育、智慧金融、智慧醫療、智慧港航、智慧物流、智慧零售、智慧農業、智慧生活娛樂等方面都有大量創業公司和科技人才。
曾經一度很多創業公司“言必稱智能”但是到頭來體驗可能還不如“人工”,疫情之前的2019年已經進入到“互聯網寒冬”,如何篩選出一些有核心技術和應用場景的高科技公司,把他們推向歷史舞臺則顯得尤為緊要,真正擁有AI技術、基礎實力以及生態布局能力的潛力股值得重視。
首先,是人工智能芯片公司應該列為扶持重點。據了解,寒武紀科技是全球第一個成功流片并擁有成熟產品的AI芯片公司,國內的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頂尖人工智能公司科大訊飛、頂尖服務器廠商聯想和曙光、TCL,多個頂尖芯片廠商皆為戰略投資者。“寒武紀”擁有終端AI處理器IP和云端高性能AI芯片兩條產品線。目前寒武紀的思元100(MLU100)、思元270(MLU270)、思元220(MLU220)等AI芯片在云、邊、端實現全方位、立體式的完整AI芯片布局。作為準IPO公司寒武紀科技傳出即將在科創板上市的消息,頭部券商中信證券輔導發行股票。
其次,云計算公司應該堅持走國產化、數據安全可控路線。由于云計算本身是企業以及政府數據存儲、在線化、交互的基礎,如果數據本身不能夠完全存儲在國內,將會造成一些數據安全的隱患,目前國內主要純內資背景的云計算公司除了浪潮云、華為云以外并不多。
再次,數字化基建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將迎來突破。一些為工業和制造業提供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方案的科技公司將有可能結合人工智能進行技術賦能。目前國內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商除了金蝶、用友等IT軟件巨頭外,還有制造業之中徐工、三一重工、海爾COSMOplat、美的、航天云網、富士康等實體企業的“兩化”解決方案。互聯網巨頭也推出了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比如浪潮云In-Cloud工業互聯網平臺、阿里supET、華為云Fusion Plant等工業互聯網平臺。
這三個領域實際上就是人工智能生態的基礎,對于整個企業智能化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結語】
疫情對于全球經濟基本面都帶來了重創,時代的一顆灰在公司那里可能是一座山。不過,在疫情面前,這也論證了中國經濟穩定和創新的兩個正確方向:一個是堅持完整的工業門類體系,不放松實體經濟,就意味著筑起了對抗全球經濟危機的“長城”并能創造自主物資保障;另一個是過去數年之內我們一直堅持的智能化、數據化、云端化還需要深入推動。
如何在疫情其中把握全球對于中國經濟的看好,堅定做好產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需要格外重視“新基建”所涉及產業各個生態培育以及明星公司的發掘,這或將直接關系到全球經濟的復蘇。只有借助人工智能底層革命帶來的社會生產力的提升,才能真正開辟更多的就業機會以及更多活躍的商業業態。從這個層面上,新基建概念股就是人們信心的希望股。
中色股份(000758.SZ)4月23日晚間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9.18億元,...
2024年11月6日,歐瑞澤公布2024年前三季度業績,資產管理業務持續增長,退出規模加速,契合集團...
11月8日早上,廣東晶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晶科電子”),股票代碼2551.HK,以每股定價3....
11月2日上午嘉桐科技創新(深圳)有限公司啟動赴美納斯達克上市的啟動儀式,暨與世界上市聯合會戰略合作...
這款新近實現“展品變商品”的明星產品俗稱“腦起搏器”,可用于治療帕金森病,未來將為國內帕金森患者提供...
作為本次研討會“戰略合作伙伴”和中國白酒風味研究領域的引領企業,五糧液深度參與此次風味科學領域盛會,...
五糧液作為進博會“核心支持企業”及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鉆石會員”,連續七年深度參與進博會,旨在向世界展...
在國家商務部等五部門聯合推出《推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實施方案》的政策背景下,電動車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的...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